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服装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研究

2018-02-14宋德风赵倩倩

西部皮革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龙京剧图案

宋德风,赵倩倩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1)

1 夸张的服装造型

京剧是一门夸张的曲艺,简言之,京剧服装亦然是夸诞的服装。其基本特征,划分为蟒、帔、靠、褶、衣五大类。像靠旗、水袖等服饰的运用,不但成为京剧最显著的特点,而且可以表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优美的舞蹈动作。

1.1 靠旗

靠旗是四面三角形的小旗,整齐有致的扎在背部,随着演员的表演,来回摆动,增加了表演的力度,也增加了表演的难度。

靠旗起源于古代时期将官员手中的令旗。令旗元素被运用到京剧平台以后,由原先的一面令旗改良成四面令旗,由原先插在腰部改良成插到肩部,以形成靠的配饰,只起装饰作用,但还保留了其将官身份的涵义。例如《小商河》之杨再兴,他是一位年轻的武生,身穿红靠,配以靠旗,头戴红色大额子。

1.2 水袖

水袖是一种白色的丝绸,在袖口上延伸,其具有夸张特点,它可以放大人物的表演,增强舞台效果。造型上,京剧服装是生活中不存在的,其中戏水袖是京剧献技中的一种艺术节目,在京剧演出中优伶挥舞着白色的水袖,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伶人的情态,表达出了每个戏子的个性,这为优伶在演出中使用技巧带来了方便。它还与蟒、褶、帔以及官衣进行搭配,相辅相成,为观看节目的人提供了视觉上的怡悦。例如《谢瑶环》之谢瑶环,水袖与女帔进行穿着搭配。

2 京剧服装色彩的运用

京剧的戏装继承了中华民族服饰艺术的色彩传统,色彩大胆,色彩搭配也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京剧戏服主要由十种颜色组成,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是红、绿、黄、白、黑,通常用于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例如蟒的穿着者;下五色是粉、蓝、紫、香、湖。通常用于较低社会地位的人,例如褶的穿着者。

2.1 蟒

蟒,也被称为蟒袍,是京剧中帝王将相等社会地位较高者在正式场合所穿用的服装。

黄蟒:自隋朝,黄色是帝王专门使用的颜色,到了清朝,这种颜色的划定更加严谨。在京剧中,黄色男蟒有两种,一种是明黄色,运用于皇帝、国君等角色;另一种是深黄、杏黄色,运用于储君、亲王等角色。黄色女蟒有一种,是皇后和贵妃的专属服装。如《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

红蟒:红色是庄严肃穆的,它是皇亲国戚及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穿着的服装。如《铡美案》中的驸马陈世美、《状元媒》中的柴郡主等。

绿蟒:绿色表示威严英武。按京剧的传统习惯,绿蟒是用于勾红脸的武职官员。红色的脸与绿色的服装形成强烈的对比色,有智勇双全的寓意,三国时代的关羽,就是典型的勾红脸穿绿衣的人物。另外,文官装束的武官也大多穿绿蟒,如《二进宫》中的兵部侍郎杨波等。

白蟒:白色,在上五色当中,是地位稍次的颜色,穿用范围更广泛一些。白色又有淡雅、高洁之意,所以,京剧中俊秀儒雅的后生武将、潇洒威武的正年武将,甚至正直清秀的老年武将,都可以穿白色男蟒,但白色女蟒中,多表示孝服,如《别宫祭江》中的孙尚香到江边祭奠刘备时,穿的就是白色女蟒。

黑蟒:黑色在上五色中居最后一位。在京剧中,通常是勾勒黑脸的戏子着黑蟒,黑脸与黑服色相结合,相得益彰,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着黑蟒的角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廉洁的文官,如《铡美案》中的包公;另一类是骁勇的武官,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2.2 褶

褶,又称褶子、道袍,是京剧平台上使用最广泛、最为常见的袍服类便服,既可由文武官员穿着,也可由平民百姓穿着。

文小生花褶子:用于家室较为豪阔的青年文人、俊才。服色较为素雅明净,如粉红、浅绿、鹅黄、淡蓝等。

花脸花褶子:用于性格豪放、粗鲁的中年武将或绿林英雄。服色较为热烈,如紫红、宝蓝或黑色。如《除三害》中的周处。

女青褶子:即黑色女褶子,用于端庄、善良的贫苦妇女,如《生死恨》中的韩玉娘、《窦娥冤》中的窦娥。

3 京剧服装中图案的设计

京剧服装中使用较多的图案是龙和凤,龙一般用于男性服装,凤一般用于女性服装。龙和凤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繁衍中产生的图腾,用在京剧服装上,表示尊贵、华丽。另外经常使用的图案还有:“寿”字,象征长寿;蝙蝠,因“蝠”字音同“福”,象征幸福;梅花,象征不怕寒冷,品质高洁等。

3.1 龙蟒

穿龙蟒者都是社会的上层人物,如皇帝、皇太子、皇后。其中蟒袍上龙形分为三类:团龙、行龙、大龙,这些龙形有的典雅庄静,有的英勇威武,有的强舰矫捷,不同的龙形,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也用于不同类型的角色。

团龙蟒:团龙蟒是把龙绘成一个圆的图案,绣在蟒袍上。一件蟒袍共有十个团龙,前身和后身各有三个,袖子上各有两个。京剧服装上团龙的数量已失去显示官位高低的意义,一律采用十个蟒,均匀地分布于全身,显得协调统一。团龙区别于行龙和大龙,象征人物沉稳的性格,一般用于文官和儒雅的武官。

行龙蟒:行龙不像于团龙是团形,而是自由奔放形,图案上,数目也由原先的十个缩减为六个,造型上,两条龙在胸前低头朝下相对吐水或回首朝上相对戏珠,极具磅礴之势。下部的海水形状一般为立卧三江水或立卧五江水。主要用于性格粗犷、权高位重、独霸一方的人物。如三国时代独霸江东六郡的诸侯孙权,在京剧《甘露寺》中即穿紫色行龙蟒,显示了一代枭雄的伟姿。

大龙蟒:大龙蟒的龙形比行龙更加自由奔放,图案上,龙的数量减为一个,造型上,也比行龙魁梧、夸诞。习见的大龙蟒有两种,一种是吐水大龙蟒,龙首朝下,口吐海水,龙尾朝上,掷到左肩,具有唯我独尊的气势。三国时代的曹操,虽是汉室却“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想做皇帝。为揭示曹操图谋篡权的野心,在京剧《群英会》中,让他穿红色吐水大龙蟒,其不想久为臣子的心思尽在不言之中,为曹操的形象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种是戏珠大龙蟒,龙的体形与吐水大龙蟒相似,只是改吐水为戏珠。在京剧《群英会》中三国时代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张飞就穿黑色戏珠大龙蟒。

3.2 帔

帔,又称对襟长袍。是京剧中帝王将相、中级仕宦、阔绰俊才及宅眷在休闲场所穿用的服装。常见的装饰图案有龙、凤、蝙蝠、鹤、花及鸟等自由舒展的图案。团龙帔,又叫皇帔,为皇帝专用,全身绣有十个团龙;团凤帔,是皇后以及贵妃在宫里的时后所穿用的服装,服装由上至下共绣有十个团凤;团花帔,男团花帔适用于中级官吏或年级稍大的富绅文人,团花多用寿字与鹤、福等图形;女花帔,图案隽永绚烂,习见的有牡丹、兰花、梅花等,花形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自由伸展,通常用于青年男女。

4 京剧服装材料和工艺的特点

演员在京剧舞台上进行表演时,经常做一些具有大幅度的动作,因此在服装的穿着上要求比较高,多采用丝绸锦缎之类的天然面料,以利于演员对动作的完美诠释,再配以精巧的刺绣,更凸显出京剧服装的雍容华贵。

4.1 材料

京剧中,不同角色的人物对服装材料的要求也不同。蟒:蟒服用料一般为大缎,主要成分是桑蚕丝,绮丽有光泽,质地也比较雅致。帔,帔主要用大缎和绉缎两种面料加工制成的。绉缎隶属全真丝绸面料,缎面非常明丽华贵,手触摸到时极具顺滑感,富有弹性;靠,靠是清代将官的戎服,以绸布、丝绵为主要材料。绸布可分为丝绸和土布,丝绸即绫、罗、绸、缎,土布即手工所织的布,其中丝绵是蚕丝制成的棉絮,可以用来制作冬衣;褶,褶是官员和平民百姓穿着的袍类便服,其中官员穿着的褶子面料以缎为主,平民百姓以棉布为主;衣,衣的概念比较宽泛,品种也很多,自然面料也上至丝绸锦缎,下至棉布,跨越范围比较大。

4.2 工艺

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这个时期,服装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其中,京剧服装的精巧就在于运用刺绣手工艺,体现出服装的精致而不失含蓄之美,如平金平银秀、盘金绣、绒绣等。平金平银绣,是指在点缀绣服装图案时运用金线和银线加以盘之,使京剧服装在灯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盘金绣,属于条纹绣,制作手法比平金绣简单,主要运用于苏绣。经常与打籽针配合使用,具有装饰性强的特点;绒绣,即“绒线绣”,指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绒线绣制图形的一种刺绣手工艺。由于绒绣采用羊毛为材料,立体感强,光泽度高,因此给人一种柔软厚实、色彩丰富的视觉感,以及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结论

京剧服装从产生到现在已有200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演变,最终呈现当下样貌。造型上的夸张设计、色彩上的充分运用、图案上的大胆设计以及材料工艺上的精巧表达,都充分体现了京剧服装它那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并且作为我国传统服饰,它惟妙惟肖的保存着我们的史书,经积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舞台表演,对中华民族起到了发展传承之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山.论京剧服装的艺术审美与呈现[J].戏曲艺术,2009(03):110-113.

[2] 高新.京剧服装的审美特征与民族风格[J].中国京剧,1995(02):15-17.

猜你喜欢

大龙京剧图案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准能找到你
京剧表演开始了
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月缺月圆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