APP下载

体育中考项目教学视角下学生自评互评学练模式

2018-02-14缪亚群王德刚

体育教学 2018年11期

缪亚群 王德刚

摘  要:客观、适切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对于构建高效的体育中考项目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评价制度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自评中促进反思,在互评中得到借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自评互评学练模式学习,能够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学习评价。

关键词:中考项目;自评互评;学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1-0026-03

自评互评指课堂中学生个体及学生之间有关学习状况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行为。课堂学习中的自评与互评与传统意义上的评价相比,具有显著不同。[1]体育中考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评价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客观地进行评价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评和互评,阐述亲身经历体验,逐步养成对动作技能的自评互评习惯。再辅以对评价者的评价考核,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经过教师的指导、培养与训练,逐渐提高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全体学生在动态评价过程中朝着良性方向科学发展。

一、观摩评价阶段(第一至三周)

动作技能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评价内容,重点锻炼学生观摩能力和自评能力。

【观摩评价策略支持】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中考项目内容评价的针对性语言指导,让学生熟悉具体的动作技能评价参照表。第二步,教师针对每个项目為学生进行为期3-5个课时的典范性评价指导,阐明评价观点、目的、任务和要求,针对学生有代表性或普遍性的动作问题进行评价并给出一个解决办法。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以便学生了解自评互评学练模式方法。教师典范性评价过程中,运用对比评价、示范性评价、评价建议相结合等策略。[2]第三步,学生观摩后主动参与尝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展开学生自评互评学练模式,让学生明白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目的、评价方法。熟悉动作技能评价参照表上的评价角度、评价语言、解决办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然后给出合理评价。[3](图1)

【案例:仰卧起坐】在熟悉动作技能评价参照表(表1)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仰卧起坐该怎么做,并请其他同学补充说明。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动作技术的实践演示,在进行教师典范性评价后,要求学生尝试自评和互评。例如,有学生自评描述为:抬体时,肘关节有时没有碰到膝盖,后面几个上体实在抬不起来了;互评描述为:她抬上体时,没有正面起来,严格来讲都是无效的。

二、全员评价阶段(第四至七周)

通过每个项目为期8~10个课时的学生自评互评学练模式尝试与探讨,在学生充分自评基础上提高学生互评能力。组内成员结合评价者评价等级标准参照表(表2)讨论决定该同学的互评等级。评价形式可以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以固定的两人为一个学练小组进行一对一评价。在固定两人合作自评互评基础上,可以采用3~5人的小组合作自评互评模式,展开组内或组间多对一的评价形式(图2)。

学生需要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转化角色,教师要给予有效指导,如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对优缺点的分辨等。每个小组首先要选出学生组长,也可设置正副组长两名。通过第一阶段的学生自评互评尝试,在第二阶段要强调小组间互评。由各个组长总结小组的评议情况,再由教师补充总结评议各小组优缺点,争取让每个学生在评议过程中都有更大收获。同时,要求学生填写好自评互评学练模式随堂记录表(表3),鼓励学生思考评价和对学习进行反思小结,让小组成员逐步适应参与评价学习活动。随堂记录表,能够真实而有意义地表达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要求和期望。

【自评策略支持】让学生明确知道每个动作练习的自评重点,引导学生常问自己,我做到教师要求的动作要求了吗?还能学更多、更好吗?我与同学的差距在哪里,怎样改进?今后朝哪个方面努力?让学生通过自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我。[4]

【案例:立定三级蛙跳】原地向上连跳3次,让学生初步感受动作技术,自评时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手脚是否同时用力蹬摆,落地刹那是否能够屈膝缓冲,同时两臂是否积极回摆。原地向上跳过渡到向前跳练习时,自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在完成向前跳的时候,把立定三级蛙跳动作技术基本做到位。以期引导学生不要过度关注远度,重点完成技术动作。在他们的动作技术没有根本问题时,再努力将远度跳出来。设置远度标准线,让学生对照评价参照表(表4)进行自评,清楚自己的现状,努力朝优秀同学看齐。

【互评策略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两人一组的一练一评,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互评,不断修正、完善、补充互评内容。在两人互评基础上,慢慢发展到组内互评、组间互评。

【案例:实心球】学生在完成一次实心球投掷后,要参考评价表(表5)相互探讨该动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一次投掷的调整意见。教师除了要给出相应解决办法,还要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有建设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教师还可以限定每节课的投掷次数,并要求学生每投一次都要分析问题,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次练习。以期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自评反思能力。

三、优化评价阶段(第八至十一周)

通过同伴协助和畅谈感受等方式,让部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图3)。

在同伴协助过程中,善于评价的学生要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提前进行异质分组,将评价能力弱的学生与善于评价的学生分在同组,让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大胆评价。而在畅谈感受时,让被评价的学生谈谈别人对自己评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同学和老师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学生。

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互评学练模式随堂记录表情况和学生课堂表现,帮助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目标,在组长的监督下,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不断增加学习任务的相关性建议。

【优化评价策略支持】教师积极巡视,相机诱导点拨,学生协助评价,畅谈评价感受,及时引导学生把握评价时机与不同情况下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评价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评价的全面性,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习惯自评互评学练模式。[5]

【案例:立定跳远】小李身材矮小,对照立定跳远评价表(表6)的评价结果不理想,而且他又不善于自评和互评,比较拘谨。教师了解到小李跟班内另一组身高差异较大的小张比较合得来,而且小张在自评和互评能力方面明显比小李强,就可以将小张调到该小组,教师要求小张协助小李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四、结语

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能有效体现新课程改革对评价内容、目标和任务的整合,让学习评价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该学练模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活动,[6]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自评互评还要明确阶段性评价目标,并充分利用同伴的反馈交流,检验评价是否公正、合理、准确。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凯.促进学生自评与互评需注意的阶段与方式[J].中小学管理,2005(11):51-55.

[2]杨忠东,吴朝娅.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体育课堂评价[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49-58.

[3]熊国胜,章静.“自评”“互评”“师评” 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10):104-105.

[4]许荣梅.体育教学中实施“自评”与“互评”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5]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41.

[6]李英梅.“自评与互评”的课堂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07(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