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建设与应用

2018-02-14赵海军王世军刘黎青

解剖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中医药

赵海军 王 媛 王世军 刘黎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 济南 250355)

教材建设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基本建设之一,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为适应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5年末启动并组织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3版,并于2016年6月出版发行,一年来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材建设是每位教师长期而艰苦的职责,身为高校教师体会颇深,特撰此文与同行分享。

1 教材的编写基础条件

1.1 原教材奠定的基础

本教材是在原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郭顺根教授)于2012年7月出版发行基础上的修订,第2版教材无论从编写人员遴选、整体框架定位、内容特色编写、插图表格筛选、排版印刷风格等,均以教材必备的四性即科学性、严谨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可读性)为依据,自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了全国同行院校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赞同,产生了良好影响和效果。

1.2 广大教师参与和支持

本教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刘黎青教授担任主编,组织了上海、云南、湖南、浙江、天津、贵州、江西、辽宁、福建、湖北、吉林、广西、安徽、河南、山西、广东和四川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20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及西医院校的21位长期从事本专业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编写。

1.3 充分体现了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

本教材在编写中,编写团队注重对我国教学改革主要成果的理论与数据分析,融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新思想,修订编写了教学大纲及我国中医药院校(第3版)教材,教材内容从文字到彩图及装帧,均已到国内同类教材的领先水平。出版发行后已在全国几十所中西医院校广泛使用,并得到专家同行的肯定及广大师生的好评。

2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2.1 构建适应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的总体编写思路

本教材注重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及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以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主要成果为依据,在继续坚持“三基”、“三特”和“五性”的基本宗旨基础上,突出了新的内涵与定位,即创新性、国际性和信息性,整体展示出本门学科当今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并编写了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辅助教材。

2.2 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并重为原则

《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医学基础学科,属于形态学范畴。本教材编写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与发展并重为原则,突出形态学教学特色及专业特点,精选、调整、更新编写内容,图随文附,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穿插设计的“插入框”内容与每章节内容结合,密切联系临床、中西医结合、本学科前沿进展或学科发展,体现了传承、创新并重的原则。

2.3 突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中医药特色

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教材的特色,通过设置“中药与神经纤维再生”、“内分泌与中医的虚证”、“皮肤是五脏之镜”、“祖国医学对胚与胎的认识”的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扩展内容,介绍了当今中医药及学科新进展、新成果,加深了学生对中医药相关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4 开发多种形式的配套资源

除本教材外,编写人员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辅助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编写和制作,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新的教学手段和内涵。

3 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从行业角度来看,本教材自2012年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因其良好的反响和影响力,已在本行业奠定了典范性、时代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基于上述原因,本教材于2014年经教育部审批遴选为“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从学生角度来看,本教材符合学生心理认知和发展规律,教材的内容设计遵循了学生心理认知和发展的规律,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与该阶段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心理相适应,鼓励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心理[2]。

3.1 对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的影响

本教材学科定位准确,理论阐述系统,概念表述规范,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教材的科学性、继承性、先进性、启发性及教学适应性较前版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内容,丰富形式,不断完善,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写入教材,形成“十三五”期间时代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为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注重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3-5]。故本教材被全国几十所中西医院校广泛使用,得到专家同行的肯定。自2012年以来,历经6次印刷,印刷总册数达8万册,配套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程》,印刷总册数2.5万册,其体例、编制、排版印刷等多个维度的新颖形式在全国中医药院校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3.2 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使用本教材后,普遍反映教材文体流畅、文字严谨、内容丰富、基本概念和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兼具可读性和权威性,在调动其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

3.3 配套资源的外延

与本教材相适应配套与本教材相适应配套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人体胚胎学-受精、卵裂、植入》及《人体组织学》分别已获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及二等奖。课件贯彻实施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先进教育思想,在大赛颁奖大会讲评中得到了专家评审组的特别表扬和肯定。不断充实完善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是当今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教材的多种电子课件被多所院校拷贝使用,并已上网,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尽管本教材已做出了上述工作,并得到了同行的认同,但与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相比,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将尽职尽责,也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予以指正和帮助。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