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思维模式下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

2018-02-13于志君杨晨姜华张晓莹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探索大数据创新

于志君 杨晨 姜华 张晓莹

摘 要:德育发展关系到高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德育工作越来越被高校管理人员所重视,各大高校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学生身心能否健康成长,也影响着高校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以后的发展情况。大数据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是当下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思维模式下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探索,找到最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为我国大学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探索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现状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极大得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知识交流分享、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对于一些手机、电脑软件运用的越来越熟练,这为查阅知识、开拓视野提供了便利。大数据的到来也为学者研究与调研提供了方便,数据的分析不再像以前一样复杂繁琐。凡事都有利有弊,经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机的使用更多的是用来娱乐,手机QQ、微信、微博等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不认真听课,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这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全国各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来源广泛,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困难。大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他们在相处中会存在障碍,地域文化不同直接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很多样。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喜欢用手机上的软件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使得同学之间的感情变得疏远,这是一种不良隐患。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进行教学评估,学校培养方案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级学生所使用的课本和所学习的知识会有所不同。不同级学生分属不同老师管理,这对德育工作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困难。这些不同情况体现出的多变性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手段要足够多样。学校和学生自身普遍不重视思想教育课程,在参加思想教育课时不认真,多采取应付的态度,这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利的。

高校教育和中学教育完全不同,大学更提倡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自制力差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到了大学就开始放纵起来,没有了高中学习的状态,变得懒惰。这与我国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不相符的,严重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高校学生沉迷手机、电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二、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时代向前快速发展,也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思路。将学生德育评分放到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平台上展开,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德育分的具体评定。切实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因为德育分放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有利于激励排名靠后的人努力提高自己。创新思维对于大数据时代仍然适用,创新有利于企业创造新的产品,增强企业号召力。這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有利于高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高校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这是学校的历史重任。将学生德育工作做好就是在践行培养人才的重任,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如何做人,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讶,这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大数据这个词已经变得不再陌生,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紧跟时代潮流。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明确起来,每个部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将学校当成家,共同维持家的稳定。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学习平台,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全覆盖,将大学生繁琐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近几年时有发生大学生犯罪和大学生自杀的案件,相关人员均是大学里面的边缘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孤僻,不愿意和人打交道。此种恶性案件的发生给我们敲醒了警钟,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大学生心理进行疏导,是直接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方法。在校园中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免费开放,一对一辅导,要严格保护学生隐私。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要定期对有心理疾病症状的学生进行谈话,向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率。在日常课程学习中,要注意在课堂上穿插思想道德教育,将一些正能量灌输到学生耳朵里,让学生心理形成好的道德良知。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很多新的事物,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抉择。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校工作创造了好的平台,为繁琐的学校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想法。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具有高学历的群体,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到了新发展方向。要想将高校德育工作做到一定高度,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内在实力的标准,要大力提倡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学生。新领域的开拓需要先行者,要敢于创新,要大胆创新,不怕失败,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为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产生铺垫道路。高校德育工作做好了对社会发展也有很多的益处,这也是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践行。可持续发展不只是指经济环境的发展,也包括方方面面领域的进步。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像平常的教学任务那样容易进行,如今高校中老师和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理解存在误区,这严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改革,将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阶段是高校系统应该关注的问题。保持创新理念去寻求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学校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解除教师存在的误解。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会议,讨论工作开展的方式,呼吁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适度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惩罚,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推动工作顺利进行。管理部门也要对学校做好监督工作,不定时进行检查,引起学校的重视。教育机构可以出台相应的条例,将德育工作直接制定到章程里,时刻提醒着高校人员,这也是监管管理可行的一种方法。可以创造高校平台,让高校之间彼此交流,将德育情况在平台上展示,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中国高校的教育方式相对保守,面对一些新出现的技术我们总是持怀疑态度,导致先进技术不能及时引进,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高校德育工作越来越注重全面发展,这和实际多元化发展是分不开的。如何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发展德育工作是当下的难题。信息化进程中,高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是学校中的“大数据”,这是学校宝贵的财富,这些数据是很有利用价值的,能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做好人生规划,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国明.大数据思维对公安院校德育路径多元化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0):94.

[2]姚东升.浅谈大数据思维对公安院校德育路径多元化的启示[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5,13(04):78-80.

[3]周纯.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14-15.

[4]陈龙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04):119-122.

猜你喜欢

探索大数据创新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