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2018-02-14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链球菌乳汁病原

田 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常发病之一。微生物感染导致牛奶质量、产量下降,且治疗成本大,严重者病牛淘汰,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症状、病因、预防与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兽医临床诊断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1 症状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导致的炎症反应。奶牛乳房炎主要分临床型和亚临床(隐型)两种。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症状明显,外观上可见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患牛产奶量下降,乳汁有粒状、絮状凝乳块或呈现黄色粘稠状,有些混有脓性絮状分泌物。乳房周围淋巴结肿大。严重者伴有全身症状,体温身高,呼吸加快。亚临床奶牛乳房炎即隐型乳房炎,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被人忽略。乳汁检测可检测到致病菌,pH身高,细胞学检查可检测到乳汁中体细胞数增多。

2 病因

2.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菌的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症的主要因素。引起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目前已知从奶牛乳房炎病牛病料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达150多种。其中细菌是引发奶牛乳房炎主要的病原微生物。90%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是以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三种细菌为主要致病菌。李新圃等通过对302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样检测,分离出来细菌257种,其中主要致病菌检出率高达40%,包括常见的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另外检出菌还包括部分乳酸菌和肉毒梭菌等。杜琳等对内蒙古、黑龙江等生鲜乳生产省区的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采集发现,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达到37.14%、17.14%、12%、10.29%。

2.2 病原微生物感染途径 挤奶时器械和手臂消毒不严格,牛舍环境恶劣导致牛体及乳房部位污垢太多,这些都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乳腺创造了条件。另外,自动化挤奶器械,长时间地进行真空抽吸,易造成乳腺损伤,从而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感染。

2.3 奶牛自身因素影响 干奶期是奶牛隐形乳房炎发生的高峰期。在干奶期,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乳房泌乳停止导致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另外乳房内残余的乳汁,管理上的疏漏,奶牛营养不均衡,精饲料过多等,这些都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奶牛泌乳高峰期,机体能量消耗大,营养缺乏,使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胎次5胎以上的,相较于生产1~2胎的,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其原因与机体机能退化有关。另外夏季天气炎热、潮湿,环境中细菌等微生物繁殖较快,从而增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率。

3 预防

首先,加强饲料营养,根据奶牛泌乳不同时期,适时补充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粗饲料等,尤其在泌乳高峰期,应特别注意营养能量的补充。其次,挤奶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手臂、挤奶器的消毒。注意挤奶顺序,防止交叉传染。保持畜舍良好的卫生条件,经常消毒,注意通风。做好牛体的卫生清洁工作。冬季注意保温,夏季降暑。最后,定期观察牛群,检测乳汁,及时治疗患病牛。注意干奶期预防工作,可采用药浴或者灌注中草药等抗菌药物的方式进行预防。

4 治疗

4.1 抗生素疗法 抗生素抑菌效果较好,首次使用需加大剂量。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造成乳产品药物残留,进而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故针对中大型牛场,使用前应进行乳汁中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效的抗生素,从而缩短治愈疗程、提高治愈率。对于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奶牛乳房炎,不同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据报道,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联合用药对多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另外,也可采用卡那霉素与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等联合用药。根据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敏感性,可采用针对性地用药,对葡萄球菌有较好抑菌效果的抗生素有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等,针对大肠杆菌型乳房炎可采用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等,对于链球菌可采用除四环素和林可霉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

4.2 中药疗法因抗生素的滥用,易产生耐药性,“有抗奶”,和“三致”反应。而中药因毒副作用小,且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故被广泛用于畜禽生产养殖,特别是在倡导食品安全的今天,逐渐地被关注和重视。中医认为,奶牛乳房炎即乳痈,多为气、血、痰、湿郁结不散而致。因此中药组方治疗的原则是淸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目前常用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散剂、煎剂、灌注剂、注射剂、凝胶剂等。郝景锋等选用金银花、黄芪、川芎、红花、蒲公英等多种中药制成中药煎剂,对隐形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陈利霞用鱼腥草、当归、乳香、甘草等制成乳房注射液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2次/d,连用7d,能够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乳汁质量,且有抑菌抗炎作用。另外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4.3 生物疗法 包括细菌病毒代谢产物、细菌等。据报道,乳酸链球菌素、噬菌体内溶素、微生物活菌制剂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吴俊强等研究表明,乳酸链球菌素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治愈率达到90.2%,对隐性乳房炎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乳酸菌的发酵抑制作用在用药后36h后即可恢复。杨静等利用益生菌制成活菌制剂治疗隐形乳房炎,采用灌注疗法,连用7d即可痊愈。

猜你喜欢

链球菌乳汁病原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