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中文图书馆藏优化策略
2018-02-13梁冬莹
梁冬莹
摘 要:文章采用数据统计研究法,针对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可借阅中文图书,从馆藏分类结构、学科结构、出版结构三个方面对可流通图书进行馆藏利用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文图书馆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120-03
关键词:图书馆;馆藏结构;中文图书;馆藏优化
在文献转型的21世纪,尽管数字资源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印刷型文献始终以其不可替代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文图书馆藏始终都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离不开定期的馆藏结构及利用情况的数据分析,验证前期馆藏配置的合理性,适时调整图书采访策略,制定相应的馆藏优化策略。进行馆藏结构分析,是图书馆提升文献采访质量、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的有效途径[1]。笔者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可供借阅的中文图书馆藏以及近六年(2009—2014年)入藏图书进行分类结构、学科结构、出版结构分析,对可流通图书进行了馆藏利用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文图书馆藏建设优化策略。
1 馆藏图书分类结构
馆藏图书的分类统计分析是检验馆藏图书结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最直接的评价方法,笔者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分类标准,同时考虑到东北林业大学的专业特色,即T类(工业技术)涉及专业更详细,对可借阅中文图书按32个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1.1 全部可借阅馆藏的类别分布
我馆全部可借阅馆藏的类别分布如下:①中文图书入藏全面,基本覆盖了《中图法》的所有类别。②我馆馆藏中,T大类(工业技术)、I类(文学)、F类(经济)图书占主导地位,三者合计品种占比为49.53%,册数占比为48.41%。③经济类图书是社科类图书中占比最高的一类,品种占比为12.69%,册数占比为13.38%;文学类册数占比为7.63%,少于品种占比,品种占到9.81%,可见文学类图书平均复本低于其他类别;工业技术大类图书最为丰富,品种占比为27.03%,册数占比为27.40%,主要集中在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两类上,品种占比分别为7.84%、5.77%,册数占比分别为7.87%、5.97%。
1.2 近六年入藏(2009—2014年)图书类别分布
我馆近六年入藏图书还是F类、I类和T大类占据主导地位,T大类册数占到了我馆近六年馆藏总册数的31.15%,品种占到31.01%。F类册数占比为12.85%,品种占比为12.77%。T大类当中以TP类最为突出,册数占比为11.25%,品种占比为11.14%。文学、建筑科学紧随其后,文学类册数占比为9.89%,品种占比为10.19%;建筑科学册数占比为7.27%,品种占比为7.13%。I类图书一直有较高的借阅率,因此这类图书的入藏比例偏高,是我馆从满足读者需求出发,并考虑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而采取的采购策略。F类和TP类图书入藏的高比例,主要受出版环境的影响所致。近年来我国大量出版经济类和计算机类图书,新版图书内容大同小异,图书出版同质化趋势严重,占领了主要图书市场,因此图书馆在采购时应注意筛选,适当减少购买比例。
1.3 近六年入藏(2009—2014年)各类别图书复本分布
合理的复本数量满足了同一时间内不同读者对同一文献的需求,其不仅是馆藏图书品种、质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图书馆支持学校学科发展的重要体现[2]。2009—2014年我馆馆藏图书的平均复本为2.9册,细分到各类别中,社科类别中仅A类平均复本低于该段时间复本水平,其10个类别的复本和整体水平大致相当;自科类别中除S类复本较高,达到了3.8册,其他复本在2.9册左右,与该段时间复本水平接近;综合类图书复本为2.5册,与A类图书持平。
2 馆藏图书学科结构
2.1 全部馆藏总体学科分布
东北林业大学是以林科为优势学科,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学科,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我馆应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学校重点学科提供文献保障。笔者依据学科门类分类将全部可借阅馆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工学门类品种占到了我馆全部馆藏的30%以上,文学门类品种占到16.81%,其他11个学科门类品种占比不到10%,理学、管理学、法学三个门类馆藏大致相当,品种占比均为9%。
2.2 近六年入藏(2009—2014年)重点学科图书品种变化
高校的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开发学科特色馆藏应当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首要内容[3]。了解重点学科文献的入藏趋势和品种变化,将有助于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从而为学校重点学科提供重要文献保障。因此,笔者针对学校六个重点学科涉及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农林经济管理2009—2012年的入藏品种呈逐年下降趋势,也是这六个学科中波动最大的,直到2013年品种才稍有上升;林学2010—2012年入藏品种是逐年上升的,2013年稍有下降,由2012年的741种降到2013年的713种,2014年上升到793种。风景园林、林业工程、生物学近五年入藏品种大致相当,均在300种左右波动;生态学近5年的入藏变化较为平稳,每年的入藏品种数在60种左右。
我馆重点学科文献比例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图书出版市场上相关学科国内出版量较少;其次,受发行渠道的限制,图书馆对相关书目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再次,由于采访人员欠缺学科专业知识,造成专业文献的漏采;最后,我馆对一些新兴专业不够重视,造成文献供给不足。总之,我馆应加强重点学科的投入力度,提高文献采访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2.3 近六年入藏(2009—2014年)圖书的院系保障
通识教育图书主要用于满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全校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基础、科学知识普及、生活服务、文学等读物,这部分图书占比最高。我馆馆藏保障中绝对数量较高的学院有机电学院、文法学院、信息学院、土木学院、经管院、工程技术学院、理学院、材料学院和林学院,绝对数量较低的学院有动资学院、交通学院、生命学院、外语学院和园林学院。由于各个学院拥有专业的数量不同,本科生数量相应地也有所差异,各学院的专业文献保障比例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由于计算机类图书购买数量大,信息学院的保障比例最高,其次是文法学院、土木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外语学院的中文图书保障率最低,这是因为某些语言教学研究类图书大多购买的是外文原版或影印版图书,这些图书需作为西文图书入藏,不在本次统计分析范围内,并不能表明这些学院的文献保障不足。某些专业图书价格偏高,如园林设计类,我馆受采购经费限制导致购买数量不足。因此,我馆应重点加强保障率较低学院的专业文献采集,面对专业类图书出版量少的现状,重点加强书目信息的搜集,有针对性地加强采购。
3 馆藏图书出版结构
3.1 全部馆藏的出版社分布
我馆馆藏的出版社分布中,入藏量排名前20的出版社合计册数占比为45%,其中从科学、机械工业、清华大学这三个出版社累计采购的册数均在6万册以上。
3.2 近六年(2009—2014年)入藏图书出版社分布
近六年入藏图书与整体馆藏图书出版社分布较为相似,仍然以科学、清华大学、机械工业等京版社为主,清华大学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采购的品种、册数较为接近,比例均在7%以上。唯一不同的是,我馆近六年在排名前20的出版社中对地方社有所侧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册数均在3000册以上,整体中前20出版社只有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一家,近六年出版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在第48名,册数占比为0.34%。
从馆藏图书出版社分布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馆一直把国家级权威出版社作为采购重点,但同时也忽略了一些专业性较强、出版质量较高的地方社文献的购买。由于近年来我馆与武汉三新书业合作,拓展了书目信息获取渠道,使一些地方出版社的采购比例增加,今后我馆应继续重视地方出版社文献的收集,这对馆藏专业性文献的补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 馆藏图书利用分析
4.1 不同版年图书借阅分析
图书流通率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指标,读者对文献的利用情况是检验馆藏文献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图书馆采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书流通率高说明读者到馆率和文献利用率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好,因此提高图书流通率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任务[4]。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通率(借阅率)=(读者借阅总册数÷可供借阅总册数)×100% (可借閱总册数指本馆中文图书流通区(即本馆可流通)的数据)
总绝对均册借次=总册借次/可供借阅总册数
总相对均册借次=总册借次/总借出册数
我馆于2013年7月更换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因此本次统计的流通数据时间段是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仅对这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馆中文图书流通区图书共计725,955册,其中有借阅记录的馆藏为151,686册,占20.89%,有借阅记录图书的总借阅次数为327,712次,总绝对均册借次为0.45次/册,总相对均册借次为2.16次/册。出版年在2007年至2014年之间的图书借阅率较高,均在30%以上,尤其是2011年和2012年版的图书,其借阅率均在70%以上,总相对均册借次为2.6次/册;紧随其后的2010年和2013年版图书借阅率均在55%左右,总相对均册借次为2.2次/册。关注不同版年图书流通率的区别和变化,对于分析馆藏的半衰期,并为图书剔旧、精炼馆藏提供了参考。
4.2 不同类别图书借阅分析
从各类别图书借阅情况看,工业技术类、文学类图书借阅量最高,二者的借阅册数达到该年总借阅册数的47%。
从利用率(某类图书的借阅册数/该类图书的可流通册数×100%)来看,文学类(I)、艺术类(J)、生物科学(Q)及数理科学和化学类(O)图书的利用率进入了前4名,均在30%以上。这四类图书中,只有艺术类图书的入藏册数比例较低,仅有3.7%;入藏册数比例最高的工业技术类(T)类的利用率为21.12%,在22大类图书中排名第7。我馆馆藏图书中,政治法律(D)、经济(F)、自然科学总论(N)、医药卫生(R)、航空航天类(V)及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X)的利用率均在10%以内。
I类无论是流通总册数还是利用率均远远高于其他各类,这说明文学类图书仍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T类虽然流通册数较高,但是入藏数量较大,相对于馆藏数量的流通率不高,但作为东北林业大学专业类图书较集中的大类,图书馆应加强对这类图书的筛选力度,选择购买权威性图书。J类图书流通率高但入藏数量不足,应加大购买力度。F类图书利用率不高,应缩减购买比例。
5 中文图书馆藏优化策略
5.1 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优化藏书体系
图书馆应密切关注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适时修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和采访细则;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建设发展规划,结合各学科专业设置、读者人数、文献利用情况,合理调整各学科图书的采购比例和复本数量。图书采访要在兼顾各学科文献资料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向重点学科倾斜,保障馆藏学科文献结构的合理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5.2 突出重点学科特色,形成特色馆藏
图书馆首先应保障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除了继续关注各专业相关的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还要扩大采购渠道,注重收集地方版文献以及作者包销的专业图书,以提高文献整体入藏比例,尽量保证收全率和系统性;其次应关注学校学科发展动态,对新增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积极补充馆藏;最后应借助学科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学科馆员和教师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文献信息发掘能力,跟踪重点学科的前沿热点和研究趋势,遴选推荐本学科所需书籍,提高图书采访质量,避免偏采、漏采、盲采。
5.3 定期分析馆藏结构和利用情况,调整采访重点
定期做各学科文献馆藏结构分析以及不同类别图书、不同读者群体的图书借阅情况分析,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此外,我馆实行了荐购图书绿色通道服务,读者常常通过荐购方式获取馆藏中缺藏的急需图书。采访人员应定期跟踪读者荐购信息进行分析,了解读者关注热点,指导采购方向,以满足学校各专业的读者的文献需求,从而提升馆藏利用率。
5.4 沉着应对同质化出版和重复出版现象,筛选图书择优入藏
对于图书市场中出现的同质化出版倾向,应重点加强筛选,挑选权威出版社和权威作者,对于重复出版的学科图书,应以借阅率为依据选择版本,补充购买借阅率高复本少的图书。对于选择鉴别有困难的专业图书,多鼓励读者参与荐购。
5.5 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科学指导图书剔旧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为了解决图书数量与有限馆舍之间的矛盾,将新颖的图书更好地呈现给读者,我馆急需进行图书剔旧工作。为使剔旧工作更为科学,要认真对我馆流通借阅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本馆各类图书的流通半衰期和图书老化规律,精准获取各类图书的剔旧书龄,指导图书剔旧工作,优化馆藏结构。
参考文献:
[1] 贠琳红,林强,黄小强,等.基于馆藏结构分析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策略优化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8):30-34.
[2] 曹臻.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复本的配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53-56.
[3] 何艳宁,谢金红,章奕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采访原则、流程与策略[J].图书馆建设,2011(10):52-54,57.
[4] 徐小丽,詹司佳.基于借阅数据分析的中文馆藏建设研究:以东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2):47-50.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