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018-02-13陶淑珍邬江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管理优化生活习惯

陶淑珍 邬江

摘 要:随着高校安全问题不断受到重视,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优化措施分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大对行为安全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行为安全管理机制以及不断提升教师安全管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 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优化;生活习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行为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优化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成为了高校领导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现状

(一)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是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主体。高校在进行学生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意识比较单薄,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日常生活的活动往往脱离学校的安全规定而进行。例如,一部分学生明知道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违反高校管理规定,依旧偷偷使用,这种对安全意识缺乏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

(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虽然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行为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多数高校的行为安全管理工作依旧有待完善。现如今,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初入职场缺少竞争优势,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因此,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十分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日常的学生行为安全管理问题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增强体魄,而且有助于一个人日后的整体发展。大学期间是生活习惯的重要养成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大学期间十分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都不够健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占用了学生更多的生活,学生在课余时间熬夜看网络小说、打电子游戏,晚上睡得晚,白天起的晚,上午的时间白白浪费,很难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第二,进入高校的学生没有了高中时期的束缚,父母不再身边管束、高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这种条件下一些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在自我放纵中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学生在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二、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一)加大对行为安全的宣传力度

说起高校的行为安全管理,就不得不提到行为管理学。行为管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行为管理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矫正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安全问题。可以说行为管理学在高校行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部分人却不了解行为管理学。因此,高校要想进行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需要不断加大对行为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2]。

高校在进行教学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行为安全管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行为管理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不断加深对行为安全管理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接受正规的学习之后,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为安全管理的主要流程,掌握主要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内容。

第二,高校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学生对行为安全管理问题不重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取决于高校的政策。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相关部门的领导并没有意识到宣传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学生在行为安全管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动力,导致高校的学生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加大学生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的优势进行传宣传,从而优化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在高校的官网上设置独立的板块,专门进行学生安全管理教育的宣传。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内容,增加自身的安全意识。两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创办实践活动的方式,增加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意识。作为一个小型社会,高校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承担则很多的责任。在加大对行为安全的宣传力度的实践方式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行为安全管理的座谈会、举办安全管理海报绘画比拼等形式,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意识,加大高校的行为安全管理的宣传意识,从而进行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优化。

(二)建立健全行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优化,需要建立健全行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健全高校行为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呢?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高校在进行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各部门组成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建立起学生处、教务处以及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的联系。不同部门之间明确分工,将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统筹实施,以便掌握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建立有助于提升高校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各部门共同进行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分析数据的准确度,方便心理教师更加专业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检查目标的完成进度,以便为下一步计划做出准备与规划。其次,重视行为观察阶段。行为管理学不仅仅适用于高校,同样适用于企业。在企业的发展中,行为管理学的观察阶段与操作流程相对应,而操作流程本身具有自己的一套规范供观察员来参考。与企业不同,高校的行为安全管理中,观察员很难实时观察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因此,只有广大师生加以配合,才能不断提升高校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行为安全管理小组需要有效的方式收集相关的信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采集准确有效的信息。最后,行为反馈阶段。经过以上阶段,相关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进行相关的指导,阻斷不安全的行为出现。

(三)不断提升教师安全管理能力

在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优化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进而提升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效率。关于提升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高校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理论技能。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行为安全管理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结成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理解能力就越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行为安全管理的教学技能,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优化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第二,学校加大对教师队伍的投入力度。高校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对其进行定期的行为安全管理措施,组织高校教职工对其他院校的经验教训等进行学习。高校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培训学习,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行为安全管理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设你的责任感,从而对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进行优化[3]。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加强对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安全,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目前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策略,改善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伟,贾红果,高华,李振.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管理的动力学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418-423.

[2]顾峰,胡海金.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青春岁月,2018(17):110.

[3]徐芝兰,项鑫.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09):188-189.

猜你喜欢

管理优化生活习惯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储位分配优化研究
11个最佳生活习惯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