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2018-02-14石金文
石金文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畜牧水产局,河北 保定 074199)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牛的一种细菌性呼吸道病。牛感染后表现高热和全身内脏广泛性出血,治疗不及时很容易死亡,危害较大。本病呈世界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临床分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三种类型,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实验室诊断本病的常用方法有镜检法、分离培养法、血清法和PCR法四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并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对本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1 病原简介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新鲜的动物组织染片中呈两极浓染。对瑞氏、姬姆萨以及美蓝染液着色良好,可用于病原的实验室检查。本菌培养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良好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35~38℃,根据培养出的菌落形态可以将其分为粘液型、平滑型和粗糙型三种,其中前两者培养物中含有荚膜。巴氏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都能将其杀灭,如紫外线、高温、酸碱、干燥等。
2 流行特点
巴氏杆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不同牛舍间不易相互传播,可能与病原对外界抵抗力差有关,但同舍的牛之间相互传播较快。大多数牛场都有病原存在,有些健康牛的呼吸道分泌物中也能分离到本菌,但这些菌在没有诱发因素时不会发病,而是以常在菌的形式存在于机体,当牛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免疫力下降时,这些菌便会伺机繁殖,从而产生危害。
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对本病进行初步诊断,确诊还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检查方法通常有镜检法、分离培养法、血清法和PCR法。
3.1 镜 检
采集可疑病牛的血液、肝、肺、肾或淋巴结等组织,抹片后经甲醇固定,用碱性美兰或瑞氏染液进行染色,之后显微观察,如果发现组织片中有两极浓染的病原菌,则代表结果为阳性。
3.2 分离培养法
将检样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h后,如果有巴氏杆菌的菌落长出,并且经生化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可确诊。
3.3 血清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试管凝集反应、琼脂扩散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都是本法常用的检测手段。
3.4 PCR法
利用微生物核酸特异性的特点,用特定的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如果扩增成功则代表组织中含有巴氏杆菌。其中,以PCR法诊断水平最高,结果最准确,但检测成本较高。镜检法检测成本最低,但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检测人员染色水平和视野观察水平都不同,最终结果差异较大。
5 防治
本病必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夏季注意牛舍的通风,合理控制饲养密度,越是饲养密度大的牛场,本病的发生率越高,通过呼吸道扩散的速度也越快。牛舍休息区的地面需做硬化处理,并及时清扫地面上的粪污,至少每周消毒一次。牛场运动区尽量选择通风向阳地带,且地面保持干燥,有条件的可在场内设置绿化带隔离区,搭配种植乔木和灌木,可对疾病的扩散起到相对隔离作用。
经常受本病威胁的牛群最好接种巴氏杆菌铝胶苗来预防,疫苗接种后可在2周内产生有效抗体,以预防野毒感染。铝胶疫苗为灭活疫苗,免疫后只能产生体液免疫,且抗体产生后,如果没有抗原刺激,抗体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因此,对长期饲养的种牛必须每年定期接种,以使牛群保持长期的抵抗力。商品代牛免疫一次即可,但最好在免疫后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出现免疫失败必须补免。本菌对土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磺胺类等药物敏感,临床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治疗时尽量选择注射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药效更快,治疗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