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

2018-02-13杨振德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师资队伍中小学

杨振德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础教育过程当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践行者,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中小学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我校当前九年教育为一体的现状,针对我校当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我校的教育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的优化中小学师资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师资队伍;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作为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优良的师资队伍能够持续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校大有裨益。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限制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最重要的是限制了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不能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新路径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专业知识

知识是保障教师能够有效教学的基础。专业知识的构成是由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学科专业知识所构成。首先,普通文化知识也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以及生活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者是生活常识应用到教学当中,将这些普通的知识融为教育专业知识的一部分。

其次,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的基础前提,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教育对象,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比如《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教育社会学》《道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相关的教育理论来辅助教学来辅助教学,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后,学科专业知识也就是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对这门科目的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和较高的造诣,对自己所教学的学科知识掌握有广度和深度。因此中小学教师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科目知识的掌握,才能让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保障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以及专业从事教育工作的提升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的前提。专业精神的培养是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具备专业的教学精神,热爱教育事业,能够积极地学习和引入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观念,能够积极地学习和引入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学习关心自我的发展教育,怀揣着对教育的高涨热情,树立自身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够更加积极地有效地投入到的教育事业当中。

因此,在对中小学中教师的培养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精神培养,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身的教学水平,弘扬正能量,弘扬高尚师德,认真落实教书育人的高尚职责。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运用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新时期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学方法,凸显出新时期教学的与众不同。比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能够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能够设计多媒体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大胆地进行创新和质疑、标新立异,实施多元化的教学促进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二、新时代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缺乏专业化的角色定位

在中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很多语文教师会同时担任美术、音乐、思想政治,甚至是体育的教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缺乏专业化的角色定位会导致基础教育专业化缺失,学生在学习过程當中不能够得到正确科学的教学,从而也导致了学科教学缺乏专业化,限制了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中学学生专业化知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科目是外行不能代替的。比如体育,别的学科教师就不能够掌握体育的理论知识、体育动作规范。如果没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角色定位,就会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学出现失范,学生的学习得不到保障。

(二)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中小学的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高职甚至中职,他们的专业文化水平本身就有待提高,在后期缺乏缺乏培训和进修的背景下教学能力和素质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除此之外,中小学很少给教师提供有效的进修平台,很多教师在后期都没有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落后,不能够和当前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很难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三)不具备现代化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被有效的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对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以及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中小学教师来说,还不具备实现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很多教师不能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比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微课、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新媒体等等。导致当前的师资队伍不能够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三、新时代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分析

(一)注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和精细化培养

在实施对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之前的对教师笼统地、照本宣科的教育理论的培训方式,不能够通过培训真正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让教师在专业的培训当中不能够有成就感和提升感,从而导致专业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在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当中,要实现专业培训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比如对各个不同教学科目的教师进行各个领域的精细化培训,让科任教师能够在专业培训当中真正的掌握对自身教学领域的教学技能、教学素养,让科任教师能够通过自身领域的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和教学技能,满足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实现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

(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相关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升等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有序的组织,让中小学教师有一个专业的进修平台,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进修和提升,在进修和提升业务能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要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具备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每一个学员的不同状况实施因材施教。除此之外,中小学教师还必须要随时随地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开放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是新时代的趋势。所以,面临当前中小学师资队伍不具备用信息技术开展角的现状,应该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比如设立专项资金引入打造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构建校园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聘请专业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掌握翻转课堂、微课教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远程教育以及新媒体智能终端教学技术,让教师具备交稿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让中小学教育紧追时代潮流,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也培养出新時代高质量的、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师资队伍,促成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教学素养和职业能力,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学习,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改变,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的需求。总而言之,在现当代背景下,要想打造一直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师资队伍,要注重教师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培养,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进修平台,更重要的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实现教师的现代化,促成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李海娥.浅谈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治理措施[J].学周刊,2018(07):56-57.

[2]陈洵,罗列.潮汕地区民办学校师资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65-66.

[3]黄呈江.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建设研究[D].西南中小学,2014.

[4]张凤菊. 湖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中小学,2010.

[5]徐勤.把师资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地位[J].宁波中小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3):26-27.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师资队伍中小学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