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探析
2018-02-14蔚晓慧
蔚晓慧,焦 雪
(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13)
2003年,芬兰学者AITTOLA在其论文《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中,提出了“Smart Library”的概念,这是“智慧图书馆”一词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之后,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提出,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逐渐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
1 智慧图书馆的内涵
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物联网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更加智慧。它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为技术基础实现人(馆员、读者)、文献、建筑、设备等之间互联、感知的智慧化管理,并向读者提供泛在、便捷、开放、智慧化的服务[1]。
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基于现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2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计算+互联网+智能化设备,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来实现智慧化的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管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设智慧化学习与研究空间
智慧图书馆基础建设应该包含完备的智能设备、无线网络系统、4G或5G通信网络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安全防护系统、智能展示系统、创新空间环境等各方面,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智能化,在此基础上提供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
物理层面是建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必要和先决条件,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对空间、环境、物质进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如智慧研讨室,虚拟化咨询、智能化可视对讲交流、智能化自助服务、智能化服务台操作系统、智能化楼宇控制、智能存包柜、智能化体验空间、智能化的文化展示等。
2.2 建设面向智慧服务的平台与资源
智慧和技术层面是高校智慧图书馆设计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主要体现在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上。如发现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管理平台、应用平台等来实现智慧。智慧图书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技术、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中心,对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加工、挖掘、整理、归纳、分类、传播,对入口端的信息进行集中再加工、再过滤、再归纳、再分类、再保存,对出口端的信息进行安全、方便、快捷的输出。因此,软件平台同时更具有信息统计、分析、检测、评价、判断、科学决策、指挥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平台应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一卡通智慧管理平台、可视化管理平台、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智能座位预约管理系统、智能分析显示系统、智能自助服务平台、自动化办公平台、智慧应用平台、移动智慧图书馆系统等。如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于2016年引入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盘点等功能。并且自引进该技术构建起本馆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后,超过90%的图书均是通过RFID自助借还系统来完成的,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进行图书借还,一方面节省了读者的借阅时间,另一方面也节约了馆员在此项工作上进行重复操作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读者的问题咨询工作或其他更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如此,则在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
2.3 深入开展智慧服务
感知和服务层面是智慧图书馆的集中体现,是其精髓和灵魂所在。利用云计算、移动计算、互联网+形成与构架的信息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各种移动客户端将信息服务传递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使信息服务在整个校园无处不在,让图书馆漂流在整个校园,让移动图书馆真正动起来。今后它将会漂流到整个社会,智慧图书馆将提供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智能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智能自助查询系统、智能报刊阅读系统、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发现平台、智慧参考咨询平台、智能多媒体服务系统、智能视听系统、智能学术研究平台、智能教学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
深化开展智慧服务,还可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通过对读者数据的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和跟踪式服务;通过深入分析读者特点,开展定制服务等。
2.4 加强智慧馆员队伍建设与能力培养
随着图书馆不断发展转型,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理念越来越凸显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2]。为了能不断适应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读者需求,馆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馆员的素养和能力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需要运用许多新的知识和平台,这就需要馆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此需要对馆员进行包括信息加工、知识发现、网络工具和软件应用,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资金、技术、标准、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针对以上各种问题,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努力推动相关设备与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积极促进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此外,还需强化系统意识,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智慧校园与智慧图书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必然会带来一场“智慧革命”,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而高校图书馆服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应该以读者需求为导向[3],做到哪里有读者需求,哪里就有图书馆服务,使读者随时随地都能够快速、便捷地从图书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1] 刘煦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2-36.
[2] 郑怿昕,包平.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进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36-39.
[3] 李后卿,董富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策略探析[J].图书馆,2016(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