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风格在茶馆空间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14洪宣娇袁高松XiongYaoHongXuanjiaoYuanGaoso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9期
关键词:茶馆中式传统

■熊 瑶 洪宣娇 袁高松 Xiong Yao & Hong Xuanjiao & Yuan Gaosong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3.南京国豪装饰安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7)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茶馆的内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满足舒适,惬意等服务要求,还要具有强烈的视觉享受。当下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出,致使人们已经开始厌倦当下千篇一律的风格。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始大力发扬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新时代的设计中已成为一种潮流。因此,在新的设计浪潮中,必然会掀起了一股复古风,其中中式风格最受青睐。

1 茶馆文化背景概况

1.1 茶馆发展历程

茶馆文化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根源。中国最早的茶馆出现在金代,后来被称为茶摊。 直到清代,茶馆的发展才达到顶峰。后来,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特殊时期,茶馆文化曾一度下降。新中国成立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元化文明的交融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国人为茶馆产业复兴而发声。1998年北京老舍茶馆的开业,标志着现代中国茶馆的全面复兴[1]。

1.2 茶馆现状分析

在商品经济多元化的今天,各种休闲方式层出不穷,中国茶馆文化的传承也将面临着种种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工业化等,带来大量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使得茶馆生存压力剧增。同时,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不仅茶艺馆、茶餐厅,社区茶室等形式多样化,宠物茶馆、鲜花茶馆、音乐茶馆等各式创意主题的茶馆也相继出现。在此种现状下,人们对传统中式茶馆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也就可能会导致中国传统茶馆文化的未来一片黯淡。因此,我将借次机会叙述在中式风格视角下茶馆空间文化的设计。

2 中式风格概述

2.1 中式风格的概念

中式风格是一种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五千年的伟大文明中迸发出来。其特点是以木材为主,造型讲究对称,简单又不失韵味,且庄重与优雅并置。多用对比色,色彩浓郁成熟,浑厚大气。其中,装饰物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隔断多用中式花格、博古架等,陈设品有琴棋书画、瓷器玉器、雕塑等可供选择,自然朴实且赋予内涵[2]。将这些特点融为一体的中式茶馆,目的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简约典雅,熠熠生辉的氛围。在细节表现上,化静态为动态,即时变化,随时增减,不断调整,彰显茶馆的风雅气息。

2.2 中式风格的时代意义

一种风格的时代意义不能单单从世人口中描述出来,而是所处时代甚至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经过世代的继承,无法取代。身为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都有肩负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3 中式茶馆设计构思

3.1 设计灵感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上已由来已久,而茶馆往往就是续写诗篇的源头,所以说茶馆是社会的缩影。在当下茶文化和茶馆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所光临的茶馆是否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且能陶冶情操的品茶空间;是否能表现一种历史感、一种文化的纵深感[3]。因此,茶馆空间文化选用中式风格元素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婉和谐的盎然情趣,使茶馆展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加浓厚,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与唯美的意境。

3.2 设计理念

在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现代生活需求的考虑[4]。在建筑的色彩搭配上,借用徽派建筑的白墙青瓦,干净纯粹、自然得体,朴质中透露清秀。在造型上,群房一体,独具一格,给人一种高低错落、庭院深邃的感觉。道教思想“天人合一”是用来反映和谐及统一规划的整体美。世人常说,寻常茶馆卖的是茶叶与茶水,而独具内涵的茶馆则卖的是文化与氛围。茶艺爱好者光临茶馆的动机是为寻求清新脱俗的饮茶交流空间和物我两忘的意境。由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中式风格的精髓来突出典雅淳朴的环境氛围,从而引导来客能够修身克己,能够在繁华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

在设计手法上,中式茶馆设计借用中国传统画派国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留白,将国画中的精髓充分表现茶馆设计中,既能体现出传统建筑的厚重感,又给人以想象,淡化空间的压抑感,提升茶馆空间的艺术价值。在整体布局设计上,突出了“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方与圆的结合可以体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美感,圆形的曲线打破直线的刚硬,使整个空间更加和谐有序[5]。同时中华文化强调生命不息,而木材象征着生命,所以茶室内部也多以木材为主。

4 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式茶馆中的具体应用

4.1 室内布局

茶馆的形成无疑是我国茶文化的物化成果,茶馆室内布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才能展现出茶馆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但是仅仅是发扬借鉴传统就会掩盖现代建筑物本身的魅力,因此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能渗透出独有时代特征的茶馆则更易受青睐。所以说在茶馆室内布局中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运用,同时也要展现自身鲜明独特的文化特征。

中式茶馆室内布局设计的主导方向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相互交融。一方面,茶馆室内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茶艺表演台设置在大厅,屋内分设散座、卡座、包间等。散座、卡座等每张桌子根据其大小配椅子,留出足够的间距使客人进出自由。包间提供现场上茶服务表演,且私密性较好,免于打扰。另一方面,室内布局与室外环境在色调,装饰物和植物选择上都要保持良好的衔接,确保宾客进入茶馆前后获得一脉相承的体验。在材料使用方面,为了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感官,用卵石铺成的小径代替生硬的水泥铺面,另外室内空间的分割大多使用绿色植物,如翠竹、常春藤等。绿植既能保持各空间的私密性,又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相对于实体墙而言显得更为通透灵活。

在室内装饰上,将传统的字画笔墨,吉祥图案进行简化,运用其中的传统纹样作为墙面装饰的素材,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隐约透露着丝丝趣味。运用木制工艺花格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品,彰显中式韵味。除了用镂空木制屏风作为隔断外,露台则使用纱帘、帷幔,古色古香,凸显中式茶馆的幽静,舒适。选用明代至清代的古董家具,透露浓浓的中华古韵,唤醒历史文化的记忆[6]。

4.2 色彩搭配

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彩是设计的灵魂,设计风格的倾向也是通过色彩彰显出来的[7]。中式茶馆室内整体色调要求偏暖,除了保留材料自身的肌理和色彩之外,在人工着色方面,也以追随原木色为设计目标。红木是明清时期家具的代表,并且长盛不衰。其中黄调和红调主要用来渲染气氛,或怀旧、或浪漫、或休闲。黄色象征着尊贵,优雅与财富,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与希望。运用这两种色调作为茶馆内部空间的基本色调可以给宾客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4.3 照明设计

在茶馆的环境设计中,照明设计的地位极为重要,其烘托环境的作用也极为突出。在满足普通照明的基础上,也能勾勒出室内装饰艺术品的柔和轮廓[8]。运用具有原生态、自然材质的灯具,如木制吊灯、竹艺灯、绸纱灯等,各式灯具色彩协调且风格统一。包间内选用长形木制吊灯,怀旧沧桑,不仅增加空间的稳重感,柔和的灯光还能为宾客创造美妙的幽雅意境[9]。夜晚光线昏暗,室外的庭院地灯,好似一个个萤火虫,温馨舒适,为来客提供禅意优雅的饮茶氛围。

5 中式茶馆建筑外观分析

5.1 建筑外观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是对中式风格的大胆改造,在传承历史文化建筑的同时,又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使建筑与现代城市肌理更好的融合[10]。在建筑大师的启发下,茶馆建筑外墙引用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元素,灰白分明的色彩搭配,素而有华,简而高贵。茶馆屋顶的坡度也有所改良,在此借鉴了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坡屋顶,坡度的增加,建筑的进深就越大。伴随着坡度的增大或缩小,构成屋顶起伏优美的曲线。阴雨天,雨水落在屋顶瓦片上,溅起来的雨水就像一层薄薄的烟雾覆盖在屋顶上,雨水从倾斜的屋顶上掉下来,洒向地面,连成的一条条水帘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着实令人神往。

5.2 建筑与景观相结合

建筑和景观是相辅相成的,少了景观建筑就略显单调,在此需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神。中国古典园林是历朝历代造园文化留存下来的无价财富,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11]。中式茶馆的室外景观应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在造景的过程中,以崇尚自然和追求真趣为最高目标。

在植物种植方面,以绿色植物为主,采用自然植物与修剪植物相结合,其中竹子是中式茶馆植物设计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12]。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也可以净化水和土壤。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功能是改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条件。茶馆室外植物配置采用大型乔木,矮灌木、四季花卉等植物种类来营造一种高低错落的层次感和四季艳景的观景感受。庭前植桂、屋后栽竹,推开窗户即能感受到植物的芬芳气息。

水是生命之源,景观中加入水景相当于为整体景观添加了生命,并且人的亲水性也决定了这一因素[13]。茶馆庭院水景设计源于天然山水地貌,池塘内种植睡莲、水竹,是高洁的象征。饲养锦鲤,其艳丽的色彩受人喜爱,同时也是富贵的象征。室内的宾客可透过花窗看到室外庭院的景致,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更添一丝心旷神怡,使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饱有一片悠然自得的天地。

6 结论

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也就必然有发扬本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总而言之,当下中式茶馆设计需要在以往设计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保留原始中式茶道韵味并添加更多跟随时代脚步的元素,使中国茶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其次,由于目前此类茶馆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发扬中华传统艺术特色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茶馆中式传统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