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禽疫病的防控

2018-02-13张学兵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禽病原体病原

张学兵

(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畜牧兽医站 226622)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家禽蛋与肉的消费量巨大,同时家禽的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然而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不断发展,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家禽常出现多种疫病,如新城疫、流感等,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不仅危及家禽健康,导致家禽死亡,加大了家禽的淘汰比例,给家禽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可能波及人类的健康,导致人类患病。基于以上所述,提高家禽疫病的防控意识并不断完善疫病防控技术对减少或者避免家禽疫病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1,2]。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现阶段家禽疫病的主要发生原因、疫病防控困难点以及主要防控的技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广大家禽养殖户或企业、疫病防控工作人员在家禽的疫病控制与预防上提供交流依据,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1 家禽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生物进化中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疫病的发生需要相应的病原体,而且病原体也是传染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病原体的致病与否是其在历史时期发展与外界环境作用下共同产生的,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尽管在人类与一些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中,人类发明了抗菌药,这也促使致病菌加快变异,产生耐药菌株,也在不断的产生新的致病株。这些都是病原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展方向。

1.2 饲养管理的不当

除了上述的病原体,导致疫病的发生还需要其他两种要素,即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家禽养殖饲养密度越来越大,家禽的运动空间小,且一般养殖场的饲养条件较差,对易感动物的体质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使得家禽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了疫病发生的几率。另外,建场的设计布局以及环境卫生控制方面不合理为家禽疫病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传播途径,如在处于开放式的饲养场地,飞鸟、老鼠等病原携带者会将病原体扩散至家禽饲养场去;在全封闭式的饲养空间,一旦有个别家禽出现传染病,可能会通过空气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家禽,特别是烈性传染病,会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大肆扩散,导致大量家禽患病或死亡。还存在一些问题会增加家禽患上疫病风险,例如一些家禽养殖企业为了推出绿色养殖鸡,出现认识上的误区,不给家禽饲喂合适剂量的钙、铁等化学性微量元素,最终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鸡群整体的免疫力下降,鸡群极易患上某些传染病。

2 家禽疫病防控的困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的颁布,取得了不少的重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断进步。尽管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但是目前在家禽养殖生产中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疫病发生的情况。根据笔者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防控困境:

2.1 养殖管理工作不到位

养殖管理工作涵盖场地建设与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养殖管理工作不到位均会不同程度地增加疫病防控的难度。对于集中场内饲养的家禽而言,可能会因为温度或噪音等因素使家禽产生应激,诱发体内的条件致病菌产生强致病性,而由于场内的空气流通不畅,粪便清理不及时,进一步促使场内空气恶化,产生难闻的气味,其他健康家禽也会受到影响,如损伤呼吸道或者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2.2 饲养水平存在问题

在饲养过程中,家禽虽然摄取了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是对有些小型规模散养场的养殖人员认识有所欠缺,在营养物质的平衡上没有充足的考量,以至于不同日龄段的家禽营养物质不足,进而降低家禽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除此之外,大剂量或长时间小剂量地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因为包括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以及镰刀菌素等真菌毒素都会对家禽产生免疫抑制,同时损伤其他器官,甚至会降低一些疫苗的免疫效果。

2.3 疫苗使用不当

疫苗接种是疫病预防的一种公认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如何选用疫苗、何时使用疫苗、选用那种途径接种以及疫苗保存是否不当等问题对许多基层养殖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疫苗存在活疫苗与死疫苗之分,而且有些疫苗参与免疫功能主要是体液免疫,而有些为细胞免疫,还有为两种免疫作用均存在。当在免疫接种时没有充分解决上述问题的情形下接种疫苗,对家禽疫病的防控产生风险较大。

2.4 生物安全控制不严

就目前而言每一个家禽养殖场都制定了消毒的制度,但是不同的消毒剂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而且有些偏开放式且规模不成体系的养殖场在消毒计划执行上不到位。其次,养殖人员的隔离观念不够,进出家禽养殖场较为随意。还有在剖检死禽时,没有选择专门的区域,有些时候会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剖检。出现死禽时清理尸体不及时,无害化处理不当,例如没有焚烧,掩埋深度不够。

3 家禽疫病的主要防控技术

3.1 疫苗合理使用

在使用疫苗时,疫苗使用量与总的疫苗种类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家禽养殖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重要的是还要根据养殖环境的不同适当作出调整,需要充分认识自家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因为每种疫苗仅对某一种病毒或细菌起到免疫作用,多种疫病以及新型疫病在注射疫苗情况下很难起到预防作用[3]。当然,国家需要强制免疫的疫苗需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接种,并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疫苗的成分主要是一些蛋白质或者核酸分子,所以在运输或保存中温度过高会降低疫苗的效果,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使疫苗完全失效,可见疫苗保存不当对家禽疫病的防控影响甚大。

3.2 保健品合理使用

除了提供常见的营养物质,还需要考虑不同生长期的家禽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合理调整营养配方。与此同时,在往饲料中补充适量的保健品,如抗菌肽、中药方剂(荆防败毒散)、中草药提取物(黄芪多糖)或者益生菌等,但不可过量。其中,黄芪多糖是很好的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水平,还有抗病毒、抗氧化损伤、抗炎性反应的作用;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使有益菌成为优势菌,提高肠道免疫功能。

3.3 加强常规疫病监控

落实好常规的家禽检疫工作,定期采集血样委托兽医部门或者科研院所进行病原检测或者抗体检测,便于合理的评估家禽整体潜在的病原感染风险,有利于后续的免疫接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4 加强常规消毒工作

加强消毒工作,按照计划逐一落实,建立消毒负责人制度,同时对于进出养殖场做出规定,需要穿戴工作服与口罩,防止外带的病原进入场区。

3.5 加强家禽疾病预防知识学习

加强禽病知识学习,参加组织的专题会议学习,还可以征订有关家禽行业的杂志,既了解当前养禽业的发展现状,也可以掌握理论知识与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的技术。

猜你喜欢

家禽病原体病原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称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