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故事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14陆俊捷侯瑜超赵英侠

解剖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数字

陆俊捷 侯瑜超 赵英侠 姚 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上海 201203)

数字故事的最初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颖的载体,走进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中,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1]。因其便捷、形象、活泼、感染力强等特点,在丰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以及生命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因其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多,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而言,繁多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程的难度,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影响。通过知网、维普等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尚未见对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应用数字故事的研究。就其他医学课程领域而言,苏中昊[3]等曾将数字故事与传统讲授结合在温病学教学中,借助故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经验间产生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对理论反思的能力。本教学团队进行了初步教学实践,希望将带有一定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数字故事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教学,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与数字故事生动形象的特点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条有效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加其学习主动性。

1 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故事的制作

1.1 涵盖要素

创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数字故事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曾提出数字故事应涵盖以下7个要素[4]: 清晰的观点,一个吸引人的问题,令人动情的故事内容,到位的解说,恰当的音乐,精心处理的各种元素以及鲜明的故事节奏。

由于课堂教学有教授知识的目的性,为了恰当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数字故事所涵盖的7个要素均需要进一步补充和限定,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值得重视的是,观点、问题和故事内容应在优先保证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前提下,再进行挖掘与补充。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的数字故事,应符合医学类基础课程的特点,要以课程相关内容为主,并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在故事的叙述中体现。因此,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故事而言,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内容、逻辑清晰的故事编排处理和节奏恰当的解说是三大不可缺少的要素。

1.2 题材选择

基于紧扣相关教学内容这一原则,在限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范围内,挖掘其故事动人之处,以达到活跃并丰富课堂趣味性和感染性的效果。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故事的题材选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学科发展史中选择数字故事题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发展史本身就蕴藏着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自1829年显微解剖学家Mayer创用组织学(Histology)一词以来,组织学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此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为人称道的科学家,在学科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感人的点滴细节。无论是某一学术大家的科研历程,还是某一细分领域单一研究的百家争鸣,均可单独抽离出来作为数字故事的主题,再结合上文所述的数字故事要素,即可形成一个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数字故事。如“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的治学科研故事、显微镜的发展史等。

第二,从学科最新进展中选择数字故事题材。一般而言,教学所用教材不会过多涉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新科研成果均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数字故事取材于最新科研成果,一方面可以带动学习者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种知识拓展的方式,使课堂教学联系科研实际,做到不拘泥于教材而有所创新。如21世纪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试管婴儿等。

第三,从教材第一章节内容中选择数字故事题材。第一章节的绪论通常都是系统地介绍了组织学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组织学研究发展简史、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方法、组织学学习方法等。这些内容限于章节篇幅大多不会深入详述,因此数字故事题材可以就其中某一点进行适当的展开,可以是对背景的介绍或是对技术的科普。

1.3 材料的选择性获取

制作数字故事的材料主要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三大方面。数字故事中的文字除原创内容外,可适当摘取某些文章的片段进行再加工,这是丰富数字故事内容的手段之一。引用的文字要优先保证契合数字故事的主题,可以是故事情节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故事情节所引申出的思考。获取恰当的文字内容有多种途径,如书籍、网络、期刊等。需要考量的是,文字材料本身与所制作的数字故事主题是否契合以及材料本身应用于数字故事是否足够简明易懂。

图片和视频的选取不仅要着重关注其与主题的契合程度,更要注意所引用的素材质量,包括图片的分辨率和视频的码率,这关系到数字故事最终呈现出来的清晰度。分辨率过低的图片应用于数字故事的制作中会使最终播放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观感。为保证较好的课堂观看,图片分辨率应该保证在1280dpi×720dpi以上,视频码率保持在5000kbps以上。素材与主题要有所呼应,即图片的主题色彩应符合设计的整体基调,视频所配备的旁白和字幕也要与数字故事所用的语言相一致。

1.4 特色化制作

根据上文所述的要素及选材原则,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面对的难点主要是故事的感性化加工和叙事逻辑的流畅性。同时要兼顾注重故事的新颖性、美学特征、情感要素和整体性。

取材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故事大多具有科学研究基本的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及得出结论。面对这一类故事,叙事逻辑要依循上述科学探究的线索,环环相扣地给予数字故事的受众展现科学故事的方方面面,使受众产生代入感。此外,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著名科学家传记式的故事题材,可以采用罗列事实于一条时间线的叙事方法,或是采用倒叙的手法吸引受众的关注,再依托一个个细分的小而精的事件使受众产生代入感。代入感的产生以受众对数字故事产生感性思考为前提,而数字故事想要引发更深层次的感性思考,则需要合理的设置问题和编排叙事节奏。开头和结尾均可以设置问题,相互呼应以引发受众对于故事内容的思考。此外,合理的设置问题还可以吸引受众思考故事发展走向,易于其在数字故事结尾之时产生认同感。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5]认为,情绪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概念,并组成如下反应序列: 刺激物→认知评价→主观感受→外显行为→适当功能。以数字故事为例,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反应序列是: 数字故事→知识点出现→好奇→有意注意→知识习得。通过代入感与情绪投入,达到获取知识点的目的。

叙事逻辑的流畅性主要取决于制作数字故事时排版的简洁与否以及动画引导的合适与否。首先,就排版而言,单页面所涵盖的信息量不宜过大,尤其在处理故事情节更迭、推进和转折时,单页只布局一行文字所能带来的突出效果契合故事发展的需要,使受众能更清晰地把握故事主要脉络。其次,由于在主体积极性相等的条件下,内容丰富的对象较内容单调的对象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性[5],因此,排版应在统一的基础上做到简洁,相同元素尽量延续上一页的布局,不同元素则可以追求多样性,做到整齐而不失单调。

2 数字故事课堂应用效果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2015级、2016级五年制一年级的医学生,共计110人。实验内容是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八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教材为基础,教学内容涵盖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及神经、循环、免疫、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男性与女性生殖等人体八大系统的学习。实验方式是在课堂导入相应知识点及知识点总结等处引入数字故事。14次实验课中穿插数字故事的播放。大学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医学专业基础课,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继正常人体解剖学之后所开设的第2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因此对于医学基础课程学习情感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及整个医学课程学习有所影响。在课堂相关章节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故事这一辅助工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促进学生学习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次应用数字故事进行课堂教学时,绝大多数学生会对播放内容产生注意(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播放完毕后,学生会对播放内容进行思考和点评。由于课时安排,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容易产生疲劳学习状态。当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时,通过数字故事的图像和音效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对象,从而一定程度上唤起其分散的注意力。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数字故事达到了创设课堂情境,调节课堂气氛,丰富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趣味性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主观问答题形式的问卷调查发现,超过95%的学生表示“喜欢数字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并且“支持数字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该教学形式同时引发学生的诸多思考,例如,“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命充满神奇奥妙”、“胚胎学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规避先天畸形”等。由此可见,从学生角度而言,数字故事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掌握。

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的数字故事与一般的数字故事在共性的基本要素上大致相同,均需要包含故事主体本身和一系列解构修饰处理。同时,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故事又具有其学科的个性要求,需要结合学科领域内的主题进行故事题材的挖掘。在数字故事的制作上,要考虑组织学与胚胎学题材故事的叙事逻辑,合理充分地利用设问、倒叙等手法,配合流畅的情节过渡,以期产生足够的代入感。另外,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掌握形式和内容的平衡,白纸黑字则索然无味,眼花缭乱则会本末倒置。“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主纬度之一,研究显示,情感具有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内化的积极作用[6]。在数字故事引导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这种“第二教学媒介”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达到改善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动机的效果。

本教学团队初次将数字故事应用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将枯燥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和数字故事相结合。将数字故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当代医学生学习情感相结合,期望数字故事对于医学生学习情感和职业价值观带来正向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就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有相应的评判,如何制定教学类数字故事的评价量规?如何使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纬度设计出有效可行的量化评估量表,评价数字故事在促进医学生学习情感方面的实际效果分析?上述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数字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答数字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看G20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成双成对
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活检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