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的公园规划思想研究

2018-02-14倪玲玲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1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海绵雨水

倪玲玲

(千灯镇绿化管理所 江苏昆山 315300)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快排模式的雨洪管理带来的严重水污染就是一个典型问题。我国雨水资源丰富,而水资源短缺,多数城市采用传统分流方式排水,没有建立有效雨水收集和调蓄设施利用水资源,根据统计很多城市的预算资源利用率不足10%。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公园,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还能够利用其海绵体的作用提升城市水体的自我净化和生态治理能力。城市公园发挥了海绵体的作用,能够通过蓄水、放水等功能抵抗洪涝灾害,给生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资源质量和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1 海绵城市和公园规划的相关概述

1.1 海绵城市发展的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雨洪管理概念,在2012年被首次提出,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干旱时放水等良好的弹性功能,实现维护和保存以前的生态系统,改造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系统,低影响程度开发的目的。国外发达国家雨水管理已经有着较为完善的经验,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克里特时代,米诺斯国王就在克诺索斯宫建立高度复杂的雨水和处理管道,依靠管道的独特形状来控制雨水的流速,同时高度利用管道中的雨水。到了近代,英国伦敦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不断完善雨水和污水处理管道,建立了现代地下水处理设施的雏形。7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面源污染,提出了雨水径流最佳管理措施。80年代,日本对雨水实施了渗透规划,日本高度注重雨水涵养及河流自然化,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系统较为完善。1989年德国制定了新的雨水再利用设施标准,和循环经济体系相结合,完善了雨水利用的系统。法国学者苏菲·巴尔波在《海绵城市》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海绵城市的诸多问题。自从习总书记提出海绵城市发展战略以来,国内先后编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推动试点城市相关建设,大力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

1.2 城市公园发展的相关概述

国内外一般把城市公园作为公共绿地发展,除了提供居民活动、休憩、游玩、休闲的场所之外,还要考虑到生态效应。英国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为了满足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需求而向民众开放了贵族园林,之后政府逐渐开始建设城市公园。1858年美国开始以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建设纽约中央公园,城市公园进一步融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最早的城市公园主要是承担文化功能,让公众有健康锻炼,文明交流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越发减弱,尤其是传统孤岛式公园似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在现代社会,城市公园越来越重视绿地功能和效应,发挥着生态效应。

1.3 城市公园建设与海绵城市理念的结合原则

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城市公园,有助于恢复城市的水文地貌,保护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实现公园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应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针对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现状,在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要首先考虑生态利益,将公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其次将安全作为核心原则,要防洪防灾,部分游玩性设施一定要高度安全,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术提升安全水平。第三,低影响开发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设施,对河流、沟渠、湿地等原生态系统,采用源头、分散式设施保护维护原有平衡。第四,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城市的特点来规划公园的方向,研究气候、温度、水文、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公园能够协调发挥功能。最后是系统性原则,根据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周边环境,协调水系、管网,发挥公园渗透、运输、净化、蓄存及排放的作用,提高公园的弹性。

2 海绵城市和公园规划的构建思想

2.1 海绵城市公园规划的类型选择

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园类型:小型城市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可以选择建设小型吸纳型公园,这些公园临近人口密度高的生活区,服务人群较广,具有雨水渗透、雨水滞留、截污净化和中水回用的功能。但是由于面积较小,雨水吸收的体量不大,因此需要建设多个公园,在设计中本着“多点、小控制、多连通”的原则,和周边绿色基础设施密切配合。在城市枢纽地区还可以建设区域传输型公园,以带状结构发挥传输作用,公园内设施多采用下沉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渗管、渗渠、旱溪,能够提高整个城市是雨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对于大城市可以选择建设大型公园,公园内设施和种类都比较齐全,由于蓄水量大,因此具有水域保护、水位调控、生态保护等功能。在海绵城市公园规划当中,要发挥几种不同类型公园的特点,实现协调作业,通过采用渗透、储存、调节、转输和净化等技术收集、储存、净化、传输、再利用雨水,减少路面径流,控制径流总量。

2.2 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评估

在规划中,应该首先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进行总体评估,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模型算法,结合GPS技术、GIS技术、传感器技术系统分析水文地貌,结合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进行动态仿真,支持对单一影响事件和连续影响时间的模拟。比如在暴雨情况下蓄水量变化,排水管网系统状况,城市道路负荷状况,内涝风险评估等因素,充分发挥图形界面的作用,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模拟效果。还可以采用容量法、流量法、平衡法计算单位面积内的径流总量、雨水控制容积、雨水强度,以及补水、蒸发、渗漏、回用等方面的状况。

2.3 海绵城市公园规划的思想

①在整体上确定生态规划的理念,综合考虑不同的功能区和建设,根据本地居民的特点为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务。②要立体利用公园的蓄水空间,在公园各个空间之内规划蓄水景观,比如生态人工湖,道路两旁的景观水渠,屋顶蓄水池。同时要利用各种植物的生态功能,让大自然发挥循环功能,实现保水保土的效用。③要提升污染控制力度,区分河水、周边雨水管网、场地雨水径流的不同来源,细分污染来源,分析污染的原因,制定系统的排污措施,实现源头上分头治理。

3 结论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必须要统筹建设,协调发展,而不是简单的铺装改建,更不是靠多规划城市绿地来解决雨水问题。在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中,除了坚持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之外,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建立现代绿色发展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系统地来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农事 雨水
海绵是植物吗?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