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后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2018-02-13余为仆杨洪勇谢磊文举徐国华许晖吴芸紫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机插秧水稻

余为仆 杨洪勇 谢磊 文举 徐国华 许晖 吴芸紫

摘要: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优良品种比较了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在经济效益和产量上均超过常规栽培的手栽秧,其有效穗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6.0万穗/hm2,最终产量平均高出常规栽培的手栽秧375 kg/hm2。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2-001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2.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rice(Oryza sativa L.) growth between accurate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machine-transplanting and conventionally cultivated technique were compared by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ccurate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ith machine-transplanting rice and improved varieties could exceed the conventionally cultivated rice in both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yield. The average effective spike per hectare was  360 000 set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ly cultivated hand-grown rice,and the final yield per hectare was 375 kg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ly-grown hand-grown rice.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machine-transplanting; accurate quantitative cultivation technique

水稻(Oryza sativa L.)生產机械化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大势所趋,相比常规栽培方式,其最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减轻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而在提升产量方面,据大量有关机插秧和手栽秧对比试验结果,机插秧产量与手栽秧产量持平、超过、低于的结果都存在[1-4]。部分原因可能是机插秧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采用相适应的技术和品种或者技术规范操作不严格。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探索提升机插秧产量潜力的一种途径。根据机插秧的特性,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多少是机插秧获得丰产的关键,尤其是穗粒数较为突出,大穗型品种在机插条件下更易获得高产。因此,拟选择的品种倾向于具有分蘖适中、穗大粒多的形态特征[5]。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按照水稻自身规律,力求将水稻发育的每一个过程的调控措施准确地定量化、指标化,以获得预期的高产、优质和最佳经济、生态效益的一套栽培体系。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3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水稻生育进程(器官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的定量诊断方法——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空间结构的形态、生理诊断指标——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栽培技术精确定量的原理和方法[6]。在实践操作上,相比常规栽培,主要强调壮秧浅栽、宽行窄株、科学合理肥水运筹、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氮肥后移及根据叶龄施肥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水稻良种与机插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求有效发挥机插秧的潜力,提升水稻的生产效益。本试验选用丰两优香1号和广两优香66两个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栽培和机插精确定量栽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示范地点选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三分场龙场队,属长江冲积平原,沙壤土质,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小麦。每个品种按栽培技术各设两个处理,分别为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两项。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展示,大田随机排列;每个处理种植0.67 hm2,设一个重复。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和广两优香6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CK)两种。

1)精确定量栽培。由新科育秧合作社统一进行工厂化育秧。按照试验设计于5月12日泡种,5月14日播种,选用钵式毯状软盘湿板育秧方式,每盘播80 g芽谷,每公顷备秧盘330个;移栽前3 d喷施吡虫啉作为“送嫁药”。大田耕整。前茬小麦于5月18日收获,收获第二天用拖拉旋耕机整田,5月25日开始上水泡田,5月29日平整田地,5月30日撒施底肥,肥料运筹根据土壤营养成分N、P、K、有机质含量制定施肥量,氮肥后移,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底肥施用复合肥(15-15-15)600 kg/hm2。6月3日再耙田一次。6月4日开始插秧,栽插规格15 cm×30 cm,保证栽插密度在21.75万穴/hm2以上,插足基本苗60万~75万株/hm2。秧苗返青后于6月15日追施分蘖肥,施尿素150 kg/hm2;6月24日用杜邦康宽和井冈霉素防治螟虫和纹枯病,用除草剂稻悠防治田间杂草,并施用多效唑1 950 g/hm2。7月18日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大约270万穗/hm2时,排水晒田;8月2日结合灌水追施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8月25日喷施三环唑和爱苗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用阿维菌素和吡虫啉防治螟虫和稻飞虱;9月5日田间发现细菌性条斑病,用咪鲜胺进行防治,9月7日和9日又分别防治一次。管水上,前期浅水分蘖,孕穗至齐穗期间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歇灌水,干湿交替至成熟。

2)常规栽培法。采取旱育秧手工插秧法,秧龄5~6叶移栽,按行株距26 cm×16 cm移栽大田,插足基本苗75万~90万株/hm2。5月12日播种,6月6日栽插。全生育期以湿润灌溉为主。氮肥基肥与分蘖肥施用比例为6∶4,底肥施用复合肥(15-15-15)600 kg/hm2。返青后施尿素180 kg/hm2作分蘖肥。拔节孕穗期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穗肥。

1.4  观察测定

详细观察记载精确定量栽培方式和常规栽培方式下丰两优香1号和广两优香66两个品种的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收获考种及经济效益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下两品种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精确定量栽培的机插秧相较常规栽培全生育期略有延长,延长1~3 d。

2.2  不同栽培方式下两品种的茎蘖动态

由图1和图2可知,精确定量栽培下的机插秧移栽后,前期分蘗速度慢于常规栽培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田间每公顷分蘖数低于常规栽培。由于基本苗的数量更多,随着后期分蘖速度加快,高峰苗数和最终穗数都高于常规栽培,丰两优香1号高峰苗数351万株/hm2,较常规栽培高60万株/hm2。最终成穗数268.5万穗/hm2,较常规栽培高30.0万穗/hm2。广两优香66的结果与丰两优香1号大体一致。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两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

由表2可知,精确定量栽培的机插秧每公顷有效穗高于常规栽培,平均高出36.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低于常规栽培。两种栽培方式的每公顷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均达到显著差异。千粒重两者无明显差异,最终实测产量精确定量栽培高于常规栽培,平均高出375 kg/hm2。

2.4  不同栽培方式下经济效益

以丰两优香1号为例,两种栽培方式经济效益(表3)相比,在投入方面,精确定量栽培的机插秧由于节省了人工费和水费,投入减少1 239.0元/hm2;在产值方面,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收入为26 683.5元/hm2,比常规栽培的25 845.0元/hm2高838.5元/hm2;最终净产值,精确定量栽培的机插秧水稻高出常规栽培2 077.5元/hm2。

3  小结与讨论

机插秧相比手栽秧可以减少劳动力,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而要想在产量上超越手栽秧,需要根据其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周红英等[7]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丰两优香1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比手插秧育秧期短,缓苗期长,生育期相对较长,群体密度大,高峰苗数多,最终单位面积穗数多,而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少。本试验的结果与其相似。针对上述特点,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的水稻品种,管理上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根据肖青云[8]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总结,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主要把握播期播量、栽插密度、施肥和管水的精确定量4个方面。具体对机插秧而言,播期的确定应保证机插秧苗秧龄在18~20 d,秧苗3~4叶进行移栽;适宜栽插密度行距控制在30 cm左右;氮肥施用上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好;水分管理上,在分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90%时排水晒田;拔节抽穗期及时灌水,保证充足水分供应,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本试验结合凌启鸿等[6]、肖青云[8]的研究,实施壮秧浅栽、宽行窄株、科学合理肥水运筹、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氮肥后移及根据叶龄施肥等综合措施,达到了提升机插秧产量潜力的目的。分析其机理,壮秧浅栽能够缩短缓苗时间,宽行窄株在保证基本苗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营造群体空间结构,够苗晒田、氮肥后移及根据叶龄施肥系列措施能够控制无效分蘖和群体密度,达到在合理的穗数基础上攻取大穗的目的,最后获得穗数和每穗粒数协调并重的效果[9-11],从而夺得高产。本试验的结果说明机插秧结合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能够达到在经济效益和产量上都超过手栽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  军,薛艳凤,于林惠.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J].中国稻米,2006(6):31-33.

[2] 孙珍凉.水稻不同栽植方式示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3(3):9-11.

[3] 秦  敏,陈玉虎,陈跃武.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4):23-24.

[4] 李  杰,杨洪建,孙统庆,等.江苏省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效益分析及应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520-523.

[5] 顾骏飞,陈  颖.提高现代超级稻产量潜力的栽培生理研究途径探讨[J].中国稻米,2017,23(3):1-5.

[6]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5.

[7] 周红英,蒋健武,何立斌,等.不同种植方式对丰两优香1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5,30(1):34-38.

[8] 肖青云.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34-135.

[9] 陈秋雪.穗肥运筹对氮肥吸收与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2013(8):33-34.

[10] 贾  东,卢晶晶,孙雅君,等.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3):584-589.

[11] 王新海,王成志.水稻叶龄诊断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86-87.

猜你喜欢

机插秧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