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政策下高校大学生精准脱贫策略研究

2018-02-13禹江王真阳刘鸿庆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禹江 王真阳 刘鸿庆

摘 要:精准脱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理念的延伸和细化,要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全覆盖”的目标,高校就要以“精准资助、精准脱贫”为主要任务,以“资助育人”为核心,将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本文以发展性资助为理念,从对象精准化、制度精准化、管理精准化、育人精准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积极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策;精准脱贫策略;发展性资助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一词便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大中也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通过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解读,结合资助体系建设实践,力求构建一套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精准化资助脱贫策略。

一、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学校建立了“奖、助、贷、勤、免、补”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覆盖全校约20%的在校生,切实减轻了困难家庭的教育方面经济负担。通过对我校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内的在校学生进行走访和调查发现,学校育人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是宣传薄弱。通过对数百在校生(约42%为受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发现:总体的60%、受助学生的30%对于国家现行资助政策体系不够了解,说明我校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

二是育人主体片面化。现有的资助育人奖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以传统意义上的“優等生”为主体,资助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成效较大,而对于经济和学习均存在问题的贫困生则效果甚微。如何不断完善资助育人政策,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尽可能实现教育公平,是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

三是重视经济资助,育人功能欠缺。育人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不仅具备一定资助意义,更不可忽视的是其核心的育人功能。目前,高校学生广泛存在着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而部分资助工作者仍保留着“资助育人就是经济援助”的观念,淡化了资助育人原本应具备的育人树德职能,导致资助育人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二、精准资助的具体策略

“精准”一词,从字面解读,“精”指简化、易化,“准”指正确、无偏差。结合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可将精准资助、精准脱贫的策略细化为:

(一)对象精准化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全面调查摸底、学生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加科学、精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学生情况调查及学生民主评议具体指标如下:

认定后进行贫困等级划分为一般贫困、贫困和特困和临时经济困难四个层次:

1.一般贫困:能支付全部个人生活基本费用及部分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一般贫困。

2.贫困:能勉强支付个人生活基本费用,但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贫困。

3.特困:完全无力支付学习费用且支付本人生活费用都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认定为特困。

4.临时经济困难:因自然灾害、家庭变故、个人或家庭成员患重病等临时经济困难,仅靠自身或家庭能力难于克服的学生,可申请认定临时家庭经济困难。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习方面:有三门及以上不及格科目,试读、留级、降级者;

纪律方面:受到学校警告及以上处分,违反学校安全管理处罚条例被记录在案,违反学院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并被记录在案;

履行义务方面:未履行注册手续,恶意拖欠学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院、系部、班级统一安排的各项活动;

个人生活消费水平过高,生活作风不良。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等。

此外,弄虚作假、心术不正,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各类资助金者一经举报也将受到严肃处理。

(二)制度精准化

认定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认定,规范程序;坚持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据实认定各类不同程度的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开学时(9-10月)集中进行一次,如遇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采取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1.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2.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3.各学院认定工作组;4.班级(年级)认定评议小组。认定程序如下:

1.本人申请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认定申请,如实填写《中国民航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同时向年级辅导员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原件由学生本人保留)。

2.民主评议

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中国民航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结合认定标准、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情况,组织进行民主评议,确定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将评议结果报年级主任。

3.学院认定评议阶段

学院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各年级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4.公示结果并处理异议

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向本学院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5.学校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并建档

公示结束后,学校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调查表和申请表负责审核各学院提交的认定结果,审核通过后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档案库。学院每学年定期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三)管理精准化

学校应对获得贫困生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群众监督制度,学校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有异议可直接向学生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所在系(部)反映,学校根据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应通过绩效考评、自查抽查等形式对各级资助部门进行监管。学校应当将资助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鼓励创新运行机制,以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资助。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资助工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各类资助工作纳入政府整体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以确保资助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使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四)育人精准化

资助育人,就是要以扎實的资助工作为基础,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要加强针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引导,不仅让他们从经济上脱贫而且要让他们从精神上“脱贫”。

1.诚信教育的育人功能

各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应建立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但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助学贷款逾期不还、填报虚假信息等现象。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时代,个人的诚信度在网上建立了诚信档案,可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这将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给学校助学贷款工作也带来很大难度。

2.感恩教育的育人功能

“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无论哪一项资助都饱含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学校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通过切实做好资助工作,能够使贫困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3.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资助工作中,往往较多地关注给予资助对象以物质支持,而忽视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关怀。比起经济上的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更缺乏被人尊重的感觉,他们认为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不大,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生活、学习失去目标,严重的甚至引发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爱和尊重,助其树立信心,培养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和乐观、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资助模式,努力实现精准资助,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和知晓度,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 2017 13号文件).

[2]《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5).

[3]张小勇. 浅谈高校贫困资助工作[J]. 经营管理,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