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宫内膜炎诊断与治疗
2018-02-14赵智元
赵智元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兽医站,巴彦淖尔 014400)
0 引言
导致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由于品种不合理、母牛膘情较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子宫内膜遭受损伤,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感染。引起牛出现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不同地区造成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在具体诊断中,需要在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1 发病经过
2017年6月13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个奶牛专业养殖户向当地动物单位求助,反映养殖的2头牛出现屡次配种都不能正常受孕的现象。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发现2头患病牛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养殖户反映2头牛分别为7岁和6岁,在上一胎次生产中,都出现了难产现象,分娩后,从阴道中持续分泌出带有血液的内容物,腥臭难闻。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牛隔离,并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减轻,阴道分泌物变得清澈,随后放松警惕。这2头奶牛在连续2个情期配种后,都不能正常受孕。2周前患病牛出现了食欲减退现象,反刍减少,泌乳量逐渐下降,从阴道中流出白色内容物。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怀疑是黏膜损伤,选择使用1 g高锰酸钾与500 mL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后冲洗子宫,症状有所好转,但只要停药患病牛临床症状就会加剧,精神状态逐渐恶化,随后从阴道中排出淡黄色的脓性分泌物,患病牛卧地后,从阴道中排出的内容物增多。结合养殖户反映的情况,兽医怀疑是子宫黏膜损伤,通过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诊断,明确病原后,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 临床症状
外观观察患病牛精神沉郁,背毛杂乱无光泽,反刍缓慢,持续从阴道中分泌出淡黄色带有腥臭气味的粘液,阴道周围和尾根部被粘液污染,患病牛体温达到41 ℃,心跳75次/min,呼吸21次/min,舌头呈淡白色,脉象细弱。直肠检查患病牛可以发现一侧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变厚,弹性下降。用开腔器将子宫阴道打开后,可以看到子宫隆起肿胀,子宫外观充血肿大,稍微张开,并且在内部混杂大量浑浊的絮状粘液。
3 诊断
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牛子宫内膜炎,随后采集病料按照当地检测条件进行常规检查。在进行病料采集前,应该对采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选择使用0.2%的新洁尔灭溶液,对牛外阴进行清洗,再使用灭菌过的输精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送入子宫,采取分泌物2 mL,装入灭菌的青霉素瓶中备用,分别采集2头牛的子宫内容物2份。取1份子宫内容物2 mL,放置于试管中,加入0.5 mL硝酸,煮沸2 min后冷却,加入33%的氢氧化钠溶液1.5 mL,混合均匀后,发现液体变为橙色[1]。由此,可以确诊为子宫内膜炎。
4 治疗
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采用对症疗法对患病牛进行治疗。继续使用生理盐水500 mL和1 g高锰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到40 ℃,用子宫冲洗器分多次对患病牛子宫进行冲洗,直到冲洗液变得透明为止,第2天再进行一次子宫冲洗。等冲洗液充分排干净后,选择使用四川省大西南动物药品厂生产的宫乳清1支(10 mL宫乳清兑灭菌生理盐水40 mL,加热到40 ℃),1次注入子宫内。结合患病牛临床症状,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全身对症治疗,使用氯前列醇0.4 mg、地塞米松1 200 mg、维生素C注射液3 000 mg、硫酸庆大霉素2 mg/kg体重、5%的葡萄糖注射液5 000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一个疗程。同时,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每头牛使用25 g,1次/d,连续使用3 d为一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手段治疗9 d,患病牛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内容物变得清澈,连续跟踪随访1个月,患病牛生长良好,病情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2]。
5 预防
导致上述2头牛发病的原因是分娩中出现难产,可能在难产处理中存在消毒不到位的现象,使致病菌侵袭子宫内部,导致子宫发炎而引发疾病。同时,对养殖场进行进一步检查发现,整个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牛舍简陋,饲料单一,母牛分娩后,身体素质变差。针对上述原因,应该指导养殖户切实做好牛群饲养管理工作。母牛妊娠期间要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确保母牛保持适当膘情,避免膘情过大,导致出现难产。母牛分娩后,应该加强营养供给,改善哺乳母牛饲料营养配方,饲喂母牛全价饲料,促使母牛更好地分泌乳汁。母牛分娩在哺乳犊牛前,可以在母牛饲料中按照0.02 g/kg体重添加头孢噻呋钠。另外,奶牛养殖中,要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在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时,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操作正确,动作轻柔,避免在配种中将致病菌带入子宫,或者损伤子宫黏膜和产道,导致致病原侵袭引起子宫内膜炎。日常养殖中,还应该及时治疗原发性生殖系统疾病[3]。母牛分娩中和分娩后,如果出现难产、胎衣持续不下、阴道或子宫脱出以及患有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时,应该及时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
6 结论
牛子宫内膜炎是牛养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由于导致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在对发病牛进行治疗前,应该对患病牛的病情作出正确判断,以便进行对症治疗,确保合理用量。确诊为子宫内膜炎后,采用子宫灌注疗法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子宫灌注治疗中,应该确保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将环境外部的细菌带入子宫腔内。在整个操作中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粗暴。在使用药液对子宫进行注药和冲洗时,必须注意液体的量,不要过大,通常一次用药控制在400 mL,最多不能超过500 mL。为提高药效,在子宫灌注治疗前,可以对灌注液进行适当加温,确保溶液温度控制在40~45 ℃。通过对子宫灌注液适当加温,能有效促进子宫血液循环,改善生殖器官代谢功能。此外,大多数子宫内膜炎发生,通常是由致病菌感染引起,但由于基层地区不能进行实验室诊断,不能有效明确致病原,因此在进行子宫灌注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尝试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中如果发现治疗效果较差,应该及时更换抗生素,以寻找最佳治疗药物。本次治疗中,选择使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呋钠进行治疗,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表明这2种抗生素对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另外,在对患病牛进行治疗中,应该始终坚持治疗和精心饲养管理相结合,向患病牛投喂青绿多汁的饲料,早晚饮用温开水、米汤或者豆浆,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加速患病牛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