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

2018-02-14杨明堂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染性畜牧业畜牧

杨明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六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阿拉尔 843018)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广泛推行的时代背景中,社会各行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空间。畜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也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畜牧业养殖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有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全面落实畜牧业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维护人类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传染性疾病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疫病,其与公共卫生问题密切相关,应予以高度重视。

1 畜牧业概况

畜牧业实质上是用已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野生动物的生理功能,采用人工饲养与繁衍等方式,促使牧草与饲料等植物转型成动物能,获得与之相关的畜产品。从本质方面分析,畜牧业是一类以获得经济利润为发展目标的产业类型,集中化、规模化是其典型特征,其与种植业均被视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产业。在政策与科技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社会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也持续提升,取得优良的发展成果[1]。

2 传染性疾病危害

畜牧养殖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长期没有解除,传染性疾病是其中之一。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由多种病原体诱发,可以在动物间、人类间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类型,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染性高、流行范围广等特点,如果出现大面积的传播,其产生的影响及形成的危害不可估算。如在2013年,禽流感的传播给家禽养殖户造成严重后果,同时还引起部分地区居民的感染与死亡,令人闻之色变。生猪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也极大,一旦感染且没有得到控制,将导致生猪出现批量性死亡,给生猪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畜牧养殖中,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2]。

3 防治方法

3.1 定期进行防疫检疫

在牲畜养殖期间,定期对动物进行防疫检疫工作是维持牲畜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及时、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养殖户不能因为短期经济效益而存在侥幸心理,不进行防疫工作,而是等到有传染性疾病出现后才去治疗,“亡羊补牢”不仅会使养殖户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也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能早期有计划的进行防疫处理,定期对牲畜、家禽等动物进行检查,注射防疫疫苗,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保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能有效减少或规避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证牲畜健康安全的生长发育,并协助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制定生猪免疫程序时,相关人员应结合生猪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点,尝试应用最适宜的疫苗接种方法,以增强生猪猪群的抗病体质。为规避药物在生猪体重残留的问题,应严格控制用药产生的耐药性,科学选择试剂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工作[3]。

3.2 控制牲畜饲养环境

牲畜饲养环境直接影响牲畜的身体健康水平,在相对恶劣的饲养条件下,细菌病毒的滋生率为洁净环境的10倍,恶劣饲养环境为毒害细菌的生长繁衍创造“温床”,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4]。饲养员应加强牲畜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集中处理动物的排泄物,对圈舍定时清洗,确保动物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卫生环境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殖户应在圈舍中安置相应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同时,管理部门与卫生部门应积极将自身职能发挥出来,结合养殖场情况设置相应的检疫制度,同时确保相关内容的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养殖户的执行能力,强化动物养殖、管理与流动等情况运行的规范性,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3.3 科学调配饲喂用料

科学调配饲喂用料是保证动物营养摄入充足性的最直接方法。针对畜牧养殖中禽流感、口蹄疫等常见病,应树立尽早预防的理念,始终秉持防治结合的原则,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相关人员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加强饲养环节的管理,构建科学饲养模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抑制。养殖户应加强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动物实况,科学调配饲料,确保饲料满足动物对营养的需求,提升对常见病的抵抗能力。养殖户应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及时清除未食用的饲料,构建一个相对干净、卫生的饲养环境,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3.4 创新疾病防控技术

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一定要例行到位,在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人员管理与制度推行等方面管理外,还应促使相关防控技术与手段处于持续革新状态。畜牧养殖工作持续开展且不断深入化,禽畜疾病类型也不断增多,严重性持续增加。新病原体的基因变异,为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难度,也对人员、技术水平与管理方法提出更高要求[5]。因此,针对畜牧养殖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相关科研部门应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研究加强对疾病防控技术的开发,以实现对传染性疾病的全方面防控,迎合现代畜牧业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求。

3.5 加强防治宣传工作

国内大部分养殖行业中,散养占据较大比重。因为这些散养户分布零散化,因此基本上不能实现统一安排,这也增加防疫治疗工作开展的难度。针对该部分散养户,定期进行巡回检疫防疫活动是基础,同时也要加大防疫治理宣传工作力度,协助养殖户树立积极防治传染性疾病的思想意识,进而连续提升畜牧养殖水平,纠正以往被动防控的局面,构建并推广主动式的防治模式,全面促进畜牧养殖防疫治理工作的开展。

3.6 建立健全检疫防疫体制

在牲畜防疫检疫工作中,相关人员应积极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及时总结,建设健全相应的检疫防疫体制,进而确保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整体开展,加强对相关措施的应用,最终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在制定体制时,相关人员一定要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实况,引导、组织养殖户定期开展防疫检疫工作,若发现有病情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处理,以阻断病原菌的传播路径,降低疾病的覆盖范畴。如果发现重大疫病,应积极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控制处理疫情,以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4 结束语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畜牧业占据关键性地位,为农业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传染性疾病对畜牧业产生的危害巨大,影响范畴广,应得到养殖户与农业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并减缩病原菌的传播范围,促进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传染性畜牧业畜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