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保障体系构建

2018-02-14吴耀伟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产教导师校企

王 宇 吴耀伟

1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以建筑工程管理为依托,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改革要求来看,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质量标准、校内外实践实习、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1.1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尚未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筑工程企业缺乏动力和热情,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

1.2 双师型队伍建设滞后

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建具有双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很多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已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双师型队伍建设,但就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很多地方高校刚从普通高校转为应用型高校,原来的高职学校老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企业导师虽然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多数理论功底不足。双师型队伍的薄弱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1.3 保障体系缺失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企业实习时间长,实习期间学生有效管理,高职院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责分工,企业实习效果评价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企业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缺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1]。

2 构建保障体系方案

2.1 专业课程体系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教学”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时注重过程考核,增加“答辩论文”和“项目计划书”等不同学习方式。

2.2 导师培养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引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完善双师教学资格认证和企业专业能力认证制度,为建筑工程专业培养高水平人才。

2.3 实训基地

完善校内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制订课内课外实训、技能竞赛、创新项目活动、假期实习等环节管理、考核细则。通过以小组形式组织的各种课内、课外专业技能训练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

2.4 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对接建筑工程产业发展动态与演进,主动了解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能力要求,调整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深度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5 企业实践

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学生的实际,依据岗位对专业人才技术、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企业人才培养的详细方案。在进行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企业的氛围,提高职业素养。提前进行人才培养产业链与区域经济环境、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深入论证、研究,确定标准化企业实践培养方案。

2.6 毕业设计

针对建筑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将企业导师技术优势与校内导师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学生深度参与,选择课题,进行毕业设计研究,完成论文答辩。

3 结论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问题,尽快从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六个方面,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体与校企合作保障体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关注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产教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