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8-02-13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0 引言
2016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全面提升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水平,并制定了到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 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冰雪运动产业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1]。如何抓住机遇谋划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提供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然而,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供给结构扭曲导致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以滑雪运动产业为例,体验型滑雪场所占比超过79%,一次性体验消费者人群占比超过75%[2]。总体判断,我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冰雪初学者市场,且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市场存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3]。而要想破解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瓶颈,就必须系统研究与优化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路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市场存量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因此,系统研究与优化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路径对完善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以及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对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一直是冰雪运动产业领域所关注的重点。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学者多将冬季运动、冬季运动的安全以及冰雪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分析的重点[4]。而国内学者多将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政策、模式、产业链结构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作为分析的重点。现有围绕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路径所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均未从冰雪体育产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角度来深入研究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路径,这势必会造成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因此,本文借助自组织理论,结合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复杂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试图探析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自组织发展路径,藉由为优化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
自组织理论是以复杂性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科学群,该理论体系主要是由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分形学以及混沌研究6个基础理论组成[5]。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在我国体育科研中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到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以及体育人体科学中的各子学科[6]。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1969年提出的,该理论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系统如何才能形成自组织[7]。基于此点,本文以耗散结构为理论基础,试图借助此理论发现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形成自组织的发展路径。
普利高津将耗散结构定义为: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自发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5]。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复杂系统能否形成自组织,关键就在于其能否形成耗散结构[8]。而一个复杂系统要想形成耗散结构则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即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系统内必须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存在涨落机制。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是指一个系统必须保持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内部本身所产生的正熵不断扩散到环境之中,进而将外界足够的负熵流引入到系统中,从而使系统的总熵降低,即系统混乱程度较低,才能使系统自发组织起来,不断形成新的有序结构[5];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只有处于远离平衡态的位置,才能对涨落保持敏感性,才能在引入足够负熵流的作用下产生突变,形成新的有序结构[5];系统内必须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产生协调和相干作用,推动着系统从混乱状态向有序状态演进[5];而涨落机制的存在是因为自组织系统必须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而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维持,则需要涨落来得以实现,因此涨落是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发展诱因[5]。
2 冰雪运动产业耗散结构分析
2.1 保持开放性是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条件
冰雪运动产业体系作为一个与社会环境高度融合的复杂系统,不断地与所处外界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以北大壶滑雪度假区为例,作为我国集滑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竞赛训练、会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滑雪度假区,它作为业主委托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对度假区内的冰雪运动产业相关业务进行经营管理[9]。除此之外,在雪道设置方面,北大壶滑雪场为满足滑雪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在结合自身区域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雪道设计理念,打造出多条适合各类客户群体的专业雪道[9];在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北大壶滑雪场特意从意大利引进Prinoth(普瑞诺特)压雪车,从奥地利引进Doppelmayr(多贝玛亚)六人高速吊厢,提高了客户的体验程度[9]。北大壶滑雪度假区通过与国外诸多知名企业合作,借鉴他们对度假区内冰雪场地设施、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冰雪体育旅游以及星级酒店等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经验,成功让北大壶滑雪度假区的营业额和客户体验度达到了顶峰。这说明北大壶滑雪度假区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是一个孤立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
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然而就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开放性而言,无论是其开放的程度还是方向性均有待完善。从开放程度上看,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体的参与力度仍旧不足,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体参与冰雪运动产业市场治理、社会主体参与冰雪产品开发、社会主体参与冰雪设施建设等方面。究其原因,则是由社会主体发展滞后、缺乏法律法规保障、缺乏评估监督类型的体育中介机构等多个问题造成的。从开放的方向性看,由于受到举国体制“惯性”的影响,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依旧将竞技体育产业项目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与群众体育产业项目相比,竞技体育产业项目不论是在政府资金投入还是物力投入上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为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以及吸引多种性质的社会资金支持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专门成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即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然而,政府形成的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在扶持各体育产业项目时,群众体育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所占比例较少[10]。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在推动着基础薄弱的群众体育产业变得更加无序。
2.2 远离平衡态是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
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处于远离平衡态的位置,正是基于冰雪运动产业非平衡特征,《规划》中才明确提出我国冰雪运动要形成引领带动、三区协同、多点扩充的发展格局[1]。利用冰雪运动产业非平衡特征,合理规划发展布局,从而推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朝着有序结构方向演进[1]。我国冰雪运动产业非平衡特征还体现在各区域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战略的非平衡。张高华[11]基于我国冰雪运动产业非平衡特征,提出应向冰雪运动产业输入正确的外部引导力,即非均衡发展区域战略、非均衡发展产业链战略以及协同创新、平衡渐进的协调发展战略。
冰雪运动产业市场远离平衡态主要有两种情况,即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就我国整个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供给小于需求才是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然而,冰雪运动产业市场供给小于需求的发展局面也给其自身发展造成了瓶颈,主要表现为物质基础薄弱和服务水平不高[12]。物质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冰雪场地和冰雪装备业的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则主要体现在冰雪运动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冰雪运动产业专业人才匮乏。如2017年我国滑雪场数量为703家(不含旱雪、模拟滑雪器等),新增57家,增长率为8.82%。但是2017年我国滑雪总人次为1 750万,滑雪者人数约为1 210万[2]。显然现有滑雪场数量已不能满足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市场的消费需求;在冰雪装备制造方面,由于国外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国内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理念滞后以及缺乏技术竞争力等原因,导致我国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多以外商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经营,未能形成影响力较高的冰雪装备品牌,导致国内冰雪装备市场份额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国外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手中;在保障冰雪运动产业健康发展方面,由于缺乏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以及缺少专业的体育保险中介和人才,造成了市场中存在的体育保险产品保障范围狭窄、条款设置雷同以及理赔率和赔偿金额较低的现象。
2.3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内在基础
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内部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如冰雪运动健身业和冰雪体育旅游业可以带动冰雪场馆服务业、冰雪培训教育业、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或出租等业态的发展、冰雪场馆服务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冰雪场地设施建筑业的发展;冰雪竞赛表演业可以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又会促进冰雪运动健身业的发展。正是由于冰雪运动产业各业态之间存在着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非线性”关系,才能使冰雪运动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产生扩大效应,引起系统内部结构发生巨变,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冰雪运动产业中存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预示着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要走集聚化发展道路,集聚化发展是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从集聚生成到集群演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集聚不平衡和集聚程度不高[13]。冰雪运动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冰雪运动产业内部未能合理分工,从而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集群竞争力的形成[14]。如东北区域的冰雪运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不以自身区域资源禀赋和所处外界环境为基础,一味地盲目模仿导致该区域内的冰雪运动产业同质化程度日益严重[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均将追逐利益最大化作为第一要务,使其在开发冰雪运动产业过程中,盲目扩张且缺乏科学性规划,不仅造成了优质自然资源的破坏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同样以东北地区为例,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该区域开发的许多私人冰雪场地不管是在建筑规模还是安全保障层面均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企业忽视冰雪运动风险和客户体验度,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区域冰雪旅游产品的厌恶度,而且不利于东北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2.4 涨落机制是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形成耗散结构的发展基础
涨落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触发器[5]。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涨落时刻存在,但是涨落也是有区别的。“正向涨落”能够促进冰雪运动产业朝着有序的方向演化,而“负向涨落”则会增加冰雪运动产业的混乱程度。如近年来多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社会资本的进入以及参加冰雪运动热情的提高等均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但是,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社会资本盲目投资,这些原本可以促进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正向涨落”就会转变为阻碍冰雪运动产业形成有序结构的“负向涨落”。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性质的涨落其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究其原因,邵桂华[8]认为只有在系统发展的临界点,“正向涨落”才是复杂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触发机制,才会推动系统由量变完成向质变的飞跃。
政策、市场环境、创新以及国民冰雪运动参与意识等均可以成为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涨落。从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所处的发展环境来看,创新无疑是对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影响最大也是最深远的一种涨落。由于缺乏创新,导致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多以外商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经营,未能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实力的自主品牌,导致国内高端冰雪装备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冰雪运动产业中,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我国将冰雪资源优势转换为冰雪运动产业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中存在的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机制不完善、创新意识薄弱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15]。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多数政府部门或企业思想保守、不敢打破常规,从而造成了冰雪运动产业中创新意识薄弱;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以及缺乏实质性扶持政策等原因造成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体系中创新机制不完善;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型人才以及自主创新研发资金投入大、效益周期长等原因造成我国冰雪相关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
3 冰雪运动产业自组织发展路径探析
本研究根据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所具有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涨落机制特征,结合目前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自组织发展路径。
3.1 提高社会主体的参与力度,合理配置资源
冰雪运动产业要想由被组织系统转换为自组织系统,其自身必须保持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为此,冰雪运动产业在保持与其他行业交叉合作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开放程度并引导其开放的方向。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以及增强社会主体参与意识等措施提高冰雪运动产业中社会主体的参与深度;其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政府与社会主体合作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以及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等措施提高冰雪运动产业中社会主体的参与广度。在引导冰雪运动产业开放方向方面,必须注重竞技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产业以及学校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借助第三方机构等措施实现冰雪运动产业中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完善冰雪运动产业评估监督机制,提高相关资源在各产业主体中的合理分配水平,从而促进各产业主体协调发展。
3.2 夯实物质基础,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供给结构扭曲,导致了冰雪运动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形成了供给小于需求的发展局面。针对这种发展局面,首先是要夯实物质基础,其次则是提高服务水平。冰雪运动产业的物质基础由冰雪场地和冰雪装备业组成。其中,在冰雪场地方面,不仅要注重提高其数量,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其质量。采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策略,并注重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可以通过创造相关盈利条件、合理选择区域冰雪运动产业商务发展模式以及引导企业进行合理开发等措施,杜绝因短期效益而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的出现;在冰雪装备业方面,应注重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在政府层面,应为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采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逐步放权以及鼓励科研院所为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等措施。在企业层面,应为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保障冰雪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夯实冰雪运动产业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冰雪运动产业的服务水平。在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方案等途径,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3.3 坚持冰雪运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冰雪运动产业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就必须走集聚化发展道路。因此,首先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管理体制以及加强文化建设等措施来推动冰雪运动产业朝着集聚化方向发展。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要注重群众基础的培育,在引进国外精品赛事以及打造国内知名赛事品牌的同时,充分利用媒体中介的力量,提高赛事知名度以及创新营销模式,营造适合冰雪运动产业集聚化发展的人文环境[14]。其次,可以通过完善产业联动机制、整合冰雪运动产业链以及打造本土化冰雪运动产业品牌等措施来推动冰雪运动产业朝着集聚化方向发展。在整合冰雪运动产业链方面,要注重冰雪运动产业的合理布局与规划,对冰雪运动资源进行科学开发,避免因注重经济利益而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与浪费,为冰雪运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创造条件。最后,也可以通过改善冰雪运动产业体系、培育专业的冰雪人才以及优化技术条件等措施来推动冰雪运动产业朝着集聚化方向发展。在培育专业冰雪人才方面,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培养体系的建立,加强与其他行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拓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渠道,为冰雪运动产业集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3.4 加强产业监控力度,完善创新体制
在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把握冰雪运动产业的“临界点”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开发冰雪运动资源或产品时,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严谨的数据分析,不能盲目地将政策或资金作用于冰雪运动产业中。为此,可以通过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冰雪运动产业业态进行追踪评估;也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对冰雪运动产业的引导作用,避免个别企业对冰雪运动产业进行乱开发、乱投资。合理把握冰雪运动产业的“临界点”的同时,还应提高涨落的数量、控制涨落的性质,避免负向涨落的出现。冰雪运动产业在渡过“井喷式”发展之后,政府或企业的开发或投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化,同时又借助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到了发展的临界点。为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转变职能、加快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创新体制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措施提高来冰雪运动产业中的涨落数量和质量。而相关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快技术融合、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及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来提高冰雪运动产业中的涨落数量和“质量”。
4 结语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耗散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探析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自组织发展路径,为不断从“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向演进的冰雪运动产业提供理论支持。笔者认为,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要想走自组织发展道路,必须不断使冰雪运动产业中的各种业态在不同层次上形成耗散结构。同时,自组织理论体系是由6个理论组成,说明我国冰雪运动产业中的各种业态在不同层次上并非都要形成耗散结构,也可以利用其他理论指导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进行自组织发展。所以,后续研究中可结合其他自组织理论对我国冰雪运动产业自组织发展路径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