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对于李庄古镇空间界面的影响

2018-02-14张宇驰

西部皮革 2018年7期
关键词:李庄古镇四川

张宇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1 绪论

长江李庄段被誉为“黄金水道”,既是长江航运的重要节点;又通过渡口的联结,其历来作为川南水运重镇和物资集散地之一,附近农副产品在此汇集装船,经人挑马驮分销附近县乡,实现商品流通,这些给各地商人提供了商机,从而造就李庄经济繁荣和文明辉煌。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李庄发展过程中受中国(川地)风水文化、场镇市集码头文化、以及移民文化下,从建筑空间及环境空间的分析,对于其古镇本身空间界面发展及衍生的影响。

2 多元文化对于空间界面影响的特征

一般来说,四川地区街道空间界面由侧界面、上界面、地界面、端界面四个要素组成。每个详细的界面含义下面结合多元文化对李庄空间特点来论述。

2.1 侧界面

侧界面在四个界面要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能体现其文化符号的特点的,同时侧界面的高度、材质、形式也直接影响着街道空间的感观,对于四川地区大多数古场镇来说,街道的侧界面一般都是建筑体。对于限定街道的界面模式虽然说地形因素是首要影响,但是文化影响在其中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川地区属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建筑构架形式为穿斗式,整体上轻盈通透,这也就大体上确定了其侧面风格。同时,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其一重要原因,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积极空间个消极空间。在街道空间中,因为外墙具有通透性,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人亲和较积极的空间感受。四川古场镇的穿斗式构架,实体墙面非常少,大多是可以拆卸的花格木板门,它们常常处于出檐之下,形成阴影面,因此对于空间的分割是柔和的,因而在光影下形成“软”界面。李庄正街,席子巷具有这一明显特征。

与其相对的,羊街又呈现出明显的移民特色,相比前店后居的席子巷和正街所体现出的开放性,羊街所表现的更多是其封闭性的一面。小羊街与羊街由较高的院落围墙所限定形成,由于中原,安徽(客家文化)气候、人文因素,同时受封建礼教的控制也相对多一些,因此石墙体一般较为厚重,这就导致了其建筑侧界面明显的“反气候”性。因此这种“硬”界面相对来说体现了对于空间边界的严格限定,也突出了移民文化中宗法礼制的特点。

偏朝门则是李庄古镇一个风水文化的重要体现,“财气”对于古镇住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建筑朝向尊重各种环境的时候,财气才能聚集。但川地有的居民认为堂屋大门正对入口会导致邪气入侵、财气外漏。这就是四川农村居民常常说到的“门对门,整死人”。因此有些院落中故意将大门偏离中轴线,避免一箭穿心。

2.2 上界面

檐廊,嫁接于建筑外的“灰空间”。正街,虽然绿植、店招及较婉转的道路使道路路径导向不够明显(刻意为之,聚财气),但檐口天际线自然顺着街道,形成先对比较连续的自然曲线。当局部地段有两层建筑时,檐口呈现跳跃式的变化。使空间界面形态轻松活波。

同时檐廊也是四川古镇侧界面上最有特点的元素之一,檐廊是室内空间与街道公共空间的过渡“灰色”地带,也可以看作民居室内空间对外的延展。同时因为灰空间的存在的“较私密性”,又为滞留成为了可能,成为了事实上的部分交易区。四川地区潮湿多雨,檐廊的遮风避雨性也显示出来,这也就为场镇居民在公共区域摆龙门阵提供了场地。四川(川南)同江南一样都是水网较稠密,水运发达。但江南古镇历史上人口更为密集,建筑用地也相对紧张,使得路上街道形成檐廊可能性变小,所以往往采取“廊枕水而居”的特色。

2.3 地界面

老场街很多居民在屋门入口处都会有相应抬高,导致支路间距进一步的缩小,流通性减弱。席子巷的地界面符合第二种形式抬高的路缘与上界面的檐口相互呼应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增加了交易空间街道的线形延伸感。席子巷的地界面铺设更是有其文化内涵。巷内所铺设的青石条形板横向95块纵向5排是一个含95之数(95是古代帝王特权,这反应李庄明朝遗老怀旧心态。同时李庄地处西南边陲,天高皇帝远当局亦鞭长莫及)。

老场街临河段因为地形的原因,从江边到老场街有一定坡度的高差,遂采用了石梯踏步的形式,这种形式即限定划分了以码头、半边街的主要码头水运区到内部生活区的界限,也是引导从外部沿岸到内部古镇的流线。

2.4 端界面

端节点往往是作为边界尽头的标志,人们的潜意识会区寻找街道的起点和重点,所以端界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古镇线形空间的端界面。

交易区,或者说是主要交通区的端界面往往是开敞的、自由的。线性过长,人的视线难以达到端界面,距离感知就会减弱,古镇围合性也相应会减弱。距离过短围合性会增强,街道感随之减弱。因为交通的方便,商业贸易和人的交往在这里重新重组并往返。

端界面中受移民文化影响或是自身防御性需求最大的特征就是城门(栅门)。李庄古镇原有12道栅门,夜晚降临,栅门关闭,并形成了“街区内院”老场街转羊街的栅门楼,也是场镇内外实体分割的物质。它矗立在线形街道空间的断头,空间限定功能明显,形成“硬”端界面。而出羊街到双眼古井的文鼎祠街,其位于场镇的边缘。随着池水与农田的出现,建筑实体逐渐消失,非均质化的自然环境成为视觉的主体,自然的池水农田成为环境界面并予之限定。

参考文献:

[1]陆元鼎,李先逵.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季富政.四川民居散论[M],成都:成都出版社.

猜你喜欢

李庄古镇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唤起我沉思的一本书
——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 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文献纪录片《中国李庄》开机
新发现的一座金元风格舞楼*——山西潞城李庄武庙舞楼考
古镇之旅
走李庄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