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策略
2018-02-14王淑梅
王淑梅
(黑龙江省拜泉县三道镇畜牧综合站,黑龙江 拜泉 164700)
仔猪白痢是仔猪感染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10~30日龄仔猪易感。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主要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容易形成僵猪。
1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不仅会引发仔猪白痢,还可使羔羊、犊牛、幼狗发病,但成年家畜感染后基本不会发病。通常10~30日龄的仔猪易患,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2~3周龄仔猪。一窝仔猪可同时发病也可陆续发病;某些仔猪窝中较多发病,某些较少发病或者没有发病。该病全年都能发生,以寒冷冬季以及炎热、阴雨连绵的季节的发病率升高。尤其在气候突然变坏,如出现寒流、下大雪等时,发病数量明显增多。
仔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胃肠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抵抗力降低,如果此时忽略保温机体容易受凉而发生腹泻。母猪饲养管理不当,即母猪饲养时没有完全按照规范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其乳汁变稀或者变得粘稠,仔猪吮食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以及缺乏营养等现象。环境卫生较差,如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对猪圈进行清理和消毒,仔猪发生白痢病。饲养管理不合理,如仔猪饲料搭配不合理、饮用脏水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也能够引起仔猪白痢。
2 临床症状
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多,会排出散发腥臭味的稀薄粪便,有时含有气泡,随着病情的恶化,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怕冷,往往聚在一起或朝阳,减少吮乳或完全停止,机体日渐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肛门发红,排粪失禁,尾部和后肢粘附粪便,无法稳定站立,背部拱起,反射麻痹,走动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出现严重脱水,眼睛凹陷,并伴有肺炎,经常咳嗽,呼吸加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在1周后死亡,部分会转变成慢性腹泻,即使康复,大部分猪也会生长发育不良,变成“僵猪”。
3 综合防治
3.1 疫情处理 主要采取“一隔”、“三清”、“两处理”。“一隔”是指发病仔猪全窝都要进行隔离饲养、治疗,避免病源外流。“三清”是指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病猪污染的用具、场地、圈舍以及交通工具等进行刷洗、喷洒消毒;对养猪舍采取带猪消毒,其中隔离治疗的病猪舍带猪消毒必须1次/d,而原同群猪群的猪舍带猪消毒3次/周;对猪舍外环境也要消毒,一般10d消毒1次,以将传染途径完全切断。“两处理”是指对病猪污染的垫料、饲料以及病死猪等采取深埋处理,对病猪排出的粪便等要运送到指定地点采取堆积生物热发酵处理,从而将传染链切断。
3.2 药物治疗 以抗菌止泻、强心补液为治疗原则。病猪可肌肉注射1.0~1.5IU/kg.bw庆大霉素注射液,2次/d,连用2d。也可肌肉注射5~15mg/kg.bw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2次/d,连用2d。也可按肌肉注射0.1mL/kg.bw特效肠炎净注射液,1次/d,连用3d。还可内服由等量磺胺脒、次硝酸铋以及含糖蛋白酶组成的混合物,一般10日龄仔猪用量为0.3g/次·头,14日龄用量为0.5g/次·头,21日龄用量为0.7g/次·头,30日龄用量为1g/次·头,3次/d,连用3d。在发病中期,病猪还要采取人工口服补液,或者静脉注射补液,或者腹腔注射补液。
3.3 中药治疗 取15g白头翁、15g黄柏、15g龙胆草、20g黄芩、15g白芍、10g通草、20g双花、25g地榆、10g陈皮、15g秦皮,加水煮沸后取药液灌服。如果母猪无乳,可添加留行子、炮甲、白术;母猪乳汁过浓,可添加焦山楂;母猪产后体温升高,可加大黄柏、二花的用量;冬季要适当增加炮姜用量;夏季要增加白头翁、地榆用量;湿重者可添加泽泻、茯苓。
3.4 加强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要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以确保泌乳量稳定。在分娩前10d开始逐渐减少喂量,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油脂,以使仔猪初生重提高。母猪分娩当天,只适宜供给少量含盐的麸皮水,不适合喂料,分娩后才可逐渐增加喂料量,以促使其乳汁均匀分泌,同时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另外,母猪临产时要对乳房区和外阴使用温热的0.01%的高锰酸钾或者0.1%的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擦洗,分娩后要弃去头几滴奶,然后才可任仔猪吮乳,对乳房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仔猪要提早进行补料,以促进胃肠发育,一般在10日龄开始补料为最好,常供给少量添加食盐的骨粉炒米,也可供给一些富含营养、味道香甜、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颗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由此可促使胃肠机能得到足够的锻炼,并逐渐适应喂料,有利于增强消化功能,从而使其在断奶后减少发生腹泻和死亡。
3.5 培育优质母本 猪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要尽可能在3~8窝中挑选未患过大肠杆菌病的仔猪作为种用母猪,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品种优势,还能够避免从外传入疾病。如果必需引种,要确保到无疫病地区引种,同时经过严格检疫以及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入舍饲养。母猪体况过瘦或母性较差时,不适合作为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