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病综合防控措施

2018-02-14曹晓翠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肠胃炎流行性哺乳

曹晓翠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农林畜牧水产局,秦皇岛 066600)

0 引言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猪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传染性疾病,随着猪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常呈现地方流行,对不同阶段的猪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养殖户不注重该疾病的防控,药物使用不合理,使该疾病出现新的流行特点,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发病率和致死率不断升高,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对降低经济损失,提高防控质量有很大帮助。

1 流行病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种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肠胃炎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2种病毒间没有共同的抗原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危害猪,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能受到该病毒的侵袭导致发病。其中对哺乳仔猪、断奶仔猪、架子猪、育肥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受侵害后致死率最高。成年猪感染该病毒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强,常呈良性经过,在较短时间内能恢复健康。患病猪是该种病毒性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广泛存在于猪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用水、饲养用具,健康猪接触这些物质后导致发病。健康猪被该病毒感染后,经消化道传播,先侵袭小肠集合淋巴结区,随后随淋巴结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不断繁殖复制,产生毒性,并且病毒会由侵染部位向周围扩展传播,直到侵染整个小肠。发病猪和健康猪直接接触后,也可能实现病毒水平传播。有研究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还可以通过乳汁进行垂直传播。

2 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为6~9 d,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 h。出现临床症状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并伴随呕吐症状,尤其是在吃乳和进食饲料后,呕吐症状更为严重。1周龄的哺乳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死亡率最高,常在出现腹泻3~4 d后,由于机体严重脱水而死。发病初期,患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精神状态变差,采食下降,食欲废绝。哺乳仔猪发病后,先是排出黄白色的粥样稀便,随后粪便逐渐呈现水样,在粪便中夹杂大量肠粘膜、未消化的凝乳块,腹泻症状发生后机体严重脱水,饮水欲望增加。断奶仔猪和哺乳母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厌食,并出现持续性的腹泻症状,但临床症状较轻,持续腹泻1周左右,能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断奶仔猪恢复正常后,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可能发生腹泻,但通常1周左右即可恢复健康,死亡率较低。成年猪感染该种疾病后,临床症状更轻,常表现为轻微呕吐,严重时会出现水样腹泻,通常经3~4 d即可自愈。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肠道,小肠高度鼓胀,内部充满大量气体和淡黄色液体,肠壁因为扩张变薄,呈半透明状,肠黏膜高度充血,并且还能发现小肠黏膜上存在散状出血点。肠系膜充血明显,肠系膜淋巴结高度充血水肿。小肠绒毛变短,且在肠道内容物中还发现大量脱落的肠粘膜组织。组织学检查发现小肠段上皮细胞有空泡形成,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缩短[1]。胃部空无一物,或者在胃部发现胆汁状的黄色液体,液体中充满大量凝乳块,而其他脏器来表现出实质变化。

4 诊断

通常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特别是肠绒毛显著缩短、萎缩脱落等组织学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猪流行性腹泻,但由于该疾病与猪传染性肠胃炎、轮状病毒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因此,还需要做好上述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将采集到的肠道组织病料粉碎后,经双抗处理,加入丙酮固定,离心机离心处理15 min,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检抗原,选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荧光抗体、猪传染性肠胃炎和轮状病毒荧光抗体进行荧光抗体试验[2]。经荧光抗体试验,发现待检抗原和猪流行性腹泻荧光抗体呈现特异性荧光变化,猪传染性肠胃炎和轮状病毒并没有出现特异性荧光变化,由此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病。

5 防治

5.1 治疗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疾病还没有针对性、特异性的药物,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强化补液为主要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可选择使用利巴韦林、盐酸吗啉胍、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按照上述几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明确使用剂量,将药物添加在饮用水、饲料或进行肌肉注射。预防继发感染,选择使用硫酸庆大霉素进行肌肉注射,2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同时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0%的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强化补液,预防酸中毒。通过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手段,通常经6~7 d治疗,患病猪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到以往饮食水平。猪群恢复健康后,还要密切观察猪群的生长情况,及时将停止生长发育的猪淘汰。

5.2 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是确保猪流行性腹泻不发生的重要举措。日常应保证猪舍清洁卫生,控制猪舍适宜的温度。冬春季节,外界应激因素较多,气温多变,应每周坚持对猪舍进行1~2次的消毒,消毒剂可选择使用双季铵盐络合物或氢氧化钠,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3]。同时还应加强对临产母猪乳房、阴户以及哺乳仔猪生长环境的常规消毒。哺乳仔猪出生后,应确保其第一时间吃上初乳,保证产房生活环境良好,干燥卫生。日常要为养殖户制定科学的免疫制度,每年9月,全场种猪和后备种猪一次性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肠胃炎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4 mL,免疫接种20 d后强化免疫1次。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在妊娠母猪产前20 d后注射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肠胃炎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4 mL,仔猪出生后,能从母猪母乳中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有效保护率在95%以上。

6 结束语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传播速度快、危害较为严重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可侵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仔猪日龄的下降,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升高趋势。因此,应在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猪舍干净、卫生,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等,有效预防猪流行腹泻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肠胃炎流行性哺乳
会哺乳的树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肠胃炎中的效果
吃什么食物有利于肠胃炎的恢复
中兽医治疗牛肠胃炎的分析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