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箭双星!中国航天开启“超级2018”

2018-02-13范凌志马俊

环球时报 2018-02-13
关键词:指挥员高密度大屏幕

本报赴西昌特派记者 范凌志 本报记者 马俊

又一次“一箭双星!”2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轰鸣着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如图),成功将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送入轨道。长征三号不但在一个月内两次以“一箭双星”模式将四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2018年以来“长征”系列火箭以平均不到一周实施一次发射的频率,更让人惊叹。

卫星发射指挥中枢什么样?

对于普通人而言,航天发射只是“火光一闪,火箭上天”,但在其背后,隐藏着众多技术人员的辛劳。常在电视中看到的卫星发射的指挥中枢到底什么样?《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显示分系统工程师胡杰介绍说,这个大厅是发射场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和通信交换中心,同时也是专家们的指挥决策中心。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大厅面积约等同于一座影院,总共分为投影显示区、试验工作区和贵宾区三部分,各功能区被分割得一目了然。最前方是最为外界所熟悉的投影显示区,相当于“影院”的大屏幕,不同的是这里由两块屏幕构成,分别是上方的时间条屏和下方的大屏幕。胡杰介绍说:“时间条屏主要作用是显示任务的进程、时间和火箭的关键飞行时序以及发射场区的气象信息。大屏幕则用来显示火箭飞行的状态、速度、高度等信息,以及三维仿真的场景,以供指挥员和现场专家提供现场决策。”

从位置上看,正对着大屏幕的四排座位原本应当是“影院”的观众区,其实不然,这里是试验工作区,是各系统指挥员指挥工作的地方,胡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第一二排是我们工作人员就位的工作区和五大系统的专业化指挥区,第三四排是专家决策区,在火箭出现异常需要重大决策的时候,在这两排进行决策。”

最为外界熟悉的还有西昌发测站任务“01”号指挥员,即在电视直播中经常听到的喊出倒计时“10、9、8、7……点火”的人。本次发射的“01”号指挥员是鄢利清。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自己参与的第100次发射任务。鄢利清说,在火箭发射时,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要以“01”指挥员口令为准,如果前一个时段出现问题,就要随时终止或调整发射,以确保每个测试项目覆盖全面以及系统之间的匹配协调。

中国火箭迎来高密度发射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是2018年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发射。在短短43天内完成7次发射,平均不到一周实施一次发射的频率让人惊叹,而这只是今年“长征”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一个缩影。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透露,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说,在这35次火箭发射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约占全年发射次数的60%。岑拯说,从全年的发射计划来看,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平均26天就要进行一次发射。他还透露,对于该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在后续几年里将成为常态。从2018年到2020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任务可以说“非常饱满”。此外,备受瞩目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也将在2018年迎来“复出”。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金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高密度任务和高密集发射确实对我们航天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以往,每年生产几枚火箭就能满足我国卫星发射的需求,但现在要求每年生产几十枚,还不能完全满足卫星发射的需求,这就对火箭的生产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同在,高密度发射是航天强国的表现,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航天对国防建设、国民经济、民生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密度”越高越好。

美国“猎鹰重型”火箭最近的发射成功引燃全球对航天的热情。在谈及这个话题时,张金容表示,“猎鹰重型”火箭的一个重大技术意义是为采用“多台小推力发动机并联”实现大吨位运载能力提供了技术途径。相对而言,在重型火箭研制时更常用的“大推力、少台数”方案,比较适合于单台发动机推力大、固有可靠性高的情况。但后者的实施前提是要研制出重型发动机,这项研制工作难度大,必须要经过充分的技术攻关,在原材料、工艺、试验等方面均突破关键技术后方可能研制成功。所以这两种方案都有其固有的技术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道路。

北斗加速全球建设

随着这次北斗三号工程的第五六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密集发射阶段。这会对地面的定位精度带来什么变化呢?据介绍,要提升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需要地面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天上的北斗卫星密切配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组建的千寻位置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超过2000个地基增强站。2018年,千寻位置公司将实现实时厘米级服务在中国大陆的全境覆盖。

此外北斗系统也在加速海外布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官方微信9日透露,随着阿尔及利亚北斗基站网络建设项目成功签约,北斗成体系“走出去”迈出第一步。该项目在当地新建和改建地基增强站223个,并新建两个控制中心。据介绍,这是中国在海外构建的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全国地基增强网,标志着北斗产品首次成体系地走向海外。▲

猜你喜欢

指挥员高密度大屏幕
森林火灾灭火指挥员研判火场制定决策的思考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秘密
宁夏
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
浅谈LED大屏幕在县级春晚中的应用
贵州: 干好“指挥员” 做优“作战员”
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