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破伤风的流行与综合防控措施
2018-02-14王东辉
王东辉
(黑龙江省讷河市城镇动物检疫所, 黑龙江 讷河161300)
猪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使猪群疾病频发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而破伤风是猪群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任何年龄的猪只都容易感染,尤其是幼龄猪发病率较高。该病主要是由于对伤口的处理不到位,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引起。病猪典型症状是持续性、强制性痉挛,如果发生应激反应会表现明显的兴奋状态。猪只感染破伤风后如果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死淘率升高,严重损害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1 病原
1.1 形态与染色特征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细长杆菌,多以单个的形式存在,如果在湿润的琼脂表面进行接种,会有比较长的丝状出现。破伤风梭菌菌体的一端会有鼓槌状的芽孢形成,可见鞭毛但是没有荚膜,鞭毛可以自由运动。对破伤风梭菌早期的培养物一般都是革兰氏阳性菌,但是通常经过48h就呈现阴性反应。
1.2 血清型与致病性 破伤风梭菌具有不耐热的鞭毛抗原,在我国流行的最常见的是第Ⅴ型菌株。但是无论何种菌型的病菌都具有共同的耐热性菌体抗原(O抗原)。其分泌的外毒素都是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1.3 理化特性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比较弱,但芽孢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能够在土壤中存活长达几十年,经煮沸处理 10~90min以及湿热 80℃下处理 6h、90℃处理 2~3h、105℃处理25min、120℃处理20min才可被杀死。除此之外,破伤风梭菌对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表现比较敏感。
2 流行特点
破伤风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都以散发状态流行。所有的猪只分性别、年龄和品种均易感,如果是梅雨季节,或是猪场的环境差,发生破伤风的概率非常大。另外,各类偶蹄类动物也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一般来说,在街道尘土、施肥的土壤以及腐臭的淤泥中都可能有致病菌存在。如果给猪只在实施断脐、阉割等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也会有感染病菌的可能。有些猪不能及时发现伤口,或猪只发生内伤感染,如消化道、子宫黏膜损伤等也可引发该病。
3 患病表现
破伤风通常为1~4周,病猪临床表现肌肉僵硬,咬肌收缩,牙关紧闭,张嘴困难,患猪双耳竖立,颈部僵直。患猪对声音、光照以及所有突然接触的动作非常敏感,并加重全身肌肉痉挛程度,强直状态,瞬膜突出,声音沙哑,类似“吱、吱”的尖叫声,以至无声。病猪表现角弓反张状态,呼吸困难,最终病猪会因缺氧严重而死亡,死亡率比较高。
4 综合防控
4.1 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猪群中有病猪,应该立即将其转移到比较安静的区域,避免患猪再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平时对病猪的伤口应该及时处理,将伤口处的残留杂物要彻底清除,然后再清洗消毒伤口,生产中主要使用过氧化钠溶液或是高锰酸钾溶液,对消灭毒源的效果比较好。发病初期的病猪可以每天使用10~20万U的破伤风抗毒素,分别进行2次皮下注射,有需要的患猪可以增加1次注射。此外还应该给患猪进行对症治疗,对肌肉痉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猪,可以取 20~30mL 25%的水合氯醛、10~15mL 25%的硫酸镁,混匀后给患猪灌肠,解挛镇静效果较好。再配合相应的辅助疗法,会加快恢复健康,节省治疗经费,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收益。
4.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只日常的管理,避免猪只出现外伤,一旦有外伤应马上采取消毒处理,避免发生病菌感染。给猪只进行阉割、接产等手术时,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理,操作中使用的全部器械也要彻底消毒处理。
4.3 免疫预防 主动免疫是临床中减少猪只发生破伤风最有效的免疫措施,其中效果最好的防疫制剂是破伤风类毒素。对生产中经常出现破伤风患猪的老疫区,应该提前准备好破伤风菌苗,在首次皮下免疫接种后经过4周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接种,能保护机体在1年之内不发病。如果在第2年再强化1次免疫接种,免疫力可长达4年。
被动免疫,是发病猪只以及新生仔猪未进行主动免疫时,如果出现损伤应该及时给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保证能预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抗毒免疫,避免猪只发病。猪群采取被动免疫,具有在注射后立即产生免疫效力的优点,但抗体消失较快,只可保护1~2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