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
2018-02-13饶霖
饶霖
摘要:以实践工作经验为基础,对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及诊断要点进行简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预防措施,旨在提高猪腹泻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1-0017-01
猪流行性腹泻属于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对生猪健康有明显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生猪饲养效益,应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加以关注,掌握其诊断技术及预防策略。为此,只有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保证对病猪及时诊断及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死亡率,从而降低养猪户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发,属于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仔猪、育肥猪中比较常见。一般而言,病毒可由口、鼻感染,然后直接进入到猪小腸中,并不断扩散,对内皮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导致猪肠道发生明显萎缩性变化,致使其无法及时吸收营养物质[1]。观察发现,随着猪流行性腹泻病情及症状的不断加重,很多病猪会出现严重脱水症状,是引起大量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通过研究多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发病情况,认为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增加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几率,致使其抗病能力显著下降。
2 诊断要点
2.1 临床诊断要点
一般情况下,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病季节集中在春秋两季。观察病猪发现,一般会出现呕吐、脱水等症状,其粪便稀薄,充满恶臭,多发于幼龄生猪中。综合上述症状及表现,基本上可以断定为“流行性腹泻”[2]。临床诊断发现,流行性腹泻症状在母猪、肥育猪及断奶仔猪中表现不是很明显,成年猪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部分病猪会出现厌食,且通常3 d左右症状即可自行消退。
2.2 实验室诊断要点
收集病猪粪便,在显微镜下对粪便组织进行观察,基本上可以判断出病毒粒子属于冠状病毒科。在显微镜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粒子外有囊膜。类似圆形,呈多形性表现。与此同时,取病猪小肠组织,制作切片,风干处理后,采用丙酮进行固定,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方法,对病猪开展抗体检查,以明确病情。
3 预防措施
3.1 做好消毒管理
做好猪场消毒管理工作,对控制疾病发生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定时对猪舍进行清理,使污水、粪便能够及时清出场外。定期性消毒,将流行性腹泻预防作为核心,特别在疾病高发季节(夏季和秋季),要做好消毒管理。对于饲养工具,要保证每周至少消毒1~2次。转圈、出栏、引种,均要做好消毒管理。饲养时,做好全程跟踪,能够及时发现病猪,并对其采取一定隔离措施,切断传染途径,缩小感染范围,避免病情蔓延。
3.2 做好免疫管理
生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染扩散,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地区性疫病。因此,为减少疾病发生与传播,应对生猪饲养场的防疫条件进行不断改进,构建良好饲养环境。因此,结合实际状况,制定更加专业且更为规范的免疫程序,为生猪做好免疫管理,避免错过最佳免疫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生猪注射保护性抗体进行严格把关,做好流行性腹泻防控第一关。正确使用二联灭活疫苗,每年10~11月份注射,育成猪每次注射剂量控制在4 mL,分2次注射。
3.3 做好饲养管理
在饲养环节中,根据猪大小,对饲喂量进行科学控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重痢安,适当加入免疫多糖成分。保证生猪饮食、饮水充足,可在饮用水中适当添加0.9%氯化钠及葡萄糖溶液,避免出现脱水症状。注意通风,保证猪舍干燥性,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滋生及感染。只有做好消毒、免疫及饲养等多方面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效果,强化饲养效果。
4 小结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生猪常见传染性疾病,对其发病原因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病猪病情,从而及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诊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要将疾病预防作为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与蔓延的主要方法,做好多种预防措施,提高饲养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君恺,刘浩飞,杨 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1):1-5.
[2] 李 军,蔡良语,陈 兵,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A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9):8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