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探索研究
2018-02-13饶玲
饶玲
摘 要: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修养,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三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通过文化与教育的互动关系,达到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及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融合;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环境、学校传统、学校精神、校园制度和文化活动的统称,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大学是现代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轴心,如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一)教育与文化同源共生、共生共进的
教育与文化是同源共生、共生共进的。同时,教育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与文化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砺。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其一,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其二,教育是文化的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其体现深刻的文化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经济及由经济所决定的社会发展,决定着教育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规律、质量、结构和增长速度;另一方面, 教育培养了各种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为经济提供了关键的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校园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载体,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源泉和支撑
在新环境下,大数据时代,必须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和形式。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校园文化也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在校园中的特殊存在状态。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感染和陶冶师生,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源泉和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为校园文化提供了资源,为大学培育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提供了支撑,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整合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院892名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抽样调查,研究显示以下几点:
(一)从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热情来看,首先,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自我感觉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其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激情非常高,72.99%的同学对优秀传统文化感到比较或者非常有兴趣学习,渴望大学校园文化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也希望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且8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对高职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再次,大学生也正确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趋势,为大学校园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着良好的预示作用。最后93.39%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来讲具有引导价值观,凝聚民心,彰显综合国力的作用。
(二)学院对大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现状,57.51%的学生没有在学院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也就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全院学生的普及程度和强化力度还需要大力提升。
(三)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需要强化和丰富。在认识学校最值得让大学生骄傲的调查中63.12%的学生认为是能在这里学到知识和获得职业技能,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达成。57.4%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是学校的亮点,这也为传统文化融入搭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可能通过活动形式载入优秀传统文化。但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问题上,64.01%的同学认为学院缺少传统文化实践活动,47.76%的同学认为学院缺少专业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四)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类的校园活动参与度低,在大学生在参加经典诵读传统活动、国学知识竞赛、传统文化讲座活动、到敬老院、福利院参加过关爱活动、志愿者服务的调查中显示,有50.9%的同学表示都没参加过,54.48%的同学认为是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不重视。对学生所在的学院开展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活动进行调查显示: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探索性路径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面广,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融合。(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注重礼仪和礼貌。在大学生进入工作的准备阶段,可以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传统礼仪在求职或职场中的运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养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优势。(2)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让学生在进入职场的预备阶段中脱颖而出,让大学生成才,大学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品格优良的学生和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非常注重,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大学对自身的专业培养非常有信心,63.12%的同学认同能在这里学到知识和获得职业技能,感到这是学校让同学可以向其他人展示,并觉得骄傲的地方。通过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及相关活动融合校园,让大学生人文素养也得到提升,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除了有“能”更有“才”。在未来的生活中,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是一个枯燥的搬运工,而是一个有思想懂生活的社会人。(3)传统文化的融入应该与学生的各类社会实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相结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孔子的中庸之道,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等。这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是课程形式,也可以活动形式融入到校园活动中,让学生吸收精华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4)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應以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在重阳节敬老爱老,就可以和校园志愿服务文化结合,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并根据专业特色进行展开,如医学类学生可以在社区和养老院开展老年健康防护、疾病预防等知识讲座,给老人开展量血压、测血糖等简单易操作的活动。
(二)采用多种方式使更多学生接受、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在校园的力度和覆盖面。调查中39.91% 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典籍是古文,学生读懂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那么传承传统文化不一定非得是研习典籍,可以采用学生比较受欢迎的方式进行融合。可以是参加经典诵读活动、传统活动或国学知识竞赛、传统文化讲座活动、到敬老院、福利院参加关爱活动、重大赛事或活动的志愿者服务等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查中这些活动,都有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但是参与度并不高,且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应该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文化、课堂教学等多方面着手。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从校园文化的各方面进行融合教育。(1)首先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国学知识竞赛、传统文化讲座活动、到敬老院、福利院参加关爱活动、志愿者服务、参观故居遗址、历史文化博物馆等途径弘扬爱国进步、诚信朴素的优良传统,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可以在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寝室、体育娱乐活动等场所的闲置空间,对传统文化做成展板进行宣传普及。(2)校园物质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直观表现,例如教学楼外观及室内设计、校徽、校园纪念品等融入学校办学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3)学校制度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制度是行为规范的保障,在制度中融入传统文化,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4)强化校园文化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力度,利用新媒体优秀弘扬传统文化。大学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就感,这个是一个让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典籍是古文,读懂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就以艺术或活动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让学生容易接收和理解。信息化时代,校园中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加大宣传力度自发,组织拍摄系列电视节目如微电影等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在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结合以来,开展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让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如本院在茶文化的课程及茶艺展示活动中,让茶文化在学院的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中诠释了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经济文化,体现了对雅安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灵魂,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大学生需要做一个有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校园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方向与指导,让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地发展,不盲目跟从潮流,不崇洋媚外,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冲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认同、使命认同。
参考文献:
[1]赵和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研究[J].现代妇女,2013(3).
[2]余守萍.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79-87
[4]余守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1.20
[5] 新華社.习近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义义文化繁荣兴盛[C].新华网,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