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十三五”目标任务及对策

2018-02-14王清龙肖凤祥纪凤奎沈景凯李晓宁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城市十三五草原

王清龙,肖凤祥,纪凤奎,沈景凯,张 冲,李晓宁

(1.白城市林业局,吉林 白城 137000;2.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白城 137000)

1 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综合建设保障能力薄弱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体系、制度管理体系、监督检查与评价体系、投入机制、科技支撑体系等尚不健全;部门及各生态系统综合统一协调不够,发展合力不足;宏观调控手段单一,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区域生态保护的生态红线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生态主体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缺位,严格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系统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提高。

1.2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生态环保责任监察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

城市污水无序排放,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市郊居民燃煤取暖等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失控,秸秆露天随意焚烧极为普遍,牲畜粪便无序存放等尤为突出;城市生态环保监督不到位,农村生态环保监督几乎空白;生态环保分区分类精细化监督严重缺位。

1.3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统一融合发展不够,单打一现象较为突出

各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区域土地调整、互联互通、合理匹配等统一融合发展不够;管理部门、系统之间及利益群体之间各行其是,单打一现象较为普遍;规划生态系统用地调整落实难度大,有的还只停留在纸面上、图表中。

1.4 生态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白城市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有限;生态建设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社会融资困难;生态建设项目受产业政策影响较大。

2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任务及重点

2.1 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

按照开源、节流、保护、统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建成防洪安全体系、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与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节约与水生态保护体系及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重点实施以治理险工、险段为重点的嫩江干流治理工程,月亮泡蓄滞洪区防洪及安全建设工程,洮儿河除险加固治理工程,扩大完善河湖连通工程,完善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面实施霍林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大安灌区工程,提高龙海灌区给水能力建设,全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

2.2 草原保护与恢复生态体系建设

以发展生态草业,恢复增强生态功能为指引,加快土地盐碱化、沙化、退化等荒漠化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草原生态恢复建设,有效控制人为破坏,加大修复保护建设力度,合理开发草原资源。增加恢复草原面积34.8万hm2,到“十三五”期末,全市草原面积恢复到66.7万hm2。在轻度退化草原实施围栏封育,依靠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实现草原植被覆盖率和生产性能双提高;在中度退化草原实施人工种草工程,通过水肥科学化管理,建设规模化燕麦食草产业园及苜蓿草产业园,规模建设绿色健康食品、高效优质牧草产业基地;在重度退化草原实施草原综合治理工程,实现草原原始优势种的空间快速恢复。

2.3 森林资源生态体系建设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新增林地面积9.0万hm2,林地面积达到54.3万hm2,森林覆盖率稳定在15 %左右,生态经济林发展到13.3万hm2,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和比较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生态经济林产业体系。大力开展以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及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沿线防护林工程建设,以省级“绿美示范村屯”建设为标杆,全方位开展村屯绿化美化工程,以增量、护绿、建美为突破口,以“环城林”“城市公园”“街区绿化”“社区小品”“景区长廊”和机关、单位、学校、工厂绿化美化建设为依托,全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香化工程建设,继续增加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保护小区数量,全方位实施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杨改松”工程、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林基地、沙棘枸杞特色经济林基地、柠条编织柳产业基地及白城特色果品产业基地建设。

2.4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规划新增湿地面积13.3万hm2,全市湿地面积达到66.7万hm2。积极开展以湿地引水、补水、蓄水为重点的莫莫格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白鹤栖息地建设工程及向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向海湿地鸟类栖息地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白城东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江河流域引水灌溉建设域内系列芦苇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完善大安嫩江湾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大安牛心套堡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善通榆县包拉温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

2.5 农田保护及农业生态体系建设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在64.8万hm2以上,耕地保有面积77.9万hm2以上。有计划逐步开展增强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的治理田块工程,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休耕轮耕等系列改良土壤工程,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沟畦灌、水稻控制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农田灌排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整理田间道路工程建设,配套建设交配电设施,为泵站、机井及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提供保障,建立耕地质量检测、土壤墒情及虫情监测站(点),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和科学施肥等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2.6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大力削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扬尘污染、秸秆露天焚烧,加大清洁能源使用率;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严格防治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落实危险废弃物全程管理制度,提高生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等;减少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城镇街区交通噪声污染,以及施工、社会、工业噪声污染等。继续加大实施“蓝天工程”,全面完成城市集中供热整合,扩大增加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加大实施“清水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湖长制”,加强流域治理、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实施“净土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负增长活动。

3 为实现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任务应采取的对策

3.1 全力以赴抓好抓实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落实,严守一幅蓝图绘制到底的总基调

2016年初,白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打造绿色宜居美丽和谐新白城的高度,在全国率先编制地市级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2017年初,所属各县(市、区)又进一步深入细化各自的任务指标,组织专门力量,编制了县级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将各生态系统建设任务按年度落实到乡(镇、场),为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建立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技术保障。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抓好抓实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任务目标的落实,紧紧围绕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这条主线,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全力推进工作进程,严守一幅蓝图绘制到底的工作总基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2 坚定不移落实好土地利用规划,脚踏实地搞好各生态系统用地调整落实

由于历史上无序开垦、建国初期的以粮为纲、农村联产承包以来的私垦滥开等,全市耕地面积剧增,草原面积锐减,蚕食林地现象普遍,天然湿地萎缩愈演愈烈,“一增三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充分发挥政府土地宏观调控职能,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障生态建设用地。因地制宜抓好生态系统用地调整落实,在“册外”耕地上做文章,大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湿”,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做到应退尽退、应还尽还。同时要在难利用土地上做文章,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

3.3 矢志不渝坚持空间发展战略,分区施策搞好生态保护与建设

空间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循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生态功能有效保护。白城生态保护与建设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统筹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重大关系,尽快形成高效、协调、融合、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以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东部湿地植被保护区、中部退化草原恢复区、西南部科尔沁沙地治理区、北部山前台地乔木灌草恢复区为主体,以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月亮泡蓄滞洪区为重点的湿地、草原、林地星状多点的“两核四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3.4 大力倡导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一项伟大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相生相伴的永恒主题,生态兴则社会兴,生态衰则社会衰。必须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催生自我发展新动能,将生态保护与建设转化到“绿色”发展、产业发展的轨道上来,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引领生态建设,以科学技术推动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合理利用全市丰富的土地资源,使生态产业与农业、林业、畜业、渔业、环保产业深度融合,为第二产业提供丰富原料,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载体,使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和谐统一、互惠双赢。

3.5 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

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系统庞大,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建设目标任务庞大而艰巨,要坚持党委政府总揽全局,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克难攻坚,全社会积极协作出力流汗,不断增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保障能力。要突破常规的就规划抓规划、就项目抓项目,就工程抓工程简单重复,要加大领导力度、组织力度、宣传力度和资金保障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层层建立懂规划、善管理、精研究、打硬仗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因地制宜协调落实生态建设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奖优罚劣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向纵深发展,早日实现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富民的奋斗目标。

3.6 加快推进地方生态立法步伐,以法制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发展

要在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广泛细致研判草原、湿地、林业、环保、城乡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法治缺位及具体情况规定不明确和不充分问题,逐步加大地方立法力度,依法依规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健全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能力,用法治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还生态于自然、还社会于祥和,全面打赢、打胜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白城市十三五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吉林省白城市粮食局 建立健全粮食流通领域联合监管
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引领农村致富能人 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