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破伤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2018-02-14冉海军
冉海军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
1 流行特点
破伤风梭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其属于芽孢杆菌科、梭菌属,是一种专性厌氧性细菌,菌体较大型,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但经过一段时间(48 h)培养就会变成阴性。该菌能够形成芽孢,没有荚膜,周围生有鞭毛,能够分泌外毒素。该菌可形成两种抗原,即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目前已经明确的有10个血清型。所以破伤风梭菌都含有相同的黏多肽抗原,其具有热稳定性。各菌株分泌的毒素,都能够被任何一型的抗毒素中和。该菌主要产生3种毒素,分别是溶血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以及非痉挛毒素。
不同家畜对该病的易感程度都有所不同,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驴、马、骡,较高的是猪、羊、牛。破伤风梭菌在道路的灰尘以及施肥的土壤中普遍存在,且牛、马以及人类的粪便中往往也含有,正是由于该菌广泛存在,只要动物出现易感伤口,就能够感染该病。当动物存在脐带伤、断尾、去势、创伤、刺伤、裂伤、鞍具伤、分娩、剪毛、钉蹄铁误伤以及开放性骨折等,都可能感染病菌。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外伤都会引起发病,必须伤口适合破伤风梭菌繁殖才会出现发病。该病的发生不呈季节性,且任何年龄段的动物都能够发生感染,通常幼畜的发病率要高于老龄畜。病畜无法直接感染健康家畜,必须通过伤口破损传播,往往呈散发。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活动灵活性变差,经常举尾,比较容易被忽视。接着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四肢强直,关节不容易屈曲,步态强拘,腰背发硬,头颈前伸;尾巴上举,双耳竖立,外形类似“木马”;由于咬肌、咽肌发生痉挛,会影响采食、咀嚼以及吞咽,流涎增多,并逐渐出现牙关紧闭;瞬膜外露,眼球突出;鼻翼扇动,呼吸急促,角弓反张;受到光照、声音刺激时非常敏感,惊恐不安,造成全身痉挛进一步加重;有些胃臌胀,粪便干结;病牛体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临死前会骤然升高至43℃以上。
3 实验室诊断
通过全面分析病牛的创伤性病史、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能够初步诊断为该病,但如果需要确诊,还要进一步采取实验室诊断。
涂片直接镜检,无菌条件下在病牛创伤表面取渗出液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丛中有革兰氏阳性破伤风梭菌,菌体呈典型的鼓锤状。细菌培养,无菌环境下取病牛创伤处的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在肝片肉汤和普通培养基中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48 h培养,发现肉汤变得浑浊,且培养基上长出无规则的菌落组织,菌落表面光滑。动物试验,无菌环境下取病牛创伤处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过滤分离后制成乳剂,在健康小鼠臀部注射,如果经过18 h表现出与患病肉牛相同的症状,即可确诊为该病。
4 防控措施
西药治疗。根据病牛实际病情,治疗原则是先对创口采取外科处理,接着中和毒素、镇静解痉、抗菌消炎,还要配合对症治疗。处理伤口时,要先进扩创,以排净脓液,并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接着对创面用0.1%高锰酸钾和3%双氧水进行有效消毒,最后将适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注射于创口周围。中和毒素,病牛可肌肉注射100万IU破伤风血清,其中最好添加0.5 g可的松,能够避免发生过敏反应,并提高消炎效果。同时,病牛要静脉注射由200 mL 5%葡萄糖、500 mL 5%碳酸氢钠、20 mL 10%安钠咖组成的混合溶液,注意注射速度要缓慢,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镇静解痉,轻度痉挛的病牛需要缓慢静脉注射150 mL 25%硫酸镁注射液;中度痉挛病牛不仅要静脉注射25%硫酸镁注射液,还要配合肌肉注射5支2 mL氯丙嗪,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抗菌消炎,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 mL 0.9%盐水、青霉素160万IU、10 mL地塞米松、20 mL维生素B1、10 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
中药治疗。取30 g没药、30 g南星、10 g琥珀、30 g乳香、30 g全虫、60 g蝉蜕、30 g银朱、20 g姜虫、3 g血余炭、30 g天麻、30个红枣、30个南瓜子以及250 mL蜂蜜,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服用。如果病牛牙关紧闭,可通过胃管将药液注入或采取鼻饲法。该方剂适合发病初、中期病牛应用,同时配合“火烧战船”针灸,具有较好的疗效。也可取80 g僵蚕、80 g防风、120 g桃仁、120 g钩藤、15 g细辛(同前)、30 g桂枝、120 g大黄、60 g胆南星、30 g蝉蜕、40 g祈蛇、250 g芒硝、20 g蜈蚣,以上药物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温水调制成稀糊状,经由胃管给病牛投服,如果病牛牙关紧闭,可采取瘤胃穿导术,发病开始的前2~3天,每天使用1剂,在病牛症状有所减轻,并基本呈现稳定时,可停止用药,但要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