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家校双向合作的问题探讨及策略研究
2018-02-13张璇
■张璇
庐州卫生科技学校
引言
2018年6月4日中国政协网刊登了一篇名为《一封教师辞职信引发的忧思》的文章。这是来自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小学四年级老师的一封辞职信,该老师因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要求老师“登门道歉”,并表示把情况反映到教育局。后续情况笔者此处不再赘述。此事件反映出中国目前家校双向合作中的问题。
1 家校合作的核心概念
教育学博士马忠虎在《家校合作》中提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结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美国爱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中,将家校合作的含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并强调这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都负有共同的责任; 综合而言,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双向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互动活动。
2 家校双向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主体缺乏合作意识,忽略合作权益
大部分教师只在“学生学习或者生活出现问题时”主动联系家长,而一些家长认为“送到学校就应该老师由管着”。说明调查对象对家校合作的理解不透彻,再加上一些家长拒绝配合,更是增加了家校合作的难度。
2.2 家校合作采用方式单一,实际问题复杂
在合作方式上,家长与教师大部分采取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沟通。真正关心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行为举止、心理状况的家长屈指可数,单一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必然会使学生出现综合性问题。
2.3 缺少管理评价机制,后期完善无保障
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来自多个地域,距离学校较远,尚未设立家长学校、家长联合会,同时多未设立家长开放日。没有多渠道的交流,自然很难收集来自家长们的反馈和评价。缺乏反馈与评价的家校合作,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3 对家校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3.1 家庭家长因素
近些年农村离婚率直线上升,破裂或重组家庭较多,满腹怨恨的家长或者隔辈抚养人往往对于家校合作置之不理,给家校合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制约着着家校合作的质量与效果。一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家校合作的含义,二是无法对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2 教师因素
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实则是对学校教育认识不到位。另外,一些教师单方面灌输,忽略了家长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其参与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权利。
3.3 学生因素
家校合作的质量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但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行为上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感上也容易“阴晴不定”。在对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尤其是家长与教师)常易产生激烈的对抗。
3.4 管理体制机制因素
专门的管理体制机制、系统的管理方法、良好的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组织、协调、指导家校合作顺利进行,解决家校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日本PTA,最初名为“日本父母和老师联合会”。
4 重建新型家校合作
笔者为中职类(封闭式)学校提出的几点家校合作模式策略。
4.1 增强家校双向合作意识,建立校级管理组织机构
家校合作还包括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本校的家校合作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在全程起到组织、指导、监督、促进和保障的作用,确保合作内容的多样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4.2 开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素质及参与意识
开设家长学校,可以加强家长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理解,使其积极参与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提高家校合作的层次。
4.3 集中培训教师家校合作,避免单向灌输和施压合作
集中时间或是利用教师业余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家校合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家校合作的频率、与家长沟通时的语气态度等。应让家长与教师进行平等的、自然的交流。还可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4.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疏导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同时关注特殊家庭少年和留守少年心理问题,使孩子以良好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接受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变化和一些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
4.5 增加沟通交流渠道,丰富家校合作活动
4.5.1 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可分期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家长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了解老师的讲课水平,增加学校办学的透明度。
4.5.2 主题班会、校会、实践活动
组织主题班会校会,促进家长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消除尤其是特殊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使家庭教育更流畅,最终促进家校合作活动的成功。
4.5.3 多媒体网络
除普通网站建设外,设立家长意见或交流论坛的模块,让家长发表观点。网站管理员统一整理并反馈,交给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在班级方面,班主任可建立微信群、QQ群等,前期告知家长们群的功能与利弊。在反馈活动中,实行一对一联系家长,避免相互之间产生隔阂与误会,完全统一到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上来。
4.6 建立反馈-效果评分体制,保障效果与质量
学校制定“家校合作反馈表”及“家校合作评分表”,要求教师认真填写,后由家长签字。敦促家校合作频率,保证家校合作质量。学校将其成长变化记录在案,定期反馈,实时给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孩子在校表现与动态信息。实时更新档案内容,将其档案专门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