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县骆驼养殖生产现状调查报告

2018-02-13韩雪芳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勤县圈养骆驼

韩雪芳,马 超

(1.民勤县白猪育种场,甘肃 民勤 733399;2.民勤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临凉州区,西南与金昌市连接,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km2,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89.8%。县域温带大陆沙漠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寒夏暑,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骆驼是一种耐粗饲、耐干旱、抗风沙的大动物,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主要畜种。骆驼具有多种生产性能,可供使役,产绒、产毛,产肉、产奶等。驼绒是上好的纺织材料,驼肉是低脂高蛋白的绿色食品,驼奶营养丰富且有药用价值,驼皮是上好的皮革原料,其役用性能在沙漠地区也是首屈一指,号称“沙漠之舟”。

1 养殖生产现状

多年来,民勤县骆驼养殖以传统放牧为主,主要分布于湖区乡镇沿沙沿边荒漠区域。据调查统计,全县骆驼饲养量为1 200多头,荒漠区放牧饲养的有900多头,农区养殖的有300多头,其中能繁母驼500多头,骆驼一般三年产两峰,年产幼驼300多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驼产品主要有驼肉和驼绒,驼肉市场价约40元/kg,驼绒市场价约50元/kg,驼奶市场价约300元/lg。县内骆驼主要以活驼销往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区。2016年以来,一头8月龄幼驼售价3 000元左右,成年驼出栏一般在45月龄左右,售价5 500元左右。一头45月龄骆驼以活驼出售,则亏损1 500元,按屠宰后销售驼肉及驼产品计算,实现纯收入850元左右。

2 制约因素

2.1 养殖方式与养殖观念落伍

长期以来,民勤县内骆驼养殖多以草原放牧为主。由于本地区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随着农区种植业面积扩大,水资源短缺,致使生态脆弱。近年来县内严格执行禁牧决定,发展设施暖棚圈养,原有养殖农户无处放牧,导致骆驼数量急剧减少。

2.2 养殖仍停留在使役用途

骆驼养殖一直未形成产业,最早主要用于使役,是沙漠地区的主要运输工具。骆驼养殖历史悠久,但县内一直没有规模化骆驼养殖场,更没有驼肉、驼绒、驼奶等生产加工业,现存的骆驼大部分以活驼出售,没有附加利润。

2.3 圈养方式技术不足

民勤县大力发展设施养殖,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暖棚建设都是以牛、羊、猪、鸡等畜禽养殖为主,目前尚未推行骆驼设施圈养技术,养殖仍然以散养放牧为主,因不利于生态植被保护,养殖数量受限。

2.4 饲草料数量较少

近年来,民勤县肉羊饲养量大幅增加,大量饲草资源主要用于肉羊养殖,发展骆驼业所需饲草资源不足。

3 对策措施

3.1 探索骆驼设施圈养

骆驼饲养以粗饲料为主,对饲草要求不高,可引导农区农户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适度进行设施圈养,小规模形成大群体,促进骆驼数量增加。

3.2 出台扶持政策

骆驼生产周期较长,设施圈养成本大,见效慢,政府应出台骆驼养殖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开展骆驼养殖。

3.3 推进产业化发展

积极开发沙漠地区旅游资源,将骆驼作为观光旅游的特色亮点,促进骆驼养殖。研究开发驼肉、驼绒、驼奶等驼产品,形成骆驼养殖生产、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骆驼养殖效益。

3.4 建设荒漠区骆驼放养基地

政府投资,相关部门单位具体负责,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在荒漠区建立骆驼放养基地,实现骆驼养殖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促进骆驼养殖数量增加。

4 前景展望

4.1 用于发展旅游业

民勤县内名胜古迹和文物众多,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国内独一无二的以苏武命名的苏武山,据专家考证正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有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像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瀚海之中;有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瑞安堡,雄伟宏奇,造型独特;有闻名国内外的沙生植物王国-沙生植物园;有两大沙漠围逼中的青土湖绿洲湿地。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大漠风光吸引了从多的游客。骆驼正式沙漠地区旅游景地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旅游景区饲养骆驼,用于观赏或供游客骑行娱乐,推广销售驼产品,可实现骆驼资源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4.2 研究开发驼产品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优势导向,满足人类消费高、特、优等需求,大力研究开发驼肉、驼绒、驼奶等驼产品,如驼肉精深加工包装生产特色食品,驼绒用于生产高档服饰,驼奶加工制作高端特效乳制品。通过品牌创建、产业链、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养驼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勤县圈养骆驼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大骆驼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被“圈养”的童年
骆驼
中学化学中的置换反应及教学方式探索
圈养在心中的狼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彷徨的骆驼