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2-13赵彦婷
赵彦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畜牧兽医站,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300)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是多头绦虫,其蚴虫为囊泡,大小接近豌豆,在泡内会有透明的液体,而在液体中则会有非常多的原头蚴。当羊采食到多头带绦虫的虫卵时,就会发生感染。虫卵会在羊体内随着血液流动,逐渐到达脑和脊髓。
1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患羊会离开羊群,其采食量会明显下降,行动比平时更加缓慢,会在一旁垂头呆立。病羊会间歇性地在原地转圈,有时候会突然向前冲或者向后退,很容易跌倒。病羊的视力下降,病情严重时,病羊会双目失明。遇到障碍物时,羊会将头抵在物体上一动不动。虽然病羊的体温比较正常,但精神状态很差,会很快消瘦,乃至死亡。(1)急性型病羊在其染病后1个月左右,脑内幼虫数量多达7~25个,在幼虫移动时严重损伤羊的脑部,从而引发脑脊髓膜炎,病羊在死亡前,表现的十分狂躁,会出现痉挛、惊叫等情况,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2)亚急性型 一般出现在感染后2个月,脑内包虫数量在2~7个,病羊表现出间歇性的癫痫,每次发作时间为5~10min。与急性型相比,亚急性型的羊会经过更长的时间才会死亡。(3)慢性型 在感染后2~3个月,脑内只有1个包虫,每天或者隔一天会发作一次癫痫。同时,病羊会随着寄生的一侧不停地转圈。
1.2 诊断方法
对羊脑包虫病确诊,可综合分析羊的病史和剖检变化,再结合病羊表现出的特异性症状,以及对病羊脑脊液和眼底的检查结果。也可对病羊进行脑CT检测,结合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或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此病确诊。根据变态反应试验也可以对羊脑包虫病作出诊断,即将多头蚴的囊壁,以及原头蚴制作成乳剂变应原,在被检羊的眼睑中注入此乳剂变应原。在注射1h后,如果被检羊的皮肤出现肥厚肿大现象,且直径达到1.75~4.2cm,肥厚肿大现象在6h内没有减轻或者消失,可以判定为阳性,即羊患有羊脑包虫病。另外,斑点免疫吸附试验的操作十分简单,结果容易判定,也可以利用此方法确诊羊脑包虫病,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达到95.43%,敏感性也很高,可达93.02%。
2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2.1 治疗方法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可采用手术方式,先将手术部位的毛剪掉,用2%的碘酒消毒后,再用75%的酒精消毒。在骨质已经变软的部位,做长度和宽度都为2cm的U字形切口。切口时应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透,使皮瓣分离。将皮瓣翻过来,用线将其固定好。需要注意的是,切口时不能将骨膜切破。在骨质上利用圆锯开一个小孔,使脑膜暴露。确定包囊位置,再用注射针头刺入脑膜中,刺入过程要避开血管。当有液体流出时,用注射器将囊泡洗干净。如果囊泡抽不出液体,可将7~8mL浓度为95%的酒精注入囊泡,这样也可杀死虫体。除手术治疗外,还可用药物治疗,让病羊连续口服5d吡唑酮,剂量为50mL/kg.bw。或按30mL/kg.bw灌服丙硫甲咪唑,1次/d,连用3d,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2 预防措施 为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1)已经患羊脑蛲虫病的羊,应将其脑、脊髓烧毁,或者采用深埋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2)定期对护羊犬、家犬等驱虫,驱虫时可采用吡唑酮,按照5~10mg/kg.bw灌服。或按1.5~2mg/kg.bw灌服氢溴酸槟榔碱。(3)对野犬、猪等终末宿主进行捕杀。(4)做好羊场的管理工作,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羊场内不能多种畜禽混养,否则很容易出现交叉感染。平时还应做好饲料和饮水的管理工作,为羊提供优质的饲料,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性。保持羊场良好的通风、光照、温度等条件,为羊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5)应定期对羊场进行全面消毒,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以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概率。
3 结束语
治疗羊脑包虫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对此病确诊后,可采用手术治疗,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为羊提供健康的饲料和饮水,使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增强羊的抗病能力,降低其患羊脑包虫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