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

2018-02-13马姝凡

青年时代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文学作品事物

马姝凡

摘 要:颜色词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大量存在,这些颜色词不仅具有很强的修饰功能,而且还可以区分和指称色彩,颜色在文学形象的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文学世界有了无限的意义与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一下颜色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应用,随后从三个世界的角度阐述一下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分别在每个世界的反映,以此仅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文学语言;颜色词

在文学语言中,用来表现不同颜色或者是色彩的词语是十分丰富的,这些颜色词的基本意义我们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而对于其代表的深层意义,则需要我们通过文学语言来仔细揣摩。颜色词语,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可以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而且颜色词的表现力也极为丰富,以其丰富的形象和意蕴多变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的文学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颜色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应用

我们在观察现实世界的事务时,首先印入眼帘的往往都是这个事物的颜色,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唤醒人们的美感。而且我国著名的作家,无论是哪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会精心点染描绘色彩,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颜色词作为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主要感官词之一,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因此,他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无可比拟。在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绘景,颜色词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描绘各种颜色。同时它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不仅可以把人类生活中的所有色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1]。无论是现代文学作品,还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诗词,当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就拿白居易的《忆江南》来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中,包含了三个颜色词,直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绚丽多彩,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加上将这些颜色词赋予抽象的事物以不同的色彩,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可以增添形象的比喻意义,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所以说,颜色才不仅是文学语言的调色板,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是每一个民族文化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在三个世界中的反映

(一)在文学世界的反映

每一个颜色词都具有他自己代表的文化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蓝色一般代表的是:忧郁、凉爽、沉静、自由;而黄色代表的是:明快、不安、尊贵等。白色代表:纯洁、神圣、朴素;黑色代表:死亡、邪恶、恐怖等。比如在朱自清《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旁。”这一段中总共出现了三次颜色词,两次黑色,一次深青,都是对父亲着装的描述,这两种极为朴素的颜色词,一方面表现出了父亲穿得比较朴素,另一方面表现出送别时的离愁,营造出一种凝重、难过的氛围[2]。同时,颜色词还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比如说,喜欢灰色、黑色等较暗颜色的色彩的人一般都是内向的人;喜欢红色、黄色、白色等明亮的色彩的人一般都是外向性格的人。这些现象都是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这些经验一旦形成,便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人们的内心。因此在一些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中,作者都会用周围的色彩和人物的性格统一起来,通过这样的语言颜色词,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性格。

(二)在物理世界的反映

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文学语言中的色彩,但是无论使用怎样华丽的辞藻,最终都还是要以现实物理世界中的事物或概念来描写色彩,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接受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每一个文学作品全部都是华丽的辞藻,独具匠心的描写方法来描写文学语言中的颜色词,虽然文学赏析价值很高,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文章了[3]。比如在朱自清的《绿》中,“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作者运用物理世界中常见的“明油”来描述人们未曾见过的“梅雨潭水的绿”,虽然未曾见过,但是通过联想明油的颜色便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梅雨潭水的幽绿。

(三)在心里世界的反映

文学语言已经突破了一般词语所代表的意思,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已经完全截然不同。它作为一门艺术语言,已经和作家的心理世界相互渗透,彰显出的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特殊意味。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的大脑在接受外来事物时,会对所有信号进行筛选和组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色彩的感知便是我们大脑直接观照现实物理世界的一种方法,从而在缤纷色彩的现实实物中反射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根据自己的心理世界来运用这些颜色词,所以对有些事物的描写,不同的作者赋予的颜色并不相同,色缘于情而生,也缘于情而变。这是因为这种奇妙的表达方式,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不单单可以描绘出客观事物的外在属性,同时也能很好的表达出作者的心理感受[4]。只有通过对颜色的应用,才能真正生动的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颜色词在文学形象中的构成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不仅具有很强的修饰能力,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可见颜色词在文学语言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无论是从文学世界、物理世界还是心理世界的角度看,颜色词的应用都密不可分,用颜色词来修饰比拟其他事物,表现了文学的欣赏性;对物理世界客观事物的描述则是颜色词的基本用法;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的累积,颜色词也能反映出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由此可见,颜色词作为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词汇,无论是在丰富形象,还是表达情感的角度,都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赵雨雨.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教学[J].北方文學,2018(5):130-132.

[2]杨福亮.论袁枚诗歌中颜色词的语用效应[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1):109-113.

[3]吴剑.明代戏剧唱词中颜色词的总体概况[J].泰山学院学报,2016,38(1):103-108.

[4]杨芙蓉,倪祥龙.生态翻译视域下经典名著《红楼梦》中服饰颜色词英译探析[J].北方文学:下,2017(6):62-62.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文学作品事物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奇妙事物用心看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