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人工授精的利与弊
2018-02-14姚德伟
姚德伟
(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乡政府畜牧站,黑龙江 讷河 161300)
与自然交配相比,家畜人工授精有利与弊两方面影响。家畜人工授精有利的地方是可作为遗传改良的手段,还可减少种公畜数量和控制性病的发生。人工授精的缺点是母畜发情鉴定有难度,对技术人员和场地的要求较高,以及某种隐性性状的遗传缺陷易被广泛传播等。
1 人工授精的优势
1.1 作为遗传改良的手段
对大多数肉用家畜,人工授精技术能够将一次射精量分为多个输精剂量用于输精,因此一头公畜可为大量母畜配种,减少了种公畜的饲养量,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公畜的选择强度。如奶牛,只有1%最优秀的母牛可能被选择作为公牛的母本,而且在它们的子代公畜中,也只有1%~3%最优秀的公牛最终能成为下一代的种公牛。在肉牛,公畜的选择强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比自然交配选择强度仍大得多。
但加速遗传改良并不是最主要的用途。人工授精更多的是用于加速新品种的扩繁。在英国,人工授精技术是弗里斯(Friesian)奶牛取代英国本地奶牛品种的主要方法。之后,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荷斯坦奶牛又取代了弗里斯奶牛。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不但能迅速改变全国整个畜群的基因库,同时也能更新偏远地区未改良牛群的基因组成。人工授精技术经济方便,从少量的进口种公畜制备稀释及冷藏精液,之后推广使用,所需要的成本即使对最贫困的地区来说也能承受。
人工授精促进了家畜的国际贸易。优良家畜可以精液的形式引进,而不必直接引进活畜。这种引种方式还能够消除引进家畜对当地气候条件不适应和对当地疾病缺乏抵抗力等许多问题。而且引进精液比直接引进活畜能更有效地保障种公畜的健康。
1.2 减少种公畜数量
一般来说,农畜的公、母畜应分开饲养,以便有效控制配种,而且公畜多饲养在尽可能远离农场员工的圈舍,以免引起伤害。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减少饲养种公畜所需的大量圈舍和劳力,农户通过人工授精中心获得精液,无需花费太多就可得到同样优良的遗传物质。
1.3 控制性病的发生
20世纪40年代,英国建立牛人工授精技术的主要动力是需要有效控制胎儿三毛滴虫和胎儿弯杆菌性病亚种所引发的流行性性病。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最终消除了这两种病原。
2 人工授精的缺点
2.1 发情鉴定困难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如何鉴定母畜发情期中最佳授精时间是最重要的问题。母牛在发情期具有明显的性行为,鉴定最佳输精时间相对容易些,但在其他大多数动物发情期的性行为不明显,鉴定就没那么容易。对这些动物需要使用无生育能力(如切除输精管的)的公畜,或者通过药理学(如同期发情或诱导发情)方法或管理措施(如控制母猪断奶时间)来控制其发情。
2.2 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一旦能准确鉴定发情,则应将母畜保定输精,常常需要将母畜与畜群隔离,饲喂在特定圈栏里。人工授精技术还需要培训技术人员,母猪人工授精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高,而母羊如要采用腹腔镜进行子宫内输精,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则较高。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时必须要建立准确的记录系统,及时记录输精日期,以此估算出生日期,动物返情时能清楚其可能出现的时间,便于配合观察。也应记录种公畜的身份(如种系),以免近亲交配。在畜群中没有公畜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妊娠诊断方法有助于判定没有返情的母畜是已经妊娠或是乏情。
2.3 某种隐性性状的遗传缺陷将被广泛传播
人工授精技术有利于优良种公畜基因的迅速推广,但其缺点是,如果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畜具有某种遗传缺陷,则该缺陷也将被广泛传播。显性性状很少能以这种方式扩散,但隐性性状可广泛扩散,特别是如果隐性基因在普通群中的发生率不高,许多个体在其纯合子后代表现出该隐性性状之前就已经配种的情况下,隐性性状就已广泛传播。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监测子代异常现象的报告系统来完善人工授精技术,为淘汰携带有害基因的种公畜制定明确的标准。比如,牛软骨发育不全是由一简单的隐性基因传播,当这个隐性基因以纯合子形式存在时,就会造成小牛出生后长骨发育障碍。一般情况下,牛群中这种基因的发生率非常低。所以,只要后代中出现1~2头这样的畸形犊牛,就应淘汰公牛,废弃其全部精液。痉挛性轻瘫也以这种隐性基因的方式传播,可以参照上述情况处理。另外,机体结构异常也有可能通过人工授精影响子代。
由于人工授精采用经过高度选择后的少数品系,因此人们担心人工授精可能会造成近亲繁殖,也可造成动物品种的有效种群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