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2-13张曼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培养模式

张曼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了提升就业,原本由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逐渐转向由社会(劳动市场)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因此,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向适用的类型。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局限于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否适用于某一专门的实践或岗位,以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需求和市场导向的适用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的重视,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适用人才的内涵,强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首先,将“适用性”放在首位,然后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市场需求;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适用人才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适合就业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新能力,保持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发展同步。他们不仅能胜任他们所做的工作,而且还能适应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适用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是面向市场和市场需求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实践,以及学生作为专业建设的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和自己的爱好选择行业和未来就业方向。

二、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首先,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具体的培训目标和人才培养规范实施人才培养,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以及用于评估管理过程和培养结果的操作模式。实用型人才,相对于学术研究人才,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实用人才的标准可以归功于具有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适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具有针对性和综合素质,直接从事一线工作。而非简单的有动手能力的工作者。具有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指的是能够和市场所需人才岗位相匹配,不需要经过再次培训就能上岗就业,为了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适用的人才应该建立在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上。

其次,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因为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职业性,必须是以工作导向体系为培养目标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布局,相关的企业可以参与校企合作,结合工程和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寻求就业。为了满足雇主或企业的要求,经过短期培训,他们可以就业并具备专业能力。而实用型人才仅停留在注重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方面,缺乏對市场经济的有效调研及分析,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岗位调整变化时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三、实现适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首先,转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学生是“服务”的对象,而不是参与者。实践课或部分课程中的实务环节,质量打折,或受条件限制不能实现全员参与。因此,应增加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仅设备等硬件条件要完备齐全,也需要提升任课教师的实务指导水平。比如,教师可去企业进行岗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培训等。而学生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有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作为一名员工实地参与到企业的运营或生产中去,体验工作职责以及能力和质量要求。

其次,高校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适应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大学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适应社会需求,并明确自己的培训目标。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合适的人才,实现技术应用和创新技术应用。职业教育是最接近市场经济的教育类型。就业市场的需求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中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大量中等职业毕业生失业,找不到工作。专业人士不对,雇主不能招聘符合职位的人才。

最后,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合。高校人才的培养应培养出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适用性,高校必须了解并适应市场需求,让市场和企业参与教育,这样,校企合作就成为适用型人才培养的首选。它既可以促进校企间资源共享,互相任教和培训,互为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也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可以提高学校人员培训质量和就业率。

根据岗位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合。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共同设计教学任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使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将企业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用性;让学生去企业实习,联系行业,了解公司,培养技能,培养素质。通过企业的文化熏陶,制度规范,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就能适应企业需要。

高校应不局限于以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而应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企业的有效需求的反馈来进行检验,即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与相关职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适用型人才内涵及适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2]刘美艳.与现代服务业对接的适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2014(O1).

[3]金祝年.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利一技服务平台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

[4]冉清文.适用型人才咋个适用法[N].中国教育报2015-09-30.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培养模式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弱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复合肥市场需求清淡 价格平稳运行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