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2018-02-14吴刚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3期
关键词:拆模水泥浆工序

吴刚

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为就地取材便捷、高耐久性、高耐火性、高整体性、高可模性、与钢结构相比更节约钢材,目前在建筑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施工过程中,规定工程项目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据规范与图纸进行施工,依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依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与质量。

1 施工环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1.1 工序复杂性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一般要包含下列工序。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架设模板、架设钢筋,安装埋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而这些流程工作面部位在持续变化,这就为工程质量管控工作造成困难。

1.2 产品易损性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产品易损性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产品用作下一道工序施工工作的支架以及平台,会受到后续施工工作的影响,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3 施工过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时变性特征

工程荷载都是通过混凝土的时变结构以及支撑系统共同构成的承载系统进行承担,而这一种系统其形状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和支模的层数以及工程周期紧密联系,承担着的荷载会伴随工序而不断改变。因为所有工序需要的施工装置、材料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对时变结构体系作用的荷载会随着工序而不断发生变化。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概述

2.1 支模

支模的制作对混凝土过程之中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模板依照材料的不同能分成木模与钢模。当使用木模开展施工工作时,必须重视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充分进行湿润,避免因为小模板对混凝土内含水分进行过度吸收而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满足标准。依靠钢模板进行施工的时候注意必须涂抹隔离剂,避免混凝土硬化之时与模板相粘连,造成拆模的时候发生掉脚问题,因此同时还必须重视在使用结束之后模板要充分清洗,方便下次浇筑继续使用。

2.2 钢筋绑扎

加工钢筋过程,往往会遭遇钢筋种类与型号的短缺问题,而这会引发钢筋代换的问题,进行钢筋代换时一定要重视下列几方面内容:

(1)依靠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的时候,需要设置弯沟。

(2)重视不同等级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的差异,代换之后依照规范要求,延长或者缩短钢筋。

(3)使用较小的钢筋取代粗钢筋之后,数量增多,间距减小,还必须重视其净距,其次一排成为两排的时候,因为截面的高度变小,必须重新验算。

(4)取代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与原本钢筋强度和面积乘积之比,是不允许存在负偏差现象的。

(5)用光圆钢筋取代变形钢筋之后,对于裂缝与变形有要求的时候必须开展相应验算工作。

2.3 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拌和物以及易性影响因素。①水泥的用量,一定范围之内,如果水泥的浆量增多,则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就会增大,然而如果浆量太多的话,不但流动性没有显著提升,而且泌水率会升高,粘聚性减弱。②水灰比,水灰比的不同,会使水泥浆稀稠性存在差异,如果水泥浆的用量不同,提高水灰比就要相应降低水泥用量又或是提高用水量,这样水泥浆会变稀、粘聚性减弱、流动性提升,相反水泥浆就会变稠,很难灌注、捣实。③砂率,指的是砂用量在砂石总用量中的占比。砂率太大,砂石的表面积就会升高,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弱。如果砂率太小,砂浆量很少,在石子四周就不会存在充足的砂浆层,这样塌落度会降低保水性与粘聚性就会受到影响。

2.4 混凝土浇筑

(1)蜂窝,因为混凝土的局部松散、砂浆较少且石子很多,在石子间存在的空隙构成蜂窝形的孔洞,而这种就称作是混凝土蜂窝,出现原因为,混凝土的配比不精准、拌制混凝土的时间较短、没有均匀拌合、振捣不够密实、用料错误、下料太多、没有振捣后就下料、没有分层分段进行浇筑、孔隙没有堵严实、模板的支设不坚固、振捣过程中模板移位以及漏浆问题导致。针对蜂窝问题,可以对上述因素展开分析,采用下列手段有效避免蜂窝问题。

①拌制混凝土的时候,对材料的配比严格控制,要加强检查工作。

②保证混凝士均匀拌合,做到颜色统一,搅拌时间需要满足相关标准。

③竖向结构当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分段浇筑,底端先进行水泥砂浆的浇筑,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出现离析问题,另外必须对浇筑的高度进行严格控制。

(2)麻面,麻面属于一种经常发生的问题,其主要指的是构件的外表存在非常多的缺浆凹坑,而钢筋没有外漏的情况。出现麻面的原因包含:模板的外表粗糙以及清理工作不彻底,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进行木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隔离剂的涂抹不够均匀,针对上述因素,可以利用下列手段:模板必须打扫干净,绝对不可以粘连杂物,浇筑木模板之前必须充分进行湿润,且钢模板需要均匀涂抹隔离剂,模板的拼接确保严密性,间隙必须堵实,避免存在漏浆问题。混凝士需要依照操作程序要求进行均匀分层振捣,避免漏捣现象,每层混凝土都要振捣到气泡排净。

(3)孔洞,空洞是因为钢筋密集处,预埋件处以及混凝土不通畅,没有依据施工顺序进行混凝土振捣。又或者因为一次性下料太多,导致混凝土处于松散的状态而出现孔洞。防止孔洞现象的手段包含。

①钢筋密集位置,需要确保混凝土充满整个模板,如果振捣工作出现困难,能采取人工振捣的方法,注意必须确保混凝土均匀性。

②采取侧面开口的浇筑手段避免灌注的不满以及振捣的不实问题。

③下料的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离析问题,出现掉角问题的因素包含,木模板的湿润度较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好,在棱角位置混凝土中水分过量吸收,拆模过程中,因为受到外力作用以及重物的碰撞,棱角非常可能受损,依照上述的原因分析,能采取下列几种手段防止出现这类问题。

④浇筑木模之前必须充分进行湿润,在浇筑之后还必须加强养护工作。

⑤钢筋混凝土侧面的非承重模板在拆除过程中,混凝土需要保持充足强度。

⑥在拆模过程中严禁用力太急、太大,重视棱角的保护,在吊装过程中禁止模板碰撞试件棱角位置。

(4)露筋指的是混凝土并没有裹住结构构件钢筋暴露到外面。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包含:浇筑振捣混凝土的时候,钢筋垫块出现移位问题、垫块较少或者漏放、钢筋与模板之间太过贴近,导致露筋问题,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断面很小,其钢筋密度较大,钢筋中有较大石子,水泥浆没有充满钢筋四周,钢筋密集位置出现露筋问题。由于材料的配比不当,造成离析现象,浇捣位置缺浆以及模板的漏浆,引发漏筋问题。因为混凝土振捣密实度较低,又或是因为木模板的湿润度不够,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失去太多水分,拆模太早。因为拆模的时候混凝土的缺棱掉角造成钢筋外露,针对上述这些造成露筋的因素,我们主要能采取下列几方面手段预防露筋问题。

①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严格检查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能否合乎要求,若是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必须满足相关要求。

②在钢筋密集位置需要配置适当石子,其粒径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③而为了避免钢筋移位问题,禁止振捣棒与钢筋碰撞,钢筋密集位置可以采取带刀片振捣棒来振捣,且保护层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5)裂缝,所有钢筋混凝土的构件都会存在裂隙,混凝土裂隙类型很多,有可能是因为干缩以及温度变化造成的,针对有害性裂隙,我们还需要依照用途特点、裂隙环境与裂隙位置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措施。第一,我们先对防止有害裂缝出现的原则进行介绍。

①要充分掌握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严格依照标准要求施工。

②对裂隙出现原因与性质特点进行分析,依照使用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处理。

③处理裂缝之后需要确保原本承载力与其余性能。

④避免人为破坏构件以及结构,尽可能防止大动大补的操作。

3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属于建筑骨架,而混凝土结构质量,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有直接关系,所以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据施工标准施工。

猜你喜欢

拆模水泥浆工序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配浆转速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固井水泥浆的性能优化研究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