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对策
2018-02-14谭高明
谭高明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乔口渔场,湖南 长沙 410215)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养殖业的主要部分,由于饲养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的水质环境,又制约了饲养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其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1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1.1 水产养殖会污染水产品质量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转变,水产养殖业也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主要部分,成为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但是,为了获取更高效益,集约化发展又产生了负载量现象,即实际养殖密度超出水体体积,影响饲料、换水方式等,也会增加很多污染物。在整体上,不仅无法保证水产品的健康性,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
1.2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由于水产养殖密度高、整体布局不合理,将影响整体质量。通过外源性物质的投入,也可影响生物多样性。尤其近几年水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使水产养殖变得热起来,猎奇式的盲目引种及盲目扩大养殖量,对水下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环境受到破坏,产生交叉污染现象,引起细菌滋生,破坏水环境质量等现象。
1.3 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产养殖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的严重缺乏,没有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无法在整体上对水产养殖进行系统控制。同时,在水产养殖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养殖模式,导致饲料、排泄物等在水池内产生激烈反应,增加大量的细菌数量和生物量,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2 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
2.1 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水产养殖业建设和发展中,水质质量、水环境的污染现象与水产养殖的过于密集性相关。所以,应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趋合理性。发展水产养殖可以引入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模式,对养殖密度进行控制。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等确定出合理的养殖容量。根据养殖场地的具体情况,实现轮养、混合养殖模式。用健康的生态理念指导水产养殖,在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基础上,维护整体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设管理制度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管控和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促进水产养殖活动向规范化发展,保证在整体上对水产数量、容量进行控制。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出台水产养殖业的建设标准和法律法规,加大了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力度。通过实际水产养殖情况,对其全面评估和规划,对水产养殖区域内的养殖模式、发展规模等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能在整体上为其提供有效指导,促进水产养殖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2.3 制定废水排放标准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水产养殖工作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经营发展模式。实现水产养殖的工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其产生的污染危害,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合理标准,并严格控制其产生的废水排放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减少水产养殖中的废水排放。
2.4 引进现代技术
为了缓解水产养殖的污染情况,需要引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促使水产养殖水平的提升。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各环节污染现象,减少污染排放,可以依赖现代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也可以通过新型生物技术,对水产苗种进行培育,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饵料的培育工作,根据不同物种和生产阶段,确定科学的投喂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3 结语
在水产养殖业中,由于使用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缺陷,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无法对产业优化布局,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象进行控制,实现多个方面的优化调控,是确保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举措。
[1]杜海香.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6):230.
[2]唐建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