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水貂养殖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2-14臧玉美
臧玉美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尚志 150600)
1 尚志市水貂养殖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条短。一是帽儿山的貂种基本都是引自于丹麦且属于三等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效益。二是貂笼、貂舍等一些养貂设备大多从河北等地进口,帽儿山本地没有生产厂家。三是貂的剩余价值开发不够,貂的利用仅局限于貂皮、种貂的销售,缺少貂心、貂鞭、貂油等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比如貂粪,经过加工后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盲目投入搅乱了市场。近几年,有些人是抱着“一夜暴富”的思想,盲目进入该产业。大量貂场的兴建对种貂的需求量大增,导致部分貂场把貂种的销售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本末倒置。尤其是2013年,由于种貂数量的减产,造成原本理性市场价格在700~800块钱的种貂,在当年炒至1600~1800元,严重透支了新建貂场的持续发展能力。
行业发展混乱。行业协会刚刚组建,协会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协会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各个养殖户之间各自为政的问题。有的养殖户为了提高销售率,相互碾压,构成不良性斗争;有的在销售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个别貂场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以次充好,滥竽充数,严重影响了本地企业的信誉。
产业缺发展政策。目前,尚志市水貂养殖能享受到的主要有三个向上争取的政策,新建舍补助,共有13个养殖厂享受到了该政策,金额合计114.38万元。贷款贴息补助,尚志市仅有1个养殖厂享受到该政策,贴息7.6万元。良种引进补贴,尚志市仅汉林种貂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在2013年获补贴136.1万元。这些政策对于尚志市95%的貂场来说“门槛很高,够不到”,对这个以10亿元计的大产业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同时,尚志市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水貂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可以说貂场一直在自我发展,无力可借。
缺乏产业发展龙头。随着尚志市的养貂产业日趋成熟,养殖的利润主要靠出产貂皮获利。熟皮是养貂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国只有广东、浙江、河北三个地方能给貂类熟皮,其余的熟皮厂都为私家小作坊。大厂压价、小作坊不敢送,所以只能以原产品对外销售,影响了销售价格。特别是今年,鲜冻皮的市场价格不高,养殖户只能存贮待售,冻皮在冷库中的保存最长不能超过1年,否则就会掉毛影响品质。这样一来,很多养殖户都选择到河北等熟皮后,等待合理价格。这一来一往又增加了很多费用。再有,尚志市没有专业的貂皮拍卖市场,貂皮的销售大多通过山东、河北商贩收购,这些商贩基本是中间商,在毛皮集中上市的时候,有意识地压级压价,转手倒卖则提级提价,从中获利。尚志市的养貂户又没能形成抱团取暖的机制,虽然貂皮的产量已达百万张,却没有市场话语权。再就是,尚志市没有成衣加工厂这样生产终端产品的大企业,不仅影响财税收入,无形之中降低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利于整个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2 解决措施
完善产业链条。一是争取在帽儿山引进一家熟皮厂,熟皮厂建成后,经过加工的貂皮保存时限将大大延长,有利于貂场投资人提高附加值。二是争取建设一个交易中心,开展自己的拍卖会,通过拍卖的形式来提高产品的价格,扩大貂皮的利润。三是引进各类精深加工企业,如貂粪能为化肥加工厂提供原料,貂油经过加工后可以制作成肥皂、宠物粮,貂心、貂鞭同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四是把引进建设裘皮制衣厂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沟通、洽谈,以资源和市场引龙头,以龙头稳定并扩大产业规模。
做好产业服务。一是畜牧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经常性地组织邀请专家及本地技术能手对貂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结合养殖人员之间经验交流的方式,来推广先进经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二是引导貂场培育优良品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组建自己的育种核心群,培育帽儿山品牌貂,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增强协同配合的能力,改变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弊端;要引导投资人克服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思想,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服务、监管职能,使全市的貂场抱团取暖,对外形成一个拳头,提高行业话语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将该行业的发展纳入政府发展战略之中,给予其与九大产业相同的地位,成立专项产业推进组,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落实对养貂产业的优惠政策,建议建立专项资金,与推进“黑白红”三色经济一样,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扶持养貂产业发展,调动养貂户的积极性。三是设立政府担保金,帮助貂场与银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貂场以貂皮、预期貂种、貂场设备等做为抵押物,最大限度的盘活貂场存量资产,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