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毕业致辞对比

2018-02-13王惠美朱蕾

青年时代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话语分析高校教育话语

王惠美 朱蕾

摘 要:演讲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的热门语料,但研究者大多把重心放在诸如政治类等领导人的发言上,或多或少忽视了教育类演讲语篇的巨大影响。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沃达克提出的语篇分析框架,以国内目前排名前十的高校在2017年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五篇作为语料,并与五篇同年来自世界前十所高校的美方高校讲话进行对比,找出中美双方各自的特点,寻求演讲语篇的建构方式,以期互相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育;毕业致辞;话语;话语分析

一、引言

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近年来,我国各所高校也对其形象建设加以注重,包括每年新生季的校园宣传片,校园活动的丰富开展,以及本文将要讨论的毕业典礼致辞。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民群体日益庞大,已跃居全球首位,而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或多或少的将高校的形象带到了公众的视野下,尤其是知名高校,每到毕业季,高校毕业典礼相关的微博总会成为热搜之一,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也能频繁出现在朋友圈;这个过程并不是单向的,在高校的自我推广和建设中,网络也为其搭建了桥梁,例如对校园官网及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作为如此吸引公众注意力的一部分,毕业致辞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众多大学校长以实际行动将其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到文化不断推动着,而这一公共话语事件,也是话语性最强,最具代表的。

当然,本文并非对高校话语进行研究的首例,高校话语及形象建设问题已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从笔者搜索到的国内外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教育问题或传媒问题,如毕红梅,付林溪的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2015);郭红伟,中国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三维功能研究(2014)等。从话语角度分析毕业典礼致辞的并不是很多,而恰恰组成并传播这一社会实践的媒介都离不开话语。依照2017年QS全球大学排名和同年新东方高考网国内排名前十的高校名单,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各五篇致辞作为语料,分别是中方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也同时位列于QS最新2018年亚洲最强大学榜内。美方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在全球前十位排行榜上美方就占有五席,可见其教育层面的成就是十分杰出的,这也就是本文选取中美二国相做对比的原因。这些高校必定受到足够的曝光率因此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

二、国内外顶尖大学毕业致辞的话语分析与对比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社会对于高校的重视,毕业致辞实际面向的已经不仅仅是台下的同学,可以看作是对这一代人的寄语,同时也在向大众传递着自己的一种积极形象。大学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大学总的感觉、印象和认知,是大学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刘潮临,2003)。更为准确的定义,如李佳源(2007)认为,高校形象主要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以及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这一高校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其他高校)的重要依据。作为大学生踏出校门前的最后一堂课,毕业典礼演讲在中西方都是受到校内乃至政府重视的。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不同,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既有结构模式、思想内容上的区别,也有修辞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除了显而易见的中西方背景,这些差异还可能来源于这些语篇的创造者,也就是演讲人。在国内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一般都是由本校校长来做,虽然典礼上会请到杰出校友或知名人士,但最最重要的那则讲话基本上都是会留给地位最高的校长;在国外则可能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要演讲嘉宾,那自然风格上会轻松很多。在接下来的本文中,笔者选取了差异性较强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每部分用到的理论和框架也会分别详述。

(一)语言风格

由于国内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者多是校长,严肃和沉稳的告诫式话语风格才更符合他们一个长者、教育者的角色,带着自上而下的视角。如吉林大学2017年校长讲话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综合改革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步伐,创新创业大潮兴起,一带一路举世瞩目,亚投行彰显中国担当,朋友圈”贯通世界各地,中国声音愈发强劲。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达成,这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梦想之路从无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段话中提到的国家各项成就以及国家发展形势,未免施予毕业生过大的重担,教育者这里的告诫色彩非常鲜明,校长看到的是众多毕业生的整体发展前景,而对于每一位听者来说虽然宏观的努力方向得到了足够鼓舞,但如何从个人角度实现梦想、从小事做起带动感不会那么强。相对的,美方不受校长—学生之间这层关系限制的外邀嘉宾,正因为是校园里陌生的角色,更倾向于使用幽默的语言风格让学生们尽快承认自己,如库克在加州理工的演讲的开头中先是降低身份,“我永远都猜不透你们是怎么把火星车送到克莱斯格椭圆演讲厅的,怎么把推动帽放到大穹顶上的”,接着打趣到,“还有你们明显是黑进了总统的推特账号嘛,我能看出来是大学生们干的因为好多推都是在凌晨三点发的。” 幽默成分必然有它受欢迎的地方但不排除国内对于毕业典礼的整理文本,也就是笔者接触到的语料,剔除了开玩笑的成分,这样更适合发表和报道。

(二)结构模式

除了语言风格,本部分将对语料进一步考察,更深入探索中美方毕业演讲的结构安排。总的来说,演讲的内容已经不言而喻,对于即将步入社会,未经打磨的学生们,长辈在这个时候给出的话语必定是期望和忠告,像战士走上战场前军官的那番鼓舞士气的训词。但具体这番话是怎么提出的,中美双方都是如何安排演讲结构,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方式叙述,这些细节的不同才属本文要研究的重点,为此,笔者整理并概括了这十篇语料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的看清其中规律,部分展示如下:

1.北京大学:欢迎和祝福+分享自己成长历程的两则小故事以及经验总结+强调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形势+确认实际行动的重要性+期望和嘱托+感恩北大+鼓舞士气+感谢

2.清华大学:欢迎和祝贺+忆当初及今昔对比+强调大学和思想的重要性+以名人名言名事展示如何形成并提高自己的思想+期待和寄予母校关怀

3.哈佛大学:感谢邀请、祝贺+自己在学校时的机遇、感情、如何达到现在的作为,如何跌倒再克服苦难+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责任感的需要,不要迟疑+以名人实例说明永不放弃理想+点出并称赞此届学生中的佼佼者+祝福和鼓励

4.芝加哥大学:祝贺及感谢+提出走出校门之后“怎么办”的问题,请同学们不要担心,以自己如何一步步跌撞走到如今教授职位的故事说理+学习并实践的重要性+以名人故事演说保持坚韧保持新鲜+失败是成功途中必经之路+时不我待,鼓励积极行动起来

对双方共性进行总结,不难看出,除了必要的祝贺,感谢,表示母校是同学们永远的港湾,今昔对比强调成就非凡等等比较必须的成分,其他留下的都是忠告和叮咛,寄予祝愿,希望不负初心。而再看不太相同的成分里,国内大学的毕业典礼致辞大多采用说理的叙述手段,结构主体基本上围绕提出的忠告辅以更宏大的目标和梦想进行论述和上升,如复旦大学先是提到要肩负起 “服务国家的使命”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之后引出“怎么做”,一是“创新”,二是“坚守”,三是“引领”,在每一个分项里,都上升到社会形势,国家建设上,会采用比较“大”,形式感高的词汇,如在“创新”中,“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创新是你们的立身之本”,“希望你们保持谦虚严谨,切忌心浮气躁,以求实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开启你们的创新人生”,而这些形式感高的词汇,难免给学生一种隔阂感,不能真切地抓到如何去做的方法,实践感较差。另外在举例丰富道理时,多数笔墨留给了形式性文字或比学生高出很多的国家性成就,校长或成功人士们的个人经历篇幅较少。

另一边对于美方实例性的文字,过半数篇幅都留给了个人故事,例如麻省理工蒂姆库克的演讲中他的个人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讲话,从提出问题“今后的路向哪儿?”,“我的人生目标在哪里?”之后,库克以自身同时期经历回顾了种种艰难,他是如何走到现在,慢慢给出答案,例证后再回到人文,社会等高一层次的追求上,深入浅出再提升的套路。所以顺序上的差别也已逐渐体现,国内大学选择先提出忠告,再围绕其展开,类似举例论证,美方大学则先讲故事经历,然后提出忠告,类似演绎推理。总结来说,中方将理想构建的足够庞大,有鼓舞士气的优势,但感受性、生动性不足,美方由于讲话人的身份不同,并不是需要每年都上台一次的本校校长,所以带动性较高,加之多以个人实例出发贴近生活,实践性和感染力都会更强,不过由于讲话多是实例贯穿下的,二十分钟左右的讲话可能会使观众们找不到讲话重点。

(三)演讲主题

虽然结构模式和意识思想的大方向偏差不大,但更加深入的演讲主题,才是真正的灵魂所在。所谓主题,就毕业致辞来讲,可以大致从三大部分体现出来:毕业之后需要保持何种品德、为何种理想而努力、如何去履行使命和坚守责任。为了解所研究语料中的这三大部分,本章节将采用Wodak(2014)提出的分析框架,她提出的话语—历史观分析法中认为对于要分析的话语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步骤:(1)找出材料是如何对提及的人、对象、现象或事件、过程或行动指称的;(2)找出材料是用何种谓语描述对象的特点和品质的;(3)找出材料使用了什么样的论证逻辑;(4)找出材料以何种视角呈现语篇;(5)观察相对应的话语是否使用了缓和或强化手段。根据上述几点,本部分将对十篇语料中讲话人对学生的称谓、学生的最高理想服务的客体、希望学生保持的品德及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分类,如下。

1.对学生的称谓

中方高校:你们,你,大家,同学们,我们,我们学校,人大人,校友,吉大人,复旦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我们民族,我国人民,年轻人,大学生

美方高校:你,你们,我们,17级,麻省学生,大学生,0-17级,国家

2.学生最高理想服务的客体

中方高校:国家,祖国,人民,民族,社会,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中国梦,人生,世界,未来

美方高校:人类,人类进步,人文,科技,世界,人生,世界上更需要帮助的人,种族

3.希望学生保持的品德及具体要求

中方高校:勇敢,智慧,健康平和,靠谱,遵纪守法,谦逊感恩,敢于担当,不离不弃,团队合作,坚强,有思想,丰富阅历,思想指引行动,坚韧,高度的使命感,积极参与到人类社会变革进程,创造美好未來,创新,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新事物的敏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美方高校:为人类做出贡献,不要畏惧在比自己更宏大的事情上找到人生价值和目标,对于科技的创新和使用要慎重,也不要被科技局限,责任感,把握机会,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珍惜失败,不要只为自己的幸福努力,也要想到世界上需要帮助人们的福祉,扩宽视野,珍惜亲情、爱情、友情,对人友善

据以上较详细的摘录,不难总结出,国内大学的演讲主题中希望学生实现理想和目标之后服务的客体多为国家与民族,对于世界和人类提及得不是很多。个人与国家在每一篇演讲词中都是高度紧密的联结在一起的,对于具体思想品德的倡导和要求也是同样,很多宏观和政治性的词汇被频繁使用,个人情感反倒没有特别突出,这一点在对学生的称谓上最能明显体现出来。除了直接释话不可避免要使用到的“你”、“你们”,用得最多的都是校长把自己和同学放在一个集体站在一个角度谈的集合名词“我们”,或各所高校归属感很强的像“吉大人”等。接着看右栏美方的三个方面,演讲者们更多地还是称学生为“你”,“你们”,强调独立性,个人意识以及个人能力,并且将个人与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反倒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概念。和国内大学呼吁解决国家问题不同,美方大学更多的是希望学生们走出校门后解决人类社会、环境、资源等更大、更迫切与实际的问题。最后在细节上,除了类似的勤勉、诚恳待人、勇于创新等类似忠告外,美方多出的是对于个人感情问题的劝告,希望多珍惜身边人,这是中方从始至终没有出现的,中方的为国为民思想,也没有在美方文本中看出。经过上段简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视角方面,也就是演讲主题的升华,中方高校致力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遵循上级的口号,下达到同学们耳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角度,美方相反,从个人出发,具体事例出发,后归结到人类文明建设,着眼于培养能理解并能解决普遍的人类困境的人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角度。

三、结语与启示

一位优秀的校长不仅能领导一所学校,更多的乃至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都有转折性的作用。参加并聆听大学校长的演讲不仅在于他们与大学的核心人物形式上的接触,更在于大学校长不同于教授专业局限的演讲,是大学内其他任何人,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另一种更具人生启示的教育,尤其是在大学生活的结束之刻,聆听集长者、智者、德者、师者、领导者于一身的校长的教诲,也许对那些以求学励志向上担当为理想的学子,校长的讲话将对他们产生终身的影响(眭依凡,2010)。

经过三轮不同方面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并承认中美双方的确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些差异既来源于各自大学的传统,也与双方对于大学文化、精神和使命的理解不同相关,和国家需求、现实需求不同相关。而且毕业典礼讲话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多年的构建已经使得此类话语模式化,模版化,但作者想要在此提出对于某些刻板印象的批判式接受,虽然人们常常提到的哈佛、斯坦福是全球教育界的佼佼者,但并不是说国外大学的毕业典礼讲话一定比国内做的要好,如果按照美方模式很多建议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本文能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是吸收美方的长处,希望国内大学可以在保留自己原有思想的情况上多引入一些具体事例,以及调节气氛的幽默等,这样可以使得讲话更易于接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畢红梅,付林溪,2015,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思想教育研究》,(05):12-15.

[2]郭红伟,2014,中国高校英语教师课堂元话语三维功能研究,《中国外语》,11(02):60-67.

[3]刘潮临,2003,论大学形象,《湖北社会科学》,(10):76-77.

[4]李佳源,2007,试论高校形象塑造策略,《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454-456.

[5]眭依凡,2010,大学校长及其演讲的重要性,《高校教育管理》,4,(1):3-6.

[6]Reisigl, M & Kodak, R. 2014, The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DHA). In Wodak, R & Meyer, M. (eds.).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话语分析高校教育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科技新闻报道中的共识制造:转基因议题的框架与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