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诊治奶牛乳房炎
2018-02-13南加
南 加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 河南 811599)
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可导致产奶量急剧下降,奶质降低,严重时会使奶牛丧失产奶机能。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经验,采用患部封闭疗法+外敷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并且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1 病因分析
通常,临床引发奶牛乳房炎有诸多因素,而细菌感染可谓直接原因,饲养管理不善亦会发生奶牛乳房炎。
1.1 自身因素 主要包括奶牛泌乳的时间、生产牛犊的胎次及其年龄因素等。
1.2 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奶牛对外界是否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圈舍卫生是否干净以及季节因素等。
1.3 营养因素 对高产奶牛来讲,高蛋白质和高能量的日粮虽然有助于提高产奶量,但也会加大奶牛乳房负担,降低其机体抵抗力。
1.4 管理因素 主要涉及到牛群的饲管、产犊期的管护、挤奶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受到其他疾病影响等。
2 临床症状
依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划分为临床型乳房炎(30%)和隐性乳房炎(70%)。临床型乳房炎导致产奶量急剧下降,重症奶牛患区萎缩、脓废,造成泌乳能力丧失;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不显著,病理变化轻微,但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成临床型乳房炎,对牛群的危害更为严重。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汁异常,严重者出现染血,乳房质地、大小和温度异常,伴有肿胀、发热等症状。隐性乳房炎在奶质方面会有潜在的变化,例如牛乳中白细胞数量增多,乳汁由弱酸性转化为弱碱性,产奶量下降。
3 病例介绍
2017年8月,某养殖户饲养的一头奶牛发病,主诉:该病牛食欲不振,产奶量显著下降,乳汁不正常,乳房肿胀,在挤奶过程中,该病牛疼痛反应明显。遂来我处就诊,经现场对病牛观察,可见乳房肿胀严重,覆有一层沙洋物质,触其乳房,患处皮温热烫,病牛有显著的疼痛反应,乳汁色泽异常,伴有絮片、凝块,病牛精神颓废、可视黏膜潮红,体温升高,达40℃,听诊肠音正常。通过诊断,判定为急性乳房炎。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1 静脉注射
青霉素800万IU+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旨在抗菌消炎;同时辅助用药100mL 10%氯化钙注射液+5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此外,采用10%鱼石脂软膏外敷于患部。用药2d后,病牛症状有所缓减,虽体温下降(39℃),乳房周边沙洋物质显著减少,但触诊患区,仍有硬感,且伴有疼痛反应。遂按照病牛病情,在第3天在施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再静脉注射氨苄青霉素10g+500mL 1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实施封闭疗法,封闭该病牛乳房底部,分四点进针8cm左右,针对患区采用40IU青霉素+200mL 0.25%~5%普鲁卡因进行治疗。
4.2 中药方剂
川芎 15g,通草、防风、荆芥、连翘、没药、甘草各 20g,路通25g,蒲公英、穿山甲各30g,郁金50g,研为细末,水煎取汁,候温灌服于病牛,1剂/d,连用3剂。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药方剂具有清热消肿、排脓和血之功效;西药具有抗菌消炎的功用;治疗期间,畜主能够按摩病牛患区,10min/次;或对患部进行热敷,约30min/次,有助于使患部血液流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周后,病牛痊愈,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5 预防措施
通常情况下,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主要成因在于饲养管理不当,以致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日常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极为重要。
5.1 乳头药浴 采用0.1%高锰酸钾或3#次氯酸钠等消毒药浸泡奶牛乳头约30s,擦干后方可挤奶;针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可通过益母草、蒲公英、当归和黄芩等中草药进行预防。同时,还要规范挤奶程序,确保环境干净、卫生;不管采用机器挤乳亦或是手工挤奶,均应拭净奶牛乳房后方可挤奶,按照擦乳头、擦乳区、擦洗乳镜的顺序进行。采用机器挤乳前需要清洗并消毒挤乳设备。
5.2 配置日粮 要做到科学、合理,确保日粮营养均衡,日粮中维生素的供给需要依据饲养标准,特别是维生素A、D、E的提供,同时也要注意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供给。此外,加强对围产期奶牛的护理,防止机械损伤。
5.3 接种乳房炎疫苗 于奶牛肩部皮下注射3次,5mL/次,干奶期第一次注射,30d后第2次注射,产后75h后第3次注射,能够有效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