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下大学生拖延症的成因及表现浅析
2018-02-13周榕
周榕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信息化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拖延症”开始在社会当中蔓延,在大学生层面尤为突出。而且,拖延症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且不利于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目的的达成,需要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和深思。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着重围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下大学生拖延症的成因及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并为大学生克服拖延症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大学生拖延症;成因;表现;克服策略
前言:拖延症是一种行为,通常表现为不必要地延迟或耽搁进行某项活动时间。芝加哥DePaul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症患者,95%的拖延症者希望改变并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且这种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通。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一种行为都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拖延症也不例外。
一、浅析大学生拖延症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大学生当中拖延症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由拖延症导致的不良后果却没有多大差别。
(一)拖延症的典型表现形式
第一,不到最后关头不行动。大学生考试划重点已经成为了大学教师之间的默契,考试周前两天疯狂熬夜背考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第二,做事拖沓。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似乎成了众多高校学子的代名词,经常出现超时间完成任务的现象;第三,迟到。上课迟到,实习迟到,聚餐甚至约会也会出现迟到的问题。
(二)大学生拖延症行为的内部动机
通常,导致大学生出现拖延行为的原因是为了逃避困难的任务、自信心不够或者是为了抗拒规律定期而采用的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大学生的心智成熟离稳重还有较远的距离,对时间意识也比较模糊,再加上中国式教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脱离了高中紧张、有节奏、有目的的学习氛围而不知所措。
(三)大学生拖延症行为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拖延症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学业和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引起“蝴蝶效应”,影响他人的生活方式。因犹豫不决放不下手机引起的不规则作息,会引起身体机能的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对某些器官造成不可弥补的创伤;因不到最后关头不行动完不成学习任务,很可能会把自己置身于挂科、毕业延迟的境地;因迟到引起的散漫、没礼貌的印象,会拉低自身的魅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构建……
二、浅析精神分析理论下大学生拖延症的成因及表现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与自我防御机制,能够用来很好的诠释当代大学生拖延症的成因及表现。下面我们将结合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就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活动进行简要的剖析。
(一)拖延症的成因与人格结构
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我》一书当中,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成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其中本我是一种原始本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驱动力;而自我则是本我在适应生存环境当中做出的改变,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改变了内驱力的执行,是个人与环境统一协调的表现。超我则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的生存境界,在良知对原始冲动的约束之下,个人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于心,达到了物质到精神层面的飞跃。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相互联系和彼此配合之下,形成了完整的人格。
在了解了人格结构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得出拖延症最初的起源是人格结构当中的本我。作为一种故意拖延行动、不理性的做法,拖延者即使在承受由此带来的焦虑和煎熬的同时,往往还不加以改变并且还会持续这种拖延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拖延是一种由人思想当中及时行乐的欲望所驱动的,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原始本能性。从引发拖延症的各种因素来看,每种拖延症行为都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在面对环境压迫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比如回避型拖延症患者是因为想一直停留在舒适的氛围当中,害怕作出改变会把遇见诸多的困难,所以采取的不行动状态;唤醒性拖延者一般都喜欢追求刺激,喜欢在高压状态下工作,所以万事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行动;而完美主义性拖延症者总是喜欢拿追求完美为借口,沉迷于自己已经取得的好成绩不再行动,以期望来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在分析了本我、自我与拖延症之间的关系以后,我们会发现超我则是引起拖延者愧疚、悔恨的根源。在超我的驱使之下,拖延者会认识到自己因為拖延而浪费的机遇、事件,并且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拖延者们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人格结构当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相互作用贯穿在拖延症行为的整个过程当中,在本我引发拖延行为之后,由自我不断的完成行动和拖延之间的协调,最后由于超我的否定和不认可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二)拖延症表现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指出当本我和超我或者现实之间发生矛盾时,拖延者就会产生恐慌、愤怒、焦虑甚至报复的负面心理,这时候自我就会出来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来平衡本我和超我或者现实之间的矛盾或者冲突,来获得心里安慰缓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
通常拖延者采取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和合理化等当时。比如,唤醒性拖延症表现为不到最后一刻不行动,根据自我防御机制可以看出这类人采取的是“升华”的方式,他们认为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作业是一种节约时间、展现自我的平台,给自己的懒惰和懈怠找好了借口,来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自责,并且用自信和骄傲代替,自动忽略了自己浪费时间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拖延症者利用自我防御机制很好的缓和了自身的负面情绪,并且促使知道自己的缺点还会一直保持着拖延的恶习不知改变和提升自己。
(三)大学生拖延症的消除策略
综上所述,拖延者的自我防御机制并不是真正解决大学生所面临拖延问题的办法,而是一种自我催眠的自欺手段,目的则是缓和负面情绪的影响,安慰自己的内疚、愧疚等心理,根本达不到消除负面情绪的效果。因此,想到从根本上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必须克服拖延。
通过上文对大学生拖延的成因和表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只有正视自己的拖延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作出改变。对于回避型拖延症者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深入了解和发展学习和工作的兴趣点,把自己带入进去并且不断坚持,必定能够走出拖延的大军。对于唤醒性拖延症者来说,需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唤醒性拖延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进行改变时应该积极主动的避开干扰源,让自己专注于学习或者工作。对于完美主义拖延症者来说,敢于发现和正视自己的不足就是一大进步,然后需要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来督促自己不断前进。总之,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拖延的危害,自觉找出自己的“病因”所在,并且彼此相互监督和督促确保自身向更好的层次发展,摆脱拖延的困扰。
三、结语
在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督促自己朝着更好、更优秀的方向发展,而不是陷入拖延的负面情绪当中惶惶度日。相信随着大学生自我提高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教育教学风气的改善,在不远的将来大学生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拖延症,充分利用好在校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为步入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芳.当代大学生“拖延”现象[J].纳税,2017(05):117.
[2]楚珺蘩.大学生拖延症的危害及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20):344.
[3]徐田子.大学生拖延症与教育环境的关系[J].高教学刊,2015(21):247-248.
[4]郝静,龙霄,王丽晓.当代大学生“拖延症”现象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0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