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痘病诊治

2018-02-14谷建辉王春刚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鸡痘痘病毒粘膜

谷建辉,王春刚

(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鸡痘病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该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夏秋季节由于鸡舍内蚊虫较多,蚊虫不断叮咬鸡群,体表产生伤口,为该种病毒传播提供条件。临床上鸡痘病主要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黏膜型和混合型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切实做好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行病学

鸡痘病的致病原为禽痘病毒,该种病毒是痘病毒科一种较大的病毒。该种疾病发生具有季节性,在蚊子猖獗的夏秋季节最易流行,主要危害30日龄以上的鸡群。雏鸡对该种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鸡群发病后,从患病鸡皮肤上脱落的痘痂含有大量病毒,并且能存活几个月。痘病毒在自然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差,普通消毒剂10 min可将其杀死。进入夏秋季节后,鸡舍内通风不良,湿度较大,外界降雨较多,鸡群饲养密度较大,相互拥挤,接触频繁,加速该种疾病传播流行。

2 临床症状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在4~10 d,根据感染部位的差异性,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未发生该种疾病的养殖场,发病初期常呈现皮肤型症状,初期在患病鸡的无毛或少毛区域,如鸡冠肉、垂脸部、鼻孔和眼睛周围,生长出疣状小痘疹。最初在患病鸡的体表皮肤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常不能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随后结节迅速增大,外观呈淡黄色,与相邻的结节融合后,形成干燥粗糙、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于皮肤表面。皮肤型的患病鸡通常不会出现典型的全身症状,很少出现死亡现象。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停止,个别鸡出现死亡。黏膜型造成的死亡率更高,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咽喉、气管粘膜上[1]。在粘膜上生长出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随后小结节迅速扩大,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的伪膜,附着在黏膜上。将患病鸡的口腔打开,可发现喉头表面附着黄白色干酪状的粘膜,将这个黏膜轻轻剥离后,发现粘膜下部的喉头黏膜表面出现出血性溃疡病灶。出现患病症状后,患病鸡不能正常吞咽,呼吸急促,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声。由于患病鸡不能正常采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体重逐渐减轻,出现全身生长不良的现象,个别患病鸡会因为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混合型主要表现为上述2种类型混合发生,该种疾病出现后,发病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但通常混合型发病数量较少。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鸡解剖后,发现皮肤型鸡痘的患病鸡主要表现为表皮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圆形结节,病理学变化和临床症状相似;粘膜型的病死鸡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口腔、咽喉、气管,将病死鸡口腔、咽喉、气管打开后,发现表面存在一层黄白色的干酪状伪膜,将伪膜揭除后,发现口腔黏膜、咽喉、气管表面出现出血性溃疡病变,在粘膜表面常出现出血裂口[2]。某些病死鸡肺脏偶尔出现充血,气管内充满浑浊液体。

4 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对发病情况作出初步诊断,怀疑是鸡痘病,但要做出最终诊断,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集患病鸡的口腔黏膜、结痂,带回实验室,选择使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充分稀释,接种到常规培养基上,常规培养24 h,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由于基层地区通常不能进行病毒学诊断,采集到的病料和患病鸡的新鲜血液送到上级动物部门进行病毒学诊断,采用琼脂扩散方法检测鸡痘病毒,确诊为鸡痘病毒后,立即制定有效措施,指导养殖户开展治疗。

5 治疗

鸡痘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抗菌消炎为主要治疗措施。通过连续多年的疾病防治发现采用中西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全群鸡使用利巴韦林,按照每吨饲料0.01%的比例添加,连续使用3~5 d,同时在饮用水中添加98%的盐酸吗啉胍粉剂,连续使用5 d,针对病情较为严重、不能自由饮水的患病鸡,人工灌服添加抗病毒药物的饮用水,每只鸡20 mL,3次/d。选择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对症治疗,中药处方是由龙胆草、板蓝根、升麻、野菊花、甘草组成,使用剂量分别为90、60、50、80、20 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粉末后,每只鸡每天灌服2 g,或者与饲料混合均匀后饲喂。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鸡,可选择使用镊子,将患病鸡体表结痂轻轻剥离后,在创面涂上碘酊或紫药水。针对粘膜型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鸡,将患病鸡口腔打开后,用镊子将假膜轻轻剥离后,喉头撒入少量六神丸粉剂,1次/d,连续使用3 d。对于痘疹生长在眼睑上,造成眼睑粘连,眼睛流泪的患病鸡,选择使用青霉素80 IU、链霉素100 IU、病毒唑2支、地塞米松2支,混合后1次肌肉注射,1次/d,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治疗措施,通常经过5~6 d的治疗鸡群能恢复健康,针对病情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患病鸡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

6 预防

首先,由于该种疾病与蚊虫叮咬以及外伤感染有密切联系,在日常养殖中,要确保鸡群体表健康。夏季要做好鸡舍的驱蚊工作,在鸡舍内部安装纱窗,或者在鸡舍内放置驱蚊草;进入冬春季节后,定期选择使用2%的苛性钠溶液或苛性钾溶液,对鸡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3],避免鸡舍密封后,鸡痘病毒残留,蚊子重生。同时做好鸡群管理工作,避免追逐、打架、啄毛和断喙造成的外伤。在对鸡群进行断喙处理前2 d,应在饮用水中添加适当的抗应激药物、维生素和电解质。断喙后,要将塑料盘中的饲料加满,避免断喙后雏鸡因为采食造成伤口感染。其次,加强饲养管理。鸡群养殖中,应做到饲料营养价值的全面。在发病高峰期,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鸡群身体抵抗能力。夏秋季节要做好鸡舍通风排气工作,及时将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去除。冬春季节,要做好鸡舍保暖工作,严格执行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消毒制。最后,免疫接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鸡痘病发生的最主要措施。雏鸡生长到20~30日龄,选择使用痘病毒灭活疫苗作免疫注射,生长到30~40日龄,再强化免疫1次。

7 结束语

鸡痘病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对鸡群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应在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工作,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与电解质,及时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以有效避免鸡痘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鸡痘痘病毒粘膜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中兽医药治疗鸡痘的新思路
鸡皮肤型鸡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控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鸡痘的诊断与防控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鸡痘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