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治

2018-02-14秦宝英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杀性败血症革兰氏

秦宝英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业畜牧水产局,唐山 064000)

0 引言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致病源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种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牛的上呼吸道系统中,属于牛体内的一种常在菌群,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因此,在养殖中常出现内源性感染。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条件致病性,当牛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该致病菌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一旦饲养管理不到位,应激造成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机体内的有益菌群失调,为该种致病菌繁殖、产生毒性提供条件。

1 流行病学

1.1 传播途径

通常多杀性巴氏杆菌不会在不同牲畜之间相互传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猪巴氏杆菌能导致水牛患病。患病牛和隐性带菌牛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常含有大量病原菌,这些病原菌污染养殖环境、水源、饲草和用具后,健康牛接触这些物质,通过消化道感染致病菌。同时,多杀性巴氏杆菌还可以通过昆虫叮咬进行血液传播。

1.2 易感动物

多种家禽、家畜、野生水禽以及人类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都具有易感性。通常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造成黄牛、水牛、牦牛发病,并且各个年龄阶段,任何性别的牛都可能感染,其中对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

1.3 流行季节

牛出血性败血症常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湿度较大的春季和夏初季节最易发生。日常养殖中,饲养管理不当、通风不良、潮湿闷热、温度过高过低、饲养密度较大导致牛群之间相互拥挤、突然更换饲料、饲料营养价值差、长途运输、寄生虫感染等均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为该种致病菌侵入机体、导致发病提供条件。

2 临床症状

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后,因为患病牛的年龄,身体抵抗能力存在差异性,使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通常该种疾病潜伏期2~5 d,临床上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脉搏跳动次数增加,呼吸极度困难,行动异常,站立时垂头等。初期体温升高到41 ℃,被毛杂乱,死亡后患病牛天然孔流血。按照不同临床症状,可将症状划归为肺炎型、败血型和水肿型。

2.1 肺炎性

患病牛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纤维素性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从鼻腔中流出泡沫状鼻液,随后鼻液逐渐变成脓性。叩诊胸部,能听到明显的浊音,患病疼痛拒绝触摸;听诊患病牛的支气管,发现胸膜之间存在严重的摩擦音。除出现肺炎症状外,患病牛还会排出恶臭的稀便,患病时间较长,通常持续时间在3~6 d。

2.2 败血型

败血型是牛出血性败血症最常见的类型。该种类型的患病牛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病后采食下降,鼻镜干燥,全身肌肉震颤。发病严重时腹痛难忍,并出现腹泻症状,排出恶臭稀便。从鼻腔中流出带有血丝的鼻液,尿液中也常会夹杂血液[1]。如果患病牛体温突然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常在12 h内虚脱死亡。

2.3 水肿型

发病后,主要在患病牛的头颈部、胸前以及全身皮下结缔组织出现炎性水肿症状,用手触摸水肿部位,患病牛会产生疼痛感,拒绝触摸。发病初期,触摸水肿部位有灼热感,随后水肿部位逐渐变凉,疼痛感减轻甚至消失。有的患病牛舌头肿大外伸,影响正常采食和呼吸,最终窒息而死,发病时间较短,持续时间通常在24~48 h。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牛解剖后,常发现尸僵不全,咽喉粘膜出血、水肿,气管黏膜表面也存在出血点,且气管腔内存在大量混有血液的泡沫状粘液。病死牛心肌严重出血,心包内含有大量绛红色的积液;肝脏病变明显,外观呈现钝圆;胆囊充盈肿大,呈现翠绿色,潴留大量胆汁;肺脏病变严重,外观呈现大理石样病变,切面呈现多颜色的大理石纹路;肠系膜大网膜存在大面积的弥漫性点状出血和片状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多汁;十二指肠和真胃粘膜水肿、出血,结肠外观呈现鲜红色,某些部位还出现坏死现象。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镜检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牛病变组织,将其粉碎后制成触片,选择使用瑞氏染色剂和革兰氏染色剂对触片进行全面染色,染色结果显示,瑞士染色剂染色的触片可发现致病菌两极着色明显,革兰氏染色的触片为阴性染色的短小杆菌。

4.2 病原菌分离培养

将制备好的粉碎病料划线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和Hartleys支原体培养基上,将其放置于恒温培养箱内37 ℃培养5 d。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支原体培养基上均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露珠状的小菌落,菌落周围不存在溶血环。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制成涂片后,选择使用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小杆菌。由此可以确诊致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4.3 致病性分析

将上述分离的致病菌,按照1∶10的比例,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射0.2 mL,同时设置对照组小白鼠,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结果试验组小白鼠注射24 h后死亡。将病死小白鼠解剖后发现各个脏器出现典型的败血症变化,采集病变组织,常规方法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短小杆菌。由此可以初步诊断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致命性[2]。

5 防治

5.1 治疗

牛出血性败血症治疗应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可知,西药和中药联合治疗能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西药可以选择使用四环素,使用剂量为50 mg/kg体重,将其溶于到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制成浓度为0.5%的溶液,进行静脉注射,2次/d。同时对患病牛注射抗出血性败血症多价血清,成年牛每头注射100 mL,犊牛每头注射50 mL,一次计量。中药处方可以选择使用鱼腥草、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黄连、黄苓、黄柏、石菖蒲、青黛、甘草进行治疗,适用量分别为45、45、30、35、40、20、30、35、40、25、15 g,将上述中药水煎后,适温加入200 g蜂蜜,200 g高度白酒,1剂/d,连续使用3剂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中西药治疗手段,通常经过5~6 d的治疗,病情即可得到控制,患病猪临床症状消失。

5.2 预防

控制该种疾病必须提前做好疫苗免疫注射工作。对于该种疾病的常发区域,要在流行季节提前进行免疫接种,选择使用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灭活菌苗,皮下注射,成年牛每头牛注射6 mL,犊牛每头牛注射4 mL,免疫期9个月[3]。日常要强化饲养管理,避免牛群拥挤,控制好饲养密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向饲料中增加矿物质、维生素、黄芪多糖,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6 结束语

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发病时间短、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预防措施,如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控制饲养密度等,当牛患病时,可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牛出血性败血症,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杀性败血症革兰氏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