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综合防治
2018-12-12李士强
李士强
(山东省昌乐县高崖库区畜牧兽医站,山东 昌乐 26242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主要在雏鸡群中暴发,是危害鸡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该病是免疫抑制性强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后死亡率较高,会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1 发病原因及症状
鸡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具有较强的毒性。病毒主要分布于鸡的肠道并增殖和附植。养殖场的环境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例如被病原污染的水源、饲料和饲养用具等都可能成为感染源,新引进的雏鸡也可能是发病的来源之一。感染法氏囊炎病毒之后,鸡主要表现为没有食欲,日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较差,饮水增多,有些鸡只出现啄肛现象,腹泻,最后死亡。未死亡的鸡只因脱水虚弱无力,生长缓慢。法氏囊炎的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发病,在短时间内遍及到整个鸡群。临床剖检发现,染病鸡严重脱水,肌肉出血,内脏器官肿大,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的侵害。
2 综合防控技术
2.1 严格的消毒措施
消毒要贯彻养殖的各个阶段。首先从源头开始,孵化场的消毒很重要,种蛋需要经过严格的质检,彻底消毒,孵化场也需要严格消毒,最好采用喷淋的消毒方式。在发生病情后,及时喷洒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每周更换。做到科学化的管理,尽量控制人员车辆的进出,防止传播。鸡法氏囊炎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存留能力,一般的消毒很难杀死,一旦造成污染,会在鸡舍中长期存在,健康鸡群可能由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感染发病。发病鸡群出舍后,对舍内环境彻底清扫,对设备工具等喷洒有效的消毒药物。多采用甲醛熏蒸消毒,在消毒有病鸡舍的同时,还需对鸡场环境进行消毒。此外,平时需要重视禽舍、生产用具以及人员进场通道等的消毒工作,做到定期消毒,防止流感的传播。
2.2 极强免疫接种
雏鸡是法氏囊炎病毒的易感群体,雏鸡孵化后,需要进行法氏囊炎的免疫接种,一般在8~12日龄,采用点眼,滴鼻和饮水的办法进行免疫,保证雏鸡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种鸡的免疫接种产生免疫能力能够传递给子代,所以种鸡接种灭活疫苗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在18~20周龄和40周龄左右接种2次,这样保证雏鸡能够获得较高的母源性免疫,防止雏鸡早期感染。
3 治疗
鸡群发生法氏囊炎感染后,对病鸡需要及时隔离,对发病鸡舍进行封锁消毒。育雏阶段出现发病,需要注意培育的条件,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雏鸡死亡率,与此同时,注意饲料的喂养,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添加维生素。发病鸡需要注射有效的疫苗,可减少死亡,可以注射高免蛋黄,可发病鸡群需要注重饮水,避免鸡只脱水,保证日常的饮水供应,并添加5%葡萄糖制剂或板蓝根。如果养殖条件允许,在一周之后,可以选择再次接种低毒法氏囊炎疫苗,能够大大降低死亡。
总之,对疫病我们需要树立防大于治观念,需要注重日常的养殖工作,做好细节,才能有效防止发病,注重鸡群的日常保健对防止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平时的饲料饮水中添加中草药,关注厂内卫生环境,能够有效防控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