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教视角下的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探索与研究

2018-02-14谢晶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应用型大学

谢晶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

前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在创新改革的教育模式之中,传统的大学课堂的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如今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这个时代背景的需求推动下,应用型大学就在万众瞩目中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在应用型大学建筑设计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中,课程的开拓创新、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促进与提高等问题都是在应用型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差异性所在。决定每一个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都是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达标,应用型大学也不例外,因此,其核心就是要进行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的人员培养。在教学的模式之中,也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在校大学生在踏出校门的一刻就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通过以赛促教的途径进行教育方式的改良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且逐渐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对在教改过程中产生的成效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并不断进行改进。通过种种方式促进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以便能更好的推动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实现应用型大学培养全方面皆优的人才的最终教学目的。

1 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理念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导致大学生在刚刚走入社会后不能迅速的适应社会的环境以及工作岗位,大学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有限、在思想以及知识范围上都有很大的限制性,导致自身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伴随着使用教材的落后,教学信息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工作的运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以至于在建筑设计中丧失了应有的精准性,失去了学习的价值,这一点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之中面对着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优质的人才是建筑行业在激烈的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建筑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力也就越发的增加[1]。各高校在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之后,在2015年的11月份,《关于引导地方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至此,正式的开展了以综合能力、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计划,旨在为建筑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的全方位人才。

2 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探索

2.1 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创新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需要颇多实践经验和能力的课程,是建筑学课程中的重点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们在进行建筑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之中涉及到太多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机会进行亲身实践,因此现在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实践经验严重匮乏,以至于空有满腹经纶,出现在实际操作中却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在进行三年级的建筑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运用创新实践的教学方式。五年制的建筑学专业,前两年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三年级是建筑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由于刚脱离建筑学基础的学习,初入较难的教学学习中,不止是学习中的建筑规模从小变大以及其中功能的复杂性也逐渐增加,建筑观也有了同样明显的深入[2]。因此,三年级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从基础知识逐渐过渡到对建筑社会属性的初步了解,人文情感的联系等更深层次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基本已经有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应该就此去根据其余相关的学科内容学习了解建筑学习等多方面的概念,并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目的,积极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类竞赛,重点不是所获得的成绩与名次,而是要在这个竞赛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建筑设计方面的经验,随后总结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三年级对于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断的进行自我进步、发展[3]。

2.2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建筑设计的任务,都是抱着一种单纯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目的去做,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程度的拖延性,前期能拖就拖,不紧不慢,到了快交设计作品的日期再匆匆忙忙的“赶作业”,有了想法都没机会及时进行实施[4]。

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行过程中,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现实中的问题来挖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内在潜力以及充分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某地度假村的设计任务中,其外在条件可以选择实际设计场景中真正存在的,将这些问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任务中独自寻找设计定位和主题,在多个方面对设计任务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从而从多个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所要学习的设计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研究课题的选取上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合理选题,难度适中。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课题是由单人独立的进行设计,整个设计的过程也是非常难的,由于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地增加,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设计课题的认识程度太浅,过于表面、毫无深度可言,因此,在方案设计图纸中的表现力自然也是不尽人意,难以达到标准的要求[5]。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中,针对这种常见的情况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方式进行全面的改

进。与此同时,独立进行高难度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设计方案上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又恨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于学生的设计达不到标准以及自己的满意程度,因此,对自身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在建筑设计这一个大方面上失去学习乃至日后从事这项工作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有较强的解决能力,在部分较有难度的课题中可以通过分组团队协作的办法来降低课题所带来的难度和压力,例如在进行地标建筑的规划之中,就可以使用小组共同设计的办法,让学生3~4人组成小组,并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部的设计过程都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这样一来原本的难度就大大的降低了。在最后的设计成品中,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性质完全相符的设计作品,也可以看到在作品中充满着个人的不同风格。在团队的分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让风格一致的学生组成协作设计团队,亦可以让风格各异,在不同方面优秀的学生成为一组,成为互补的团队。两种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创造出鸡窝优秀的设计作品,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课题[6]。

2.3 以专题性为基础,扩展综合应用能力

在本次所展开的课程创新项目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以赛促教的方式来培养更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替代传统教育模式中老旧教育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此来推动应用型大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用型大学在进行专题性教学的过程中,所要遵守的核心就是建筑设计的题目要与一定的专题训练题目相对应。专题性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新型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建筑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其中包含了环境学、建筑行为学、绿色建筑学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因此,将其运用在新型的教育中,可以大范围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与建筑相关的其他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效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以建筑设计为基础进行专题性教育的教学,从而启发了学生对于建筑物本体性质的思考,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将所学所想,应用到建筑设计作品中。

2.4 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共同授课,提升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

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经过改革创新之后,所有的课程都要在原始的基础上做到一定的创新,可以根据其在设计过程中较多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学科教师实行共同授课的模式。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功能性空间关系和设计构建性体系这两方面普遍存在不明白的情况,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与设计主体严重脱离,优秀的设计作品在转化为实体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颇问题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进行一个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就要由多名专项老师合力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针对于不同的设计阶段由不同专业的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授课。在一个建筑设计的初期,由设计老师和建筑历史老师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而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结构教师与模型教师一同来帮助学生完成设计理念;最后的结果评定阶段,也是要由多名教师参与进行,摒弃传统教育中一名教师考核的固定的教育模式,在创新课程教学中要综合不同教师的意见得出的结果才是最具说服力、最有效的。

3 新型教学方法实施下“以赛促教”

新型教学方式的开发与应用,倡导了应用型大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实践了解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三年级以上,有了建筑学初步基础的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会对竞赛的主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考虑才会开展初步设计;同时,由于在比赛中是受时间限制的,所以,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时间的原因充分的考虑设计进程,在着手设计之前就要做好时间的规划;在个别以团队为一个参赛单位的赛制中,学生团队要根据个人的优势做好合理的分工工作,使用互补的方式,各取所长各补所短,来达到完成最终成果的目的。

“以赛促教”在应用型大学中,有着传统授课过程中不能教授给学生们的东西,在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建筑设计课程的专业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团队竞赛机制更是让学生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认清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这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型的学习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其方案设计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计算机制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路上,又走出了显著的一步[7]。

4 教学改革的完善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是非常漫长的,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阻碍,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管是在专业技能培养,还是职业素养塑造中都是皆优的学生培养模式。从目前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来看,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虽然仍旧存在着学生在面对竞赛时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将在后期的调整中慢慢的完善,争取早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

5 结论

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的是更多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这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主题,在创新教育模式中,以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以竞赛模式推动教学发展,在教学创新的路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也是当代大学教学模式转变中的重要标杆。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应用型大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