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临床症状及治疗
2018-02-14陈伟光
陈伟光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江滨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鹤岗 154211)
1 发病机制
当反刍动物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后,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其发酵生成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ATP,由此给瘤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提供足够的底物和能量来进行生长繁殖。奶牛有唾液中存在能够中和有机酸的重碳酸盐,无法通过其他机制对瘤胃pH值进行调节,因此生成的VFA无法及时被自身吸收或被唾液中和,促使总的乳酸和VFA浓度明显升高,从而导致瘤胃pH值下降。在瘤胃pH值超过6.0时,会导致产乳酸菌-牛链球菌生长速度缓慢,菌体繁殖代谢终产物主要是乙酸、丙酸;在瘤胃pH值低于5.0时,牛链球菌的繁殖代谢终产物主要是乳酸。由于牛链球菌是一种能够较多利用葡萄糖的产乳酸菌,在pH值降低时会导致菌体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产生过多的乳酸而无法及时被机体吸收、利用,出现乳酸不断蓄积,造成pH值进一步降低,就会造成瘤胃微生物群落出现明显变化,主要是导致乳酸利用菌对酸性环境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其最低耐酸度值分别是5.4和5.6,而牛链球菌的最低耐酸度值是4.8,加之以上3种菌体的生长繁殖速度都会随着瘤胃液pH值的降低而有所减缓,因此牛链球菌的生长繁殖速度相比于乳酸利用菌受到pH值的影响要小,可大量增殖。
2 危害
影响采食和消化。当奶牛饲喂高精料比例的日粮而出现发病时,使会导致瘤胃内生成较多的短链脂肪酸(SCFA),导致pH值下降,最终造成瘤胃蠕动减缓,从而引起采食减少。该病会导致奶牛纤维消化率下降,这很可能是由于纤维分解菌对酸的敏感性较高,这类细菌一般无法耐受pH值低于6.0的酸性环境,使其数量减少,造成纤维消化率下降。
继发疾病。继发引起肝脏脓肿,即奶牛发生酸中毒时,瘤胃内会存在大量的SCFA,使瘤胃黏膜角化不全,最终就会引起瘤胃炎。特别当在瘤胃黏膜发生脓肿时会促使瘤胃炎更加严重,明显抑制SCFA的吸收,造成瘤胃液酸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削弱瘤胃黏膜作为瘤胃内环境和血液之间的屏障作用,导致细菌能够容易通过黏膜侵入血液,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组织,再从肝脏组织经由血液循环运送至机体其他组织。继发引起腹泻,即奶牛患有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往往会伴有腹泻,或者排出颜色、气味出现异常变化的粪便。这可能是由于来自瘤胃的大量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会在消化道内继续发酵而导致;另外也可能是由于瘤胃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的SCFA,导致消化道渗透压明显升高,尤其是高产奶牛发生SARA时更容易形成这种高渗情况,促使消化道内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粪便变稀,从而引起腹泻。
3 临床症状
奶牛发生SARA时,基本较难被及时发现。病牛主要表现出采食减少,但饮水量明显增多,瘤胃蠕动微弱,产奶量下降,同时乳脂率一般为0.8%~1%。体温通常为38.5~39℃,脉搏增数,达到72~84次/min,腹壁稍微紧张,往往横卧在地。其中部分病牛还会伴发瘤胃臌气和瘤胃炎等。
4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要尽快大量补液、补碱,改善酸碱平衡,缓解酸中毒。输液治疗,病牛可以静脉注射2000 mL生理盐水、1000 mL 5%糖盐水、1000~2000 mL 5%小苏打注射液、20 mL樟脑磺酸钠、50 mL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内服治疗,病牛内服200~400 g小苏打或者5000~10000 mL石灰水,即取1 kg生石灰,添加5000 mL水后搅拌均匀,自然沉淀后取上清液使用;也可反复使用石灰水洗胃。
手术疗法。病牛先注射30 mL 0.5%盐酸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接着呈右侧卧保定,对术部以及周围使用肥皂水进行彻底洗刷、剃毛,再涂擦5%碘酒进行消毒,之后涂擦70%酒精进行2次脱碘。术者手持术刀在左侧腰椎横突旁下方5~8 cm,距离最后肋骨5 cm的直线上一次性在该处皮肤切一长度为15~20 cm的切口,并依次切开浅筋膜、浅筋膜下脂肪组织、腹黄膜以及腹外斜肌,接着对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腹横筋膜进行钝性分离。将腹膜用镊子提起切开,切口长度以2 cm为宜,接着将食指伸入,并在该指的引导下用手术剪将腹膜剪开。腹腔打开后使瘤胃完全暴露,通过腹壁切口用手拉出一部分瘤胃背囊,将大块灭菌纱布填塞于瘤胃壁和腹壁切口之间以及四周位置。用牵引线固定胃壁后切开,切口长度适宜为15 cm左右。向瘤胃伸入手,将里面大约2/3的内容物取出,然后注入由30 g小苏打和水组成的溶液,再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周围冲洗。切口冲洗时要在下角垫上纱布,避免液体流入腹腔内。冲洗后瘤胃先采取全层连续缝合,再次冲洗后取下隔离的大块纱布和牵引线,然后采取内翻缝合,再次冲洗后即可将瘤胃还纳于腹腔内。常规关腹,最后包裹绷带。术后要注意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