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
2018-02-14张跃华
张跃华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畜牧兽医站,淮安 223400)
0 引言
非洲猪瘟作为一种急性、烈性以及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在我国非洲猪瘟已经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一旦发生,会呈现出持续暴发流行的状态,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对周边国家以及地区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非洲猪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流行特点
1.1 传染源
只有野猪与家猪会被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带毒猪以及发病猪,可以通过病猪破溃的皮肤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分泌物以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作为一种虫媒DNA病毒,软蜱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贮存宿主以及传播媒介。因而,该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在非洲的蜱以及野猪体内,一旦条件适宜极容易感染家猪导致暴发[1]。
猪肉及其制品、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过的水源以及饲料等都会导致该病的传播。另外,该病也可以通过上呼吸道进行传播。
1.2 传播途径
一方面,直接接触感染猪可以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另一方面,通过接触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过的猪产品、饲料、粪便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间接接触传播,此外,该病还能通过蜱媒介进行传播。研究表明,饲喂泔水、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的移动或者接触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2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非洲猪瘟病毒通常具有4~19 d的潜伏期。对于非洲猪瘟病毒,野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即使受到感染,野猪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如果家猪遭到感染,其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将非洲猪瘟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感染4种。
2.1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非洲猪瘟通常在非洲地区发生,病猪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而是突然倒地死亡。
2.2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的死亡率通常为100%。急性型病猪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食欲不振,呼吸以及心跳频率明显加快,病猪眼部以及鼻部可见大量的粘液性或者浆液性分泌物,病猪皮肤出血,偶尔会出现呕吐以及腹泻,急性型病猪通常7~10 d内会死亡。
2.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通常为6~12 d。病猪行走困难,发热起伏不定,关节肿胀,一些病猪甚至出现肺炎症状。病猪的耳部、鼻部以及肋腹部皮肤发绀甚至出现出血斑,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亚急性型非洲猪瘟的死亡率通常为60%~90%。
2.4 慢性型
慢性型非洲猪瘟通常是由急性型或者亚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的体温有时会升高,最高为40.5 ℃,其皮毛没有光泽,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如果怀孕母猪患病,极容易导致流产或者产死胎。
3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非洲猪瘟其各个内脏都出现广泛性出血。其脾脏的颜色变为黑色并且变得肿大、脆弱;病猪淋巴结呈现暗红色、血性水肿,其切面与大理石极为相似;病猪肾脏表面有红色的出血点;其心包内可见猩红液体,其心内膜、浆膜上也出现斑点状的出血点。
对于急性型病例,其腹腔内可见大量的渗出物,这些渗出物呈浆液性或者出血性,其消化道黏膜出现水肿,甚至伴随出血现象,胆囊以及肝脏因充血而肿大,膀胱黏膜上有血性小斑点[2]。
亚急性型病猪其肾脏、淋巴结以及脾脏均出现出血症状,肺脏充血并且水肿,有时会出现间质性的肺炎。
慢性型病猪其肺部会出现局灶性以及干酪样的坏死或者钙化。如果病程较长,会出现关节肿大、纤维素性心包炎以及肺炎等慢性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由于非洲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及猪丹毒等传染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因而仅能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对其进行初诊,只有实验室诊断才是该病最可靠并且最准确的诊断方法。非洲猪瘟主要采用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
4.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研究表明,病猪感染非洲猪瘟8 h后,就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检测到其血液中病毒的核酸物质[3]。因此,通过设计非洲猪瘟病毒的保守区域的引物,从组织病料或者血液中提取病猪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实现对该病的快速以及准确诊断。
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通过抗体以及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进行定性以及定量检测的方法。通常非洲猪瘟病毒在进入猪体内7 d后就会在猪体内产生较高浓度的IgG抗体,通过对该抗体进行检测,只要检测结果为阳性,就可以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第一,在饲养中要减少场外人员以及车辆进入养殖场,对于进入养殖场的人员以及车辆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第二,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如果必须要从外界引进生猪,一定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后才可以进行混群饲养。第三,在饲养中要防止家猪与野猪以及蜱类进行接触。第四,禁止从疫区调运生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检疫,一旦出现可疑病例不得隐瞒不报。第五,在日常的饲养中要做好猪场的卫生以及消毒工作,可以用烧碱或者醛灭杀等碱性消毒剂每隔3 d进行一次带猪消毒,在消毒中应加强对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猪舍的湿度。
5.2 加强国家与政府的检测及监管职能
第一,应该对贸易国的疫情史以及近期疫情状况有及时且准确的了解,严格禁止与疫情国家进行相关的贸易往来。第二,应该强化疫情的检测预警工作,加大日常的检疫力度。第三,应落实好边境的巡查、检疫以及消毒灭源工作,保证“早发现、快报告、速诊断、严处理”。第四,对往来疫情国家的游客应进行严格的检查,严格禁止其携带猪肉制品入境。第五,对于边境地区的养殖户,应积极引导其杜绝散养散放,进行规模化养殖。
5.3 强化应急准备
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应急预案要求对其进行严格、果断的封锁、扑杀、消毒以及移动控制,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5.4 加强疫苗研发进度
目前对于非洲猪瘟并没有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生,100%的死亡率会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6 结束语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以及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该病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一旦发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国家与政府的相关检测及监管职能、强化应急准备、加强疫苗的研发进度等措施做好非洲猪瘟的日常防控,以最大程度将非洲猪瘟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在促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