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发展视野下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基本内涵与组织实施

2018-02-13宋汝贤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艾玛视野图形

宋汝贤

近年来,全人发展的教育思潮被大家普遍接受,全人发展视野下的幼儿成长是多面性、全方位的,不仅包含幼儿知识的发展,也包括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不仅是幼儿当下的发展,还包括终身的发展。创意美术活动是以激发幼儿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幼儿的艺术个性、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欣赏和自由创作。因此,在全人发展视野下,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人发展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一股以促进“完整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思潮, 这种“全人教育”的理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全人教育认为,传统教育的大部分措施过于关注于智力,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因此,全人教育更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与多样性,强调经验与个体之间的合作。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1)发布《學会学习——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文件中指出:“学前教育课程应为儿童提供高素质、整合性的早期教育及其他服务,学前教育阶段要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机会,促进全人发展。”

全人发展教育涵盖幼儿教育的五个方面: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认知我和创造我。身体我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安全需要。情绪我即信任感和共情等情感的建立。社会我指的是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包括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认知我指的是幼儿语言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创造我则指通过艺术创造活动和游戏来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将创造应用于思考领域。就幼儿教育来说,全人发展视野下的幼儿成长是多面性、全方位的,不仅是知识的发展,也包括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不只是当下的发展,还包括终身学习的发展。

二、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涵

近年来, 国际美术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创造力”成为核心概念。20l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主题为“面向社会的艺术,面向创造力的教育”。创意美术作为一种新的美术活动形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是指以激发幼儿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尊重幼儿艺术个性、引导幼儿创造性欣赏和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创意绘画活动、创意手工活动和综合创意活动等。幼儿创意美术以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为中心,以幼儿独特、新颖的作品表现为内容,借助多样活动形式,整合多种美术表达方式来创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鼓励幼儿积极感受、大胆表现、乐于创造,促进其各方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比之于传统美术活动,其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本身,更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宣泄,而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学习。

三、全人发展视野下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意义

全人发展教育涵盖了幼儿教育的五个方面,从身体我到创造我并不是独立的五个模块,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身体我是基础,只有满足身体我才能进而发展情绪我,通过情绪我的建立和深入,社会我交织产生和发展,从而形成认知我,最终走向创造我。全人发展强调环境和经验对教育者的影响,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整合进行学习和生活,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则很好地体现了全人发展视野中“创造我”的精神内涵,在基于由身体我到创造我的独特表达中,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和经验的整合,为幼儿提供了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独特体验。多项研究也证明,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不是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结果,而是需要通过美术学习来获得。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深受文化与教育的影响,在优质的美术教育环境中,儿童充分发挥创意,选择相应的美术语言与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见闻、情感和想象,以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创意美术活动所激发出来的经验是快活的,这也为幼儿提供了绝佳的表达情绪的机会。因此,创意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不断提供机会让幼儿衍生新的想法并付诸行动,从而多元化地解决问题。

四、全人发展视野下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全人发展视野下的幼儿成长是多面性、全方位的。因此在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活动目标的撰写应该涵盖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其中以情感态度为高层次目标,能力次之,知识技能为最低层次目标。其次,一个完整的美术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可以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 创作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基本环节。因此,创意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以下就以中班创意美术活动“动物彩装秀”为例,分析和说明如何组织幼儿进行感知和体验,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进行经验的整合,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创作与表现,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组织幼儿欣赏和评议来促进幼儿全方位、多面性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动物彩装秀”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感知与体验:幼儿已经熟悉《花格子大象》绘本,知道大象艾玛穿了件花格子的衣服,衣服上的花格子紧紧挨在一起才好看。

2. 探索与发现:幼儿能够尝试根据图形找动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找到圆形动物和椭圆形动物,在寻找动物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的整合,发现图形是动物的身体。

3. 创作与表现:幼儿尝试运用海绵和颜料在图形上进行印画花格子,花格子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才好看。最后幼儿尝试在图形上自由添画小动物。

4. 欣赏与评议: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动物彩装秀”中,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事先让幼儿熟悉和了解绘本《花格子大象》中的故事,因此有了经验准备。幼儿对花格子大象艾玛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艾玛身上穿了件漂亮的花格子衣服,衣服上的花格子紧紧挨在一起才好看。其次,在感知和体验环节,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很羡慕艾玛身上的花格子衣服,小动物们也想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花格子衣服。情境的创设既真切又让儿童产生愉悦、快乐的感受,在情境的切入中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

在探索与发现环节,教师让幼儿根据不同的图形找小动物,幼儿在与图形小动物“捉迷藏”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整合发现,每个图形都是小动物的身体。每当“发现”一个小动物时,幼儿都开心地拍手叫好。最后幼儿又惊奇地发现,椭圆图形“藏”着花格子大象艾玛,因为漂亮的花格子衣服,幼儿一眼就认出了艾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是以图形玩游戏,而是在前期经验的整合中融合了故事情境和图形认知的学习,同时也为接下来美术活动的创作进行铺垫。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活动中的领导者,而是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教师不是活动中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幼儿自由地尝试和发现。幼儿通过简单的添画,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变成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而一开始出现的图形则变成了小动物的身体。这一系列探索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同时也给予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幼儿产生愉快、开心的情绪体验,这也印证了全人发展中情绪我、认知我的精神。

在创作和表现环节,教师利用方形海绵和颜料,让1~2个幼儿上台尝试印画花格子。在个别幼儿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使花格子变漂亮”的方法,最后教师总结和归纳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一个接着一个印画格子,两个格子紧紧地挨在一起才好看。教师通过诙谐的语言,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排队印画的技能。在集体创作表现的过程中,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创作,印画好漂亮的花格子衣服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图形添画上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不仅进行动手操作和体验,同时在与教师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动脑筋,尝试解决问题。在与同伴、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也符合全人发展中身体我、社会我和创造我的基本内涵。

在欣赏和评议过程中,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动物彩装秀”中,激发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肯定,让幼儿产生自豪感。同时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肯定和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对于冷暖色调的观察,通过对比,发现冷暖色调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猜你喜欢

艾玛视野图形
居· 视野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分图形
找图形
视野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
图形配对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