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BIM也要讲“工匠精神”

2018-02-14俞智

建筑设计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图纸编码

俞智

近些年,BIM热潮席卷我国建筑行业,但大潮之中泥沙俱下,BIM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说法也喧嚣尘上。这是为什么呢?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正处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发展的时期,很多行业追求的是“短、平、快”,往往忽视了质量和长远的利益,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建筑行业,相比日本或中国台湾的精细化,我们的粗放型正是导致BIM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其实,要想真正全面推广应用BIM,也需要讲“工匠精神”。

在热潮之后我们需要冷静地去思考:从企业层面上,需要制定什么样政策战略才能将BIM融入生产、管理、经营,完成信息化的建设;从项目层面上,如何使BIM技术可以落地,达到效率、效益上的提升。

摒弃眼高手低,需回归本源

目前,市场上的BIM应用点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诱引”客户买单,绞尽脑汁地为BIM穿上“高大上”的外衣,然而众多不成熟的应用点多次让BIM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

针对BIM的发展,我们需要高瞻远瞩,更要脚踏实地。BIM的基础是信息模型,所有的应用都要基于具有准确全面的信息模型上实现才有意义。在现阶段,BIM更多的依据设计图去建模,通过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检讨和深化图纸。有的人认为这种工作流程相比传统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更多的时间,却没有带来多少效益。其实当前行业设计周期短,设计费用低下等问题导致设计质量偏低,一些施工图无法很好地指导施工。精细的BIM模型,可以完善施工图,考虑施工面,优化细节。

标准化很重要,因为有了标准化,施工过程中不改图纸,不因修改图纸而增加成本和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可以大幅提升净利润。可见,施工前图纸的理解及各方沟通效率,图纸的精细化程度,基础的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应用,很大程度影响着项目成本。

BIM不能只停留于建模,但也不能只着眼于模型之外的拓展应用。模型是基础数据库,创建精确丰富的信息数据才能有效地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在还无法从应用BIM的方式(三维参数化)进行设计的阶段,BIM的工作流程更多的是依据图纸建模,需要更好地去规划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我们所需要的模型包含哪些构件,我们的构件需要到什么精度,逐步建立模型标准,这样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因为冗余的数据影响信息的提取。在如今BIM的应用受限于大环境,更需要从点滴做起,摒弃眼高手低,从模型的准确度入手,制定标准规范,在相应的阶段创建相应精度的模型,将模型的效益最大化。

避免浅尝辄止,需循序渐进

被誉为BIM“教父”的Jerry Laiserin曾指出,BIM是过程自动化的一种形式,很多想成为BIM定义者的人通常会从“软件”、“数字化”或“参数化”等词开始,并且很快就落入由现有软件工具所具备的特性而衍生出来的特定功能。而BIM并没有改变设计施工的本质,设计施工没有BIM,还是一样进行,它影响的是建筑信息的记录方式,影响的是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的方式,改变的是一个过程,并不改变结果。就像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wards Deming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把你正在做的描述成一个过程,那表示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在实施BIM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BIM在建筑革命中的角色,忽视了过程而只追求结果,那BIM的道路将举步维艰,甚至无法实现。

现在很多被抨击为“假BIM”的应用点通常是只关注结果,通过三维模型输出一份报告、输出一个视频等,便称之为BIM。本文开头有提到,BIM改变的不仅是工具和技术,通过软件生成的数据只能代表一种结果,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还需要生产方式、管理流程的改进。因此很多BIM应用点在推广时经常碰壁,这时我们不应浅尝辄止,而是要完善现有的过程,替换传统模式中薄弱的环节或提供缺少的环节,重新设计原有的过程。

以工程量统计的应用为例,国内的清单工程量无法完整从BIM模型中提取,一是和模型精度有关;二是模型只能体现材料的净用量,无法表现损耗量和人工、机械台班量;三是软件功能不成熟,效率不高。对于通过BIM实现工程量统计,需要去判断工程实际工期和模型创建所需的时间,了解材料的权重、需求量大小、占用资金比例、备料的难易度和市场价格,对材料进行分级,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由于国外软件本地化功能不成熟,国内软件底层设计有缺陷,还需要判断国内外软件实现各材料工程量统计的准确与难易程度,才能更好地过渡传统模式与BIM间的转换。

切勿削足适履,需因地制宜

国内的BIM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建筑业大多以市场化为主,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而我国是市场和政府监管并存,工程周期短,靠的多数是现场经验及应变能力。BIM之所以能在国外大受欢迎的原因是BIM的标准化、精确和协同能力,而在国内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费用和时间去实施。

工程编码作为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成本分析和数据积累的基础,国外有类似Uniformat、Masterformat、Omniclass等成熟的编码体系,而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独立存在的适合建筑工程各方面使用的编码体系,也因此对建筑项目各阶段的投资和费用划分及管控、数据积累等处于混乱状态,给有关参与方在理解和沟通上形成很大的障碍。想要更好的实现BIM价值,建立工程编码体系至关重要,而且编码必须本地化,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标准,需符合国内建筑业管理和发展要求,才能使价值更好的落地生根。

“工匠精神”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包含了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以及专业、敬业等主要内涵。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平快,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需求。传统的建筑业生产力改进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数据创建、计算、分析、管理和共享困难;二是协同困难。BIM的出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同时提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克服浮躁的情绪,借鉴国外成熟的模式流程和标准规范,形成本土化的标准,不眼高手低地寻求“高大上”的效果,也不浅尝辄止的消极看待BIM的发展,以“工匠精神”从基础做起,才能真正发挥BIM的作用,让BIM推广应用起来。

(来源:《建筑时报》2017-12-11)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图纸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看图纸
Genome and healthcare
模具图纸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