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018-02-14张宽生
张宽生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32)
0 引言
猪链球菌病是猪养殖行业常见传染性疾病,对于生猪养殖的危害十分严重。近年,随着猪养殖产业的优化发展与规模性发展,养殖规模与数量也明显增加。若规模化养殖场内发生猪链球菌疾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会明显增加。因此,深入研究并分析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案例分析
2017年9月18日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畜牧兽医站收治镇内散户养殖的10例病猪。通过养殖人员了解到,病猪发病突然且精神沉郁,猪体温度达到41 ℃,鼻腔内部分泌脓性鼻液,以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养殖人员,了解养殖场的饲养条件、温湿度与圈舍通风效果,并得知此前养殖场并没有发生这种疾病,且针对猪群实施免疫。但上月由外地新购入的5头仔猪并未接受隔离,进而发生该疾病[1]。根据上述信息总结与分析,怀疑病猪患有链球菌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在确诊后,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控,尽量控制病情,使猪群的死亡率下降,以免疫情的大范围传播。
2 临床症状
病猪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高低变化频繁、呼吸急促等。最初病猪鼻腔内流出浆液性的鼻液,随后鼻液更加浓稠。病猪体表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颌下部位,淋巴结肿大十分显著。在病情后期发展中,病猪的眼结膜会出现潮红且流泪,眼睑内的分泌物大量流出。另外,病猪的粪便干硬,存在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尿液为赤红色或黄色。部分病猪在发病几小时后,机体虚弱且后驱肢体无法正常站立。随后病猪的后驱肢体麻痹,并且肢体关节出现肿大情况。特别是在发病的后期,病猪则会呈现犬坐姿势且呼吸相对急促,喘气声十分明显。
3 病理学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病猪的全身淋巴结都存在出血性的病变,而且淋巴结肿大以紫红色为主。另外,浆液性分泌物或者脓性分泌物充斥在鼻腔中,泡沫状内容物存在于气管内部。同时,肺脏有充血红肿的症状,肝脏存在肿大现象,肝脏表面的颜色也以土黄色为主。此外,肾脏与膀胱的充血也十分严重,尾部的黏液量较大,肠道发生卡他性的炎症病变,且肠系膜有散状的出血点。
4 流行特点
第一,病原分布。链球菌在水、尘埃、土壤、动物体内和空气中都有分布,而且病原携带者与发病动物都能传染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的血清类型有35个,致病性最强的就是猪链球菌2型,分布于正常猪呼吸道中。
第二,传染源。猪链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猪与带菌猪,若处置病死猪的方式不合理或运输工具被污染,都会广泛传播该疾病。因此,猪场内部工作人员不应与其他厂区猪进行接触[2]。
第三,传播途径。在猪链球菌传播方面,会借助诸多途径进入机体内部,而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一旦健康猪和带菌猪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水源与饲料,都会促进疾病的传播,并扩大发病范围。
第四,易感阶段。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夏季与秋季。如果猪场内部的卫生条件不理想,或通风条件不达标等都会诱发该病。另外,不同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疾病,常见于不超过16周龄的猪群中,而易感周龄是3~12周龄。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免疫预防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诸多国家致力于研制猪链球菌疫苗,但因血清型相对复杂且存在不稳定的交叉免疫情况,直接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即使灭活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免疫效果理想,但仅能保护同源菌株,在保护异源菌株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应对交叉保护菌株进行筛选,并研制多价苗。在猪链球菌病流行区域,应借助本场分离菌株对灭活苗进行制作,选择小范围猪群试用,对其安全性加以验证,以实现推广应用。此外,还要针对疫苗接种生猪实施登记与特征标记。
5.2 药物治疗
选择使用氨苄西林钠进行治疗,按照每天20 mg/kg体重的标准将药物注入病猪体内,每天注射2次,3 d为一个疗程。如果患病猪的关节肿胀,则要在肿胀部位成熟变软后切开处理,有效排出脓汁,并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抹碘酊,以肌注的方式向病猪体内注射青霉素钾,剂量标准为每天30 000 IU/kg体重。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当天,病猪的症状明显缓解,且体温恢复正常。在接受治疗2 d后,病猪食欲得以恢复;在接受治疗5 d后,大部分病猪恢复健康。
5.3 加大饲养管理力度
第一,猪场要践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机制,且猪群密度应根据养猪标准管理,不应过大。第二,要综合考虑不同的猪龄,为其提供必须的营养。第三,猪舍内部环境必须干燥且整洁,积极开展污水与粪便处理工作。第四,灭鼠与灭蚊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关键,能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5.4 落实消毒工作
培养预防为主的思想,贯彻落实猪场消毒工作。环境消毒与猪舍消毒应保证每周不少于1次[3]。开展消毒工作时应选用喷雾形式,以免出现死角。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要经过高温消毒与蒸熏,定期对专用器具进行消毒。对于空栏猪舍要进行系统化消毒,集中表现在清洗、喷雾、冲洗与蒸熏等多个流程,但不同类型的消毒剂要采用交替使用的方式,以免产生耐药性。
5.5 加大检验检疫力度
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要求对猪群进行定期地检测,并构建完善的疫情报告机制。同时,坚持生猪统一检疫,并落实定点交易与屠宰。对猪肉制品质量安全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坚决不允许出现销售病猪与病死猪的情况。针对病猪与疑似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或者限制移动的方法,向动物检疫监督部门或兽医行政部门及时上报。
6 结束语
猪链球菌病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疾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广泛发生于各年龄段猪群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每年春季与秋季,要对猪群接种疫苗、强化饲养管理力度、加强卫生消毒力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尽量减少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确保生猪的健康生长,为现代养猪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